诚信是最大的社会成本。重庆市万州区的周立太律师事务所帮助帮民工打官司数年自身受到严重伤害。迄今为止,周立太接手的拖欠民工工资和工伤赔偿案件,已达7000余件;但他被委托人拖欠的律师代理费已有500万元之巨。“社会”拖欠民工,民工委托律师,律师打赢官司,民工拿钱走人,律师追讨无门。周立太自叹:“我比弱势群体更弱势。”
有学者评论:“周立太现象”反映了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如何保护劳动者利益的社会现实问题,周立太用法律知识保护民工的合法权益,自己却陷入了民工失信的困局。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法律怪圈。究竟是谁欠了周立太,周立太的法律出路又在哪里?
我个人认为,片中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教授的观点是完全正确,也是完全应当大力提倡的。中国人历来评断是非的观点是“情、理、法”,就是说感情第一、伦理第二、法律第三。——“法”是排在最后一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社会成本!有一位大学生观众说“李教授讲得很好,但是...从民工的角度讲有困难...道德成本很难讲...”。首先,这早已经不仅是“道德成本”的问题,这是“法律责任”的问题了!如果说“民工们”由于没有知识而无法理解自己的法律义务,但是,如果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还是“感情和道德不分”、“道德和法律不分”,这样的认识水平,就让人深深担忧。
片中持反对观点的人,主要的观点是认为,不要将“精英”的道德观念强加到社会弱势群体身上,言下之意是“精英”要多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谁多承担,完全可以讨论,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还是同样的观点,“法律上的区别对待”完全是错误的,精英和社会弱势群体在法律面前的义务是一样的。另外,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如果为自己逃避诚信责任找借口,最终还将伤害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