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天下无贼》里葛优的那句:21世纪什么最需要什么?人才啊!我们的高校正为我们国家培养着一大批人才!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信息啊!谁都知道,谁主宰了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具有压倒性优势。人才是什么啊?信息资源啊!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冲击,世界在变小的同时知识的正在急剧膨胀。信息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学者和学生来说,这种影响尤为深远,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廉价而迅捷地获得大量信息的途径。
信息时代的标志是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多媒体教学成为三尺讲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用粉笔书写板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多媒体课件。
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多媒体教学是方便了老师的课堂教学、丰富了学科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与老师现代化的教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还和传统教学课堂上一样,在一边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课的同时还要认认真真地、一笔一画地将老师课件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容量大,有时内容太多老师不得不停下正在讲述的内容,等学生做完笔记后再继续上课。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多媒体教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提高上课的效率。做笔记对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方便复习本来是一件很有帮助的事,结果却成为上课的负担!我们看到很多同学因为要一边做笔记一边听课,很多时候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就来不及细细把握,更谈不上深刻的理解!甚至有的同学在做笔记的时候根本就无法认真听老师所将的内容!我们都知道上课45分钟听课效率直接影响一堂课的学习质量,这45分钟对一个学生来说太宝贵了。我不相信课堂上一个45分钟可以当作两个45分钟用,更不相信学生课下两个45分钟的学习质量会好过课堂一个认真听讲的45分钟的学习质量。所以我不相信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一个学生能在课堂上45分钟之内,用45分钟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的同时又在这45分钟内完完整整地记下整堂课的内容!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这种低效率的做法实在不敢恭维!
首先,学生抄课件本来就是一项低效率的工作。
其次,学生抄课件时间内听课质量受到影响,听课效率低。(前面已经做了说明)
最后,学生抄课件耽误课堂时间,有时候还会中断老师的讲课,导致课堂容量减少,教学低效率。
关键是有没有办法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又能使学生做好笔记呢?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让老师允许学生拷贝课件。理由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不必在做笔记上花费时间,也可以提高听课质量,同时方便学生学习。
可是这样的方法行的通吗?我们知道教师在课件里几乎倾注了他们全部的心血,这汗水和血水凝结的成果,怎么舍得轻易给人。而且教师对自己的课件都享有知识产权,课件让学生拷去并不是什么坏事,可是课件要是落如他人之手,那老师不是损失惨重吗?所有课件让学生拷去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我们在这里不妨建立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假设参加博弈的两个人是老师和学生。老师可以采取的策略有两个,一是允许学生拷贝课件,二是不允许学生考课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称这两个策略分别为A策略和B策略;学生可以采取的策略也是两个,一是拷课件,二是做笔记。我们知道教师让学生拷课有一定的损失,而且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他的支付我们用-1来表示;教师不让学生拷贝课件对自己是一种保护,不承担风险,所以他的支付我们可以假定为+1。同理,学生如果拷贝老师的课件,那么我们假定他的支付为+3;做笔记的支付为+1,因为我们知道学生做笔记从实际上讲还是有益处的。首先,我们做出静太搏弈的支付表看看,我们假设老师和学生同时做决策
很明显教师不让学生拷贝课件,是他的严格优势策略:学生拷贝课件是他的用严格优势策略。我们通过严格劣势策略消去法将一个个严格劣势策略一一消去,最后得到一个纳什均衡策略组合(B策略,拷贝课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策略组合呢?(老师不让学生拷贝课件,学生拷贝课件),显然这不符合实际!显然这样分析有误,错在哪呢?我假设教师和学生同时策略。现在我们试图用动态搏弈的图形来解释:
开始由教师先做决策。这就得到下图的搏弈树:
我们发现,这个搏弈树的纳什均衡仍然是( B策略,拷课件),可是这违背了事实。
最后,我们发现无论我们选择怎么样的分析方法都得不到那个具有帕累托优势的策略。于是我们只能悲观的选择另一个具有相对优势的策略组合(A策略,做笔记)。于是一切恢复正常,继续我们听课做笔记的日子。
这个看起来不能改变的事实其实还有另一种解决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老师从不让学生拷课件的策略偏离,我们有一种办法就是使老师让学生拷课件的策略支付变为正数。就是说如何使教师能从让学生拷贝课件中获得某种收益。
笔者在这里有两个建议,第一,让教师允许学生拷贝课件(最好是打印课件),不过拷贝课件(打印课件)的学生需要向教师支付一定的费用。(笔者在次绝对没有认为教师在乎那点破钱的哪怕一丁点的意思,多有得罪请见量!)或者由学校向学生统一收取并作为奖金的形式支付给教师。这样也算是对老师辛辛苦苦做出的课件的补偿吧。而且这样有利于选择更需要这分课件的学生。第二,教师可以将课件放入校园网内,通过学校网络学习平台发给学生,但只能浏览不可下载。这样既可以使自己的学生得到课件内容,又可以减少资料外流的风险。而且老师在放课件时,可在每次上完课后,再将本堂课的课件放入网络学习平台,或者在期末的时候在一起放入网络学习平台。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因为不用做笔记而形成懒惰心理。
这样学生不再需要在做笔记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用来扩充知识,多思考,听课效率自然上去了,同时课后复习也不耽误,整个教学质量自然得到提高,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
这样我们假设教师选择允许学生拷贝课件(打印课件)变为了+2,然后我们再进行搏弈分析,这就得到下图的搏弈树:
最后我们得到一个最优策略也是具有帕累托优势的策略(A策略,拷课件)。幸哉!乐哉!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