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今天,你读书了吗?


《商业书架2008》即将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20036月的某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来自北京,对方自称是国内某知名出版社的营销编辑,姓赵,我管她叫赵老师。

 

在这之前,我与老师并不相识,知道她的名字,也是因为我们在同一个博客网上写专栏、我拜读过她的文章。至于那一天她的来电着实让我意外,毕竟彼此没有往来。在当时,两个人,她是专栏作家、杂志主编、营销编辑,而我不过是一个在读大学生,尽管平时喜欢读读写写,但与老师的却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原本应该是两个鲜有交集的世界、生活圈。

 

然而,老师表明了来意,她说,一直有在关注我的博客,觉得文笔不错,最近社里出版两本新书(一本是《经济学不能承受之重》,另一本是《哲学家的动物园》),想问我有没有兴趣帮忙写个书评。对于这个“邀请”,我自然喜出望外,因为我知道能被相邀做文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肯定、一种认可。当我曾很长一段时间重复着电脑敲打完文字、论坛或博客上粘贴、读着网友回复并积极回帖等一个“写作爱好者”的举动时,我渴望获得更为正式、更为主流、更为高端媒介的青睐,毫无疑问,它是鼓励,更是鞭策。就像伯特兰·罗素当年所说的,“你被人谈的机会越多,你就越希望被人谈到。”阅读和写作给予了我这样执著的信念和持续的激情。事实上,罗素的话和帕斯卡尔关于“名望”、“荣耀”的箴言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我为什么由此专注于书评,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后者说:“名望的滋味如此甘美,所以我们热爱与它有关的一切甚至死亡。”

 

后来我很快写出了那两篇书评,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文章质量上面都挺让老师满意的。于是,两个人除了原先的“以文会友”之外还多了一层“以书为媒”的关系,我和赵老师的密切往来就此开始。每一次,她都会把社里新出的值得一读的书寄给我,而我则在适当时间内读完并写出书评。就这样,书读得越来越多,书评也写得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书评工作的开展、深入,参与合作的出版社和报刊杂志也越来越多。出版社的像中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等;报刊杂志的有《商界评论》、《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管理学家》、《新营销》、《数字商业时代》、《IT经理世界》、《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文汇读书周报》、《南方都市报》、《大众日报》、《北大商业评论》、《上海证券报》、《周末画报》、《都市快报》等。我和其中很多编辑都成了好朋友,我乐意为他们不时地提供财经书评,不计得失、乐在其中,转眼已快6年。尽管,老师最后离开了那家出版社,专心于她的杂志运营,但确实是她给予的一次机会让我进入了传媒界。现在的我有自己的书评专栏、参与电视制作主持、参加商业峰会论坛、关注文化创意产业……无论如何,这是6年前的我不曾想、不敢想的,但是我的确做到了。感谢赵老师的赏识!感谢幸运女神的垂青!

 

我是法律科班出身,目前正在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我还是一名律师,主要从事知识产权、互联网和文化娱乐领域的法律实务。这样的知识背景、社会身份和财经书评人的角色客串往往令人误解。就像身边的朋友常问我:你学法律的,怎么会懂得那么多的商业、企业方面的事情?你律师不好好做,写什么书评呀?你读博士、做律师,哪还有这么多时间读书、写书评呀?类似的疑问不绝于耳,我也一再陈述,别无他,只为思维的乐趣——乐读书、乐写作、乐思想、乐表达。我追求理论的力量,相信“纸上得来不觉浅”。在成为习惯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丰富了见识、拓展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升了智慧、深刻了思想。我认为,阅读作为一个不间断的、持续的自我修炼,它所能带给我的成长、愉悦和体验同样也能给其他任何人,包括你和他(她)。在这个意义上,我热衷当一名书评人,在我熟悉和擅长的财经领域继续着我的书评工作。我希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的书评人——于私,阅读能激荡脑力、慰人心灵,从而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于公,想为那些感到工作太忙、好书难寻、信息太多的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个阅读指南的服务,让他们在最短时间里、最小篇幅中获取尽可能多的资讯和信息。

 

现代商业人士,无暇读书!无心读书!无从读书!虽然他们懂得知识获取的重要,懂得学习对品位提高的帮助,但对于阅读,他们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选择图书、不知道如何开展阅读、不知道如何知行合一?于是,他们必然需要有人为他们合理投资阅读时间、管理阅读时间、收益阅读时间;有人告诉他们那些书说了什么,有什么值得记忆的要点,和某某书有哪些区别等等,总之,要以最短时间最效率地掌握书上的核心信息;有人向他们推荐相关领域的入门书目、必读书目、经典书目,让他们有机会成为知识型的企业家而不是暴发户的老板;有人为他们创造以文会友、以书交友的机会,让他们遍识天下英雄,广交世上豪杰,开启头脑风暴,进行对话交流,进而促成业务合作、财富共享。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最近就在策划一档以读书、评书、品书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它将就某个话题围绕图书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交流,以便让读者朋友了解“出版的门门道道,思想的点点线线、社会的层层面面”。我相信,这档节目的出现将在国内电视节目形态上创造许多个第一:国内第一个全民读书类脱口秀节目!国内第一个将购物模式植入内容过程中的节目!国内第一个介绍出版业、图书业,让读者作者面对面交流的节目!国内第一个有专业人士对选书、买书、读书做有价值指导的节目!一想到这里,那股振奋和激动的心情油然而生,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这难免有点书生意气。

 

而眼前的这本《商业书架2008》可视为那档节目的“预演”以及投石问路。它是我上一本《读到财智:百部商业经典2007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的姊妹篇。如果算上再早些时候我和方兴东博士(中国“博客教父”、“博客中国”和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合作出版的《21世纪的书:信息时代商业思想10×10阅读》,那么《商业书架2008》应当是第三本我定义的“好书指南”——一本有关介绍好书,评点好书,推荐好书的书。它是书,不过是一本对书“大书而书”的书。它的出版只有一个目的:在种类繁多、鱼目混珠的商业图书市场,为追求经典阅读的你提供最优质的内容导读!在最需要的时候,花费最经济的时间,读到最合适的书,从阅读中收获最大的回报。而且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希望读者朋友们都可以享受到这种切实有用的信息服务。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客串的、非著名书评人的最大心愿。

 

跟《读到财智:百部商业经典2007卷》寄予同样的厚望,本书仍然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成为国内第一本专为商业人士打造的商业阅读指南。本书旨在扮演好读书向导的角色,帮你仔细阅读书库里的书,找出你所需要的书,然后提炼并向你提供对今天商业世界最为实用、最为前沿的观点和见解。

 

创作这本书,我花了两年2时间。全书收录商业好书100本,主题书评100篇,推荐图书100本,同时还附录入选图书的相关信息(包括中英文版、作者简介、内容提要、简要评论等),可谓“一册在手,百书尽览”。这些图书所关注议题涉及运营管理、战略变革、领导艺术、市场营销、经济理论、企业与企业家、投资金融、人力资源、创新趋势、职场励志等十个门类,有点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但也尽力确保每篇文章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在广度、深度和高度上的有机体现。当然,为了方便阅读,我在目录编排上作了适当创新(相对于《读到财智:百部商业经典2007卷》而言)。在本书中,我把100本书按照“轻重缓急”的重要与否将其分为必读、选读和参读。所谓必读,就是不得不读的经典,而且很多要读上不止一遍,常读常新,常读常有;选读,书的重要性远不如必读书,但考虑到书中的部分章节、片断甚为精辟,所以推荐翻着读、选着读、跳着读;参读,在我看来很多是不要读的,读了不一定有大收获,但读了一定不浪费时间。参读的书主要是为了配套、补充、延伸必读书、选读书而准备的。请各位读者朋友明鉴。

 

目前市场上专为商业人士出品的图书导读不多,即便有,也多是对过去二十多年经典商业图书的选编、点评,在内容上没有及时更新,时效性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在我们目所能及的周围,充斥着太多这样的书,它们被冠之以经典速读名著提要人生必读、甚至是一生不得不知的XX本书”。但这类图书往往是剪刀糨糊一蹴而就的产物,在讨好着想短时间内做个知道分子的朋友的同时,也被那些对待经典表现出严肃虔诚的同仁所反感。孰优孰劣,孰好孰坏,本书不敢妄加评判,本书只希望诸位读者不要以对待那些书的态度来对待本书。本书虽然也是一本大杂烩,但整一个创作过程是认真的,认真为中国商业人士提供一个便捷、快速且具有时效的财经图书“导读产品”。

 

智慧影响趋势,商业改变世界,我们应该对高端思想有所了解!

今天,你读书了吗?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