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参加聚会交流, 原因或是为了学习, 或是为了增进情宜, 但相信有许多人是为了拓展人脉, 在上一篇让几百人认识自己—掌握宣传契机,养成介绍自己的习惯一文里面有介绍了在聚会现场打知名度的方式, 不过聚会现场除了小型沙龙或许还能一一自我介绍, 在数十人乃至数百人的聚会活动, 能露脸曝光的机会就不多了, 所以定震介绍另一种参加聚会拓展人脉的方式供大家参考应用
中国人常常说”缘份”, 其实常常是有缘无份, 怎么说呢?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能相聚在同一个地方是不是一种缘, 但聚会后呢? 有些朋友是挥一挥衣袖啥也不带走, 也有些朋友则是带走一大堆交换来的名片, 不知道回去之后这些名片是怎么被处理的, 如果只是整理归档, 那就真的啥”份”也没有了
定震建议在聚会交流交换名片时先看看上头有没有电子邮箱? 如果没有不妨请问对方是否方便留一下电子邮箱, 也许有朋友会说有电话或手机号码不就好了吗, 实际上对于只见过一次面未曾作较深入交流的人而已, 电话并不是好的后续交流工具, 因为我们打电话过去也许对方正在开会或是处理公务, 在别人忙碌时一通冒冒失失的电话想要让人留下好印象可不是件容易事, 而电子邮箱则可由对方选择合适的时间阅信, 较不具有压迫性
至于邮件发出后要让对方有较高开信的意愿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我们打开电子邮箱收信夹时首先看到的是寄件人跟信件的主旨标题, 这也是影响我们决定要不要开信的因素, 所以我们发信件给聚会场合认识的朋友时, 首先寄件人名称必需是实名, 让收信人清楚知道是谁发的信, 其次在邮件主旨上要写上收信人的姓名, 及在什么场合认识的, 一方面可以提醒对方恢复一下记忆力, 另一方面是说明这封邮件并不是群发的垃圾邮件来增加收信者开信的意愿, 信件的内容则可以简单的寒喧问候开头, 并再次介绍自己, 表达交流的意愿, 万事起头难, 只要有了第一次的邮件往返, 后续可以定期提供关心、现况与专业讯息分享的方式加深彼此的认识并建立信任感
而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发信的时间点,最好能在聚会结束24小时内就发出这样的交流信件, 因为彼此对人或对聚会都还有印象, 这样的信件内容平时也要把草稿准备好, 基本上三分钟就可以搞定, 这个三分钟的动作或许就能为你带来生命中的贵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