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搞投资扩张的有限功效与危险后果


 

大搞投资扩张的有限“功效”与危险后果

王家春    

在经济景气下滑周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有效需求的刺激和提升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放松货币供应的主要作用在于配合政府支出的扩张;降息的主要作用在于减轻所有负债者的债务负担。因此,如果很看重短期的就业率和GDP,在经济景气下滑周期,政府就只能按凯恩斯主义的老套路用扩大财政赤字的办法增加有效需求。

    政府已提出为期2年、投资规模约为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资金来源的具体结构尚不清楚,中央与地方财政出资规模可能达到2万亿。如果2009年政府投资性支出为1万亿,则同比增幅大约为25%。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如果美欧日经济衰退幅度为1%,中国GDP增长率就可以达到6.2%;如果美欧日衰退幅度达到2%,中国GDP增长率就只能达到4.2%;假如美欧日衰退幅度达到3%,中国GDP增长率就只能达到2%;假如美欧日衰退幅度达到4%,中国GDP则会衰退2.1%

    如果美欧日(尤其是美国)只实行适度的刺激政策,其2009年的经济衰退幅度很可能超过2%。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国政府将2009年投资性支出扩大到11800亿元(同比增长约50%),中国GDP增长率也仍然低于6.2%。当年财政收支差额(不含债务还本付息)将扩大到42000亿元以上,财政赤字(包括2009年预计的债务还本付息支出)GDP的比重将上升到15.1%,高于警戒线12.1个百分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将上升到30.7%,突破警戒线。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高于40%,其政府债务余额站GDP比重的警戒线为60%;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0%左右,因此,政府债务余额站GDP 比重不宜突破30%

即使美欧日2009年均实行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方案, 其经济衰退程度也很可能达到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政府要达到8%GDP增长率, 财政的投资性支出必须超过11400亿元;由此导致的财政收支差额将超过38000亿元,财政赤字(包括预计的国债还本付息支出)GDP的比重将上升到14.1%,高于警戒线11.1个百分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将上升到29.6%,也达到警戒线。

衡量财政风险的另外两个重要指标实际上已经达到或十分接近于警戒线。就当年偿债支出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而言,2000-2006年一直在17%附近,2007年降至12.7%,早已明显超出10%的警戒线;就当年发债规模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而言,2000-2006年在22%26%之间,2007年升至46.7%,而该指标的警戒线为25-30%。未来几年,经济形势恶化将使政府财政面临自发性的减收增支压力,即使政府不搞投资扩张,这两项风险指标也会进一步上升。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国家财政是抵御经济金融危机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财政形势恶化,原本作为“医生”的政府就变成了自身难保的病人,经济金融危机就会像溃堤的洪水吞没一个个城市和乡村。因此,不能不顾财政自身的安危,大搞投资扩张。在经济金融危机阶段,一定程度的财政扩张往往是必要的,但扩大的支出应主要用于解决最具全局和长远意义的本质问题。注射一些吗啡,暂时减缓患者的痛苦可能也是必要的,但合格的医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病根的诊断和治疗上。

以上分析表明,财政自身的风险度不允许中国政府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以扩大投资的方法追求78目标。而且,如果美欧日经济衰退幅度超过2%,中国政府78几乎注定是不能实现的(不考虑统计部门统计数据可能的失真)

如果2009年政府最大限度地扩大投资性支出,而2010年又迫于财政风险而不得不降低刺激力度或放弃刺激思维,那么,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就很可能以急速衰退的方式滑向更痛苦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