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院24日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扩大消费和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
(点评)在有关促进消费的措施中,有一点引人注目:6项措施中有两项都提到了“消费升级”。
一是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鼓励“以旧换新”;二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促进消费升级。
在中国经济急剧减速的时候,提倡“消费升级”似乎有悖常理。在就业形势恶化、收入预期下降的情况下,最审慎的做法应该是一分钱当两分钱花,节俭,节俭,再节俭。
看来政府的决策是受了凯恩斯理论影响。根据这个理论,经济增长取决于总需求。在不景气的时候,任何有利于增加总需求的行为都应该鼓励,包括奢侈和浪费,比如将钱埋在地下然后再雇人挖出来。从刺激总体经济的角度看,“消费升级”是有效的。
这就造成了个体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目标与宏观政策总体目标之间的矛盾:在个体消费者最需要节俭的时候,政府鼓励消费升级。
在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时候,政治因素可能会被用来打破僵局。所以过去曾有买“爱国菜”的故事,在最近房市不振的时候又有人说“现在买房,就是爱国”。可以想见,假如经济形势继续恶化,类似的政治号召会再次提出。
不过,如果不是国难当头,仅仅号召不会有多大作用。政府在鼓励消费的同时,还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增加民众收入,使人们有钱可花。最近一些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做法可以推广,只是需要稍作调整。中金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如果消费券用来购买日常用品,节省的现金仍可能存起来,消费券只是起了替代作用,难以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报告建议,可以规定消费券只能用于非必需品。
很多人认为,每人几百元的消费券根本起不了作用。实际上,消费券不只是持有者的收入,它花出去之后就变成了商家的收入,然后变成供应商的收入、厂家的收入,最后变成消费者的收入。假如每一个环节都将这份收入的80%消费出去,100元的消费最终可以为经济带来500元的总收入。
考虑到这种“乘数效应”,消费者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增加消费,或者实现消费升级。就拿我本人来说,家里一台电视机用了10年,因为看得少,一直没换。最近遥控器摔坏了,虽然可以配一个,但我还是打算藉着“消费升级”的东风换一台新的电视机。至于住房的消费升级,那就只能再等待了,因为还没有买“爱国房”的资本。
(本文作者谭新木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
消费升级,您准备好了吗?
评论
1 views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