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大环境之市场窘况。
华尔街的萧索,不仅仅是美国经济,一条街和一个地球一样的命脉。俗语有云:十指连心。在地球村信息时代的今天,美国经济危机周期的到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泡沫瞬息破灭,有和无,一夜之间。过于透支今天,一定给明天埋下定时炸弹。
失衡,失业,失落。
经济失衡,“捂紧钱袋,消费滞缓”仅仅是多米诺骨牌的开始。失业是对于这种过剩经济最好的证明,周而复始的兴衰浪潮此消彼长,完全市场化的西方经济在第一时间能够有应激的反应,而具备强有力国家行政制衡能力的发展中经济体也免不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连带后果。在经济王国中如自由落体一样下坠的团体与个体一样会失落在现实的伊甸园中。
外贸转内销的尴尬——企业生产型向销售型的荆棘之路。
在对外开放这些年来,中国走向世界的自主品牌在抬头迎上之际,即将遭遇全球经济低谷的侵袭。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还是一个制造大国,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帝国。在全球经济滞缓的这段时期,生产繁盛的表现之后一定是供过于求的产品。
众多工厂相继停产和倒闭,滞缓的消费和外贸的缩减增加了巨大的库存,众多以外贸为核心市场业务的企业将面临生产型向销售型转型。
要把产品和服务卖出去,把不是卖方市场的商品推向市场,而消化的总量是有限的,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现实和残酷。企业要生存,市场来检验,只有生产能力没有销售力的企业必须要换一种思维。
增产不增收——不仅仅是农民。
增产不增收,意味着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力和心血换来不变的价值。这是一种生产力的提升,实际却是一种生产价值的贬值。处于全球经济衰退的隘口的全球制造之中心增产不增收,这意味着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生产者将面临更为艰辛的劳作。
50亿的淘宝投入能否带来50亿的阿里产出。
在一定意义上,游戏规则制定者能够主导游戏的玩法,也有能力去修正游戏的规则。电子商务的巨舰阿里巴巴也提前意识到了互联网的冬天。B2B也好,B2C、C2C也罢,在互联网大浪淘沙的浪潮中,好好活着的生存者甚少。
淘宝免费和持续50亿的投入能否带来所期待的相应投入产出比也将面临着挑战,这只是冰山一角。
企业和媒体的两两相望。
媒体的类型和数量呈数量级增长之后,仅仅好看的媒体行业泡沫丰富起来,所谓“新媒体”的频繁不断出现和死亡已经证实部分媒体类型冒进所带来的媒体行业的危机。
媒体价值存在于市场经济中,作为一种行业,一样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媒体发展和企业生存本应该是一种相互扶持的互生关系。但是,在媒体量数量级增长的今天,媒体的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差距让养育媒体的企业群望而生畏。
企业做不起广告和对做出去的广告不能掌控投入产出比导致对媒体的传播力将信将疑,这样做广告的企业越来越少,媒体的生存也越来越艰涩。企业和媒体处于南辕北辙的尴尬处境之中。
企业如何在生存困境中求发展。
企业要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向消费者,必须以媒体为管道。在定义能传播信息的载体即为媒体的今天,获取更多量和更多高品质的媒体传播信息管道是企业发展的原始动力。
一切以销售为导向。
被过于粗放的品牌理论误导的企业因为盲目相信所谓“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驱动能力而胎死腹中。尤其是一些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在生存都没有解决的前提下,唯品牌是从,不遵循市场先生存后发展的基础规律只能加速走向死亡。发展中企业,在市场大潮中立足,一定是以销售为导向。(未完待续)
(二)部分内容:
营销变革,BMC模式发展的辩证思考
媒体分账——罅隙中怒放的奇葩。
九橙世纪和九樱时空的“双响炮”。
精准让营销价值最大化。
九橙是火花塞,九樱是发动机,媒体是燃油,企业是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