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7-08通胀的解析


2008-8-20

我国的通货膨胀在07年3月是3.3%,之后一路攀升到08年2月8.7%,在08年7月又回到6.3%。以上的数据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CPI同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通胀代表的是生活成本的增加,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谨慎分析通胀的原因以及提供对策是责无旁贷。

 

从07年初开始(或更早)食品价格中,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特别明显,于是(猪肉)结构型通胀的说法非常流行。一时之间,举国上下检讨猪肉的产销渠道,甚至鼓励市长、县长亲自出马抓猪肉的产销。同样的,根据《表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07年3月开始,CPI中的食品类通胀幅度要远高于非食品类的通胀幅度。许多人得到以下的结论:通胀的原因在于食品类的价格快速上涨。言下之意,只要抑止食品的涨价,通胀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种应用微观分析的方法来回答宏观经济问题,有一定的局限。如果猪肉变贵了,为什么人们不多吃点牛肉,或其他食品呢?如果猪肉贵了,为什么人们不赶紧多生产一些猪肉呢?如果说猪肉贵了,人们少吃点,或是人们多生产点猪肉,都应该看到猪肉或是食品价格在一段时间以后会自然下降。可是我们从国家统计局可以查到,肉禽类的涨幅在07年是31.5%,甚至,08年3月肉禽类的涨幅更高达45.8%。对此现象,结构型通胀的说法是肉禽类,或是食品类的价格以后会下降,短期内调整比较慢,也就是说,人们有滞后反应(不论是需求或供给)现象。

 

以上的说法其实隐含了一个更大致命伤,就算是人们有滞后反应,或者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食品类的价格弹性很小。可是在CPI的八大成分类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与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每一类的价格弹性都很小。若是每一种成分的弹性都很小,当食品的价格大幅上升时,人们在食品上的支出一定会大幅提高。若是家户的名义总收入是固定的,这代表人们在非食品的支出必然大幅减少,以至非食品的价格应该大幅下降才对,但在《表二》中我们看到的是其他七大类非食品的价格还是涨多跌少!这个事实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家户的名义总收入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说,过去这一年多CPI的上升,不太可能是微观因素造成的,而应该是朝宏观因素之中寻找。

 

在影响通胀宏观因素之中,尤其是货币数量最为重要。由于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受汇率政策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在思考通胀问题的时候,两方面的情况我们都要考虑。实际上,目前我们对通胀的讨论依然围绕在一种“纵容”(accomodation))的感觉中,而且日益强烈。自2月CPI同比上涨8.7%之后,大家现在说通胀洪峰好像已经过去几个月,所以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控制住货币供应量。或许有人也许会说,央行的对冲已经吸收了绝大部分的过剩流动性,例如2007年中国上调了10次存款准备金率,2006年上调了4次,2008年也已经上调了5次。如果看近几年的M2增长率大概在18%左右,央行已经控制住货币供应量。

这种只看过去的M2增长量的论点是不全面的,必须还要看将来的货币供应量。汇率在低估的情况下,造成的大量的外汇占款存在,央行过去反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只不过在阻拦现有的外汇占款转化为M2。若是汇率还是低估,未来外汇占款还会大量的增加,未来的M2增长量还是无法控制,除非未来的央行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过去两年内央行采用如此强烈的货币收缩手段,但通胀却一路上扬,这本身就说明政策做的还不够,什么做的不够?汇率升值不够快。

假如在06年开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让人民币汇率升值更快一点的话,那我们应该会看到肉价上涨,其他商品价格下跌的现象。这两边的价格涨跌正好可以相互抵消,而后通胀就不会那么高。汇率政策的纵容(缓升)所带来的恶果就是现在我们面临如此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假如未来人民币汇率依然保持之前的升值态势,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存款准备金率恐怕还要继续上调。

维持这么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会造成什么影响?第一点是银行面临很大的压力。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可能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它们还有其他业务,不是完全靠存贷差来挣钱。但对城市商业银行和一些股份制银行的影响是很大的,直接受害的还是依赖这些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

第二点是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17.5%了,那未来我们要把这个数字升到多高?又要维持多久?请注意,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维持时间是中国未来的大问题。我们可以设想,17.5%的存款准备金率如果要维持两年,两年后要让它降下来,那么这意味着两年后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会因此而大增。如果在此期间汇率还是慢慢升值、热钱压力不减的话,届时我们的通胀局面将会如何呢?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言: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问题!中国的通胀看来并不例外。追根究底,根本原因还是在政策太过于纵容,以至于无法解决通胀,这一切也在米尔顿•弗里德曼所预期之中。

 

《表一》:

同比增长%

08-07

08-06

08-05

08-04

08-03

08-02

08-01

07-12

07-09

07-06

07-03

CPI

6.3

7.1

7.7

8.5

8.3

8.7

7.1

6.5

6.2

4.4

3.3

CPI食品

14.1

17.3

19.1

22.1

21.4

23.3

18.2

16.7

16.9

11.3

7.7

CPI非食品

2.1

1.9

1.7

1.8

1.8

1.6

1.5

1.4

1.1

1.0

1.1

 

 

 

 

 

《表二》:

 

 

2007

08-01

08-02

08-03

08-04

08-05

08-06

08-07

 

权重                          同比增长,%

总体CPI

100%

4.8

7.1

8.7

8.3

8.5

7.7

7.1

6.3

食品

32.7%

12.3

18.2

23.3

21.4

22.1

19.9

17.3

14.4

烟酒及用品

3.9%

1.7

2.1

2.4

2.5

2.6

2.8

3.1

3.1

衣着

9.1%

-0.6

-1.9

-1.4

-1.2

-1.4

-1.5

-1.5

-1.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6.0%

2.0

2.1

2.1

2.5

2.7

2.8

2.9

3.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0%

2.1

3.2

3.2

3.7

3.6

3.3

3.1

3.1

交通与通信

10.4%

-0.9

-1.1

-1.4

-1.7

-1.7

-1.6

-1.1

-0.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4.2%

-1.0

-0.3

-0.9

-0.7

-0.7

-1.2

-1.0

-0.9

居住

13.2%

4.5

6.1

6.6

7.0

6.8

7.1

7.7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