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富商的生财之道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一批批富商也应运而生,他们是那个时代商海的弄潮儿。

  唐朝丝织业发达,产品驰名中外。丝织品巨大的消费量和出口量,给工商业者提供了暴富的机会。唐初长安商人邹凤炽(一作郑凤炽),就是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太平广记》中记载,邹凤炽肩高背曲,有似骆驼,当时的人都叫他邹骆驼。可人不可貌相,邹骆驼家里非常有钱,金银珠宝多得数不过来,邸店园宅遍满海内。他曾对皇帝夸富说,终南山上每株树挂绢一匹,山树挂满,我家里还有余绢。邹骆驼家中的仆人,都是穿锦衣吃美食。他的女儿出嫁,大办酒席,前来祝贺的宾客有几千人。到了夜间,还提供极其豪华的帐幕供来宾休息。新娘子出场的时候,身边的侍婢有几百人,个个绮罗珠翠,垂钗曳履,光彩照人。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分不清哪个才是新娘子。

  唐玄宗时期定州富豪何明远,也是靠经营丝织业发家的。《朝野佥载》中记载,何明远在交通要道的驿站旁边开办旅店,并与北方少数民族商人进行丝织品贸易,大发其财。何明远还从事丝织品生产,家中有五百张织绫机,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私营工厂。不过,何明远的经营活动有走私的嫌疑,因为唐朝政府是不允许私自从事绫织品出口的。

  除了丝织品生意,一些富商还热衷于投资土地和放高利贷。《旧唐书·玄宗纪》中记载,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三月,唐朝政府没收长安富商任令方的家财,资产达六十余万贯。据说任令方是靠放高利贷暴富的。

  唐朝富商中,许多是从小本生意起家的。《白行简纪梦》中记载,长安西市的富商张通夫妇,靠卖饭粥发了财。据说张通的老婆陶氏,煮出来的饭粥不仅香甜可口,而且价格便宜,极受欢迎。价廉物美、薄利多销大概就是张通夫妇的致富秘诀。

  “破烂王”裴明礼则是靠收垃圾而发财的。《朝野佥载》中记载,裴明礼很会操持家业,他专门收购废旧物品,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再卖出去,就这样积赞了万贯家财。靠捡破烂发财的人至今仍有,可见变废为宝是一个千年不衰的行业。

  还有一个叫罗会的人,居然靠掏粪成了富翁。罗会家世代都以掏粪为业,街坊邻里都称他为“除粪夫”,可罗会家的房屋却建造装修得富丽堂皇,屏风、毡褥等陈设应有尽有。他的老婆每天都是贵妇人打扮,着装豪华艳丽,羡煞旁人。罗会哪里是在掏粪,简直是在“淘金”!

  唐朝富商中,有些还涉足了多个领域。《乾馔子》中记载,长安大富豪窦乂,年少时便显露出经商的天份,先是靠种植榆树,掘得了第一桶金;继而开发了一种叫法烛的新能源产品,赚得盆满钵溢;然后又从事房地产开发,最后积累了巨额财富。据说他名下的商铺有上千间,每间商铺价值千余贯。

  不过,唐朝商人虽然富有,社会地位却很低。《唐六典》明确划分了士、农、工、商的四类人的界限。工商业者被看作是唯利是图的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入仕为官。唐太宗时,安州商人彭通捐献布匹五千段,作为征辽东的军费,才被赐了宣义郎(从七品下)名号。唐高宗时,安州商人彭志筠捐献绢布三万段,充作军费,被赐了个奉议郎(从六品上)名号。而宣义郎、奉议郎都属于文散官,只有官名没有实职。武则天时,其男宠张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人入宫赌博。宰相韦安石闻讯后立即启奏武则天,说蜀商是贱类,不能进宫廷,硬是将他们驱逐出了宫。古代中国迟迟不能从农业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原因就在于历代统治者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工商业者始终无法走上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