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回头看:一点感受


 

1、新时期或改革开放30年不是铁板一块的,30年中充满了很大变化。不能把新时期本质主义化,不能进行简单的化约,好像它是一个无差别的整体。

所谓新时期至少可以分为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和90年代,80年代末的政治风波是分界线。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原先带有整体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的现代化,虽然官方的四化没有涉及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规划,被改写为单一的经济现代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意识形态革命被搁置。90年代之后的中国之所以呈现出今天这样的面貌,根子可以追溯到这里。

我们似乎很难把八十年代末以后的中国历史纳入“改革开放”这个范畴,反思现代性的思潮取代了呼唤现代化的思潮。反讽的是,明明是中国式的前现代拖住了现代化的后腿、改写了现代性的规划,却非要去反思什么西方现代性的弊端。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大怪象!

2、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已经不再只是一种理想蓝图或脑子里的规划。它已经是一个现实,而且也有自己的历史。

更加重要的是,这个现实已经远远不再像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理想那么可以简单地进行评判了,毋宁说,它现在是一个让人欲说还休的现实:我们既见证了经济腾飞的奇迹,也看到了满目疮痍的灾难(下岗,两极分化,贪官横行,道德沦丧,食品污染,生产事故,环境恶化,等等)。

既要防止把改革开放全盘美化,无视它带来的问题,也不能把它彻底否定,鼓吹历史倒退。八十年代对改革开放的憧憬失之天真,九十年代以来对它的否定也失之简单。我们需要的不是情绪化的发泄而是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重要的是改革开放的目标、全面化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了没有?实现了多少?哪些没有实现?为什么没有实现?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两极分化、官场腐败、道德沦丧、环境污染等等笼统地说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而是要问:这是什么样的“改革开放”?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还是扭曲的市场经济?如果是扭曲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扭曲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