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实事求是的好文章——读叶选基《叶帅在三中全会前后》(图)



    (1977年8月12日,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图为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左起)在主席台上。)


 

如果做纵向比较,近年来的《南方周末报》比早几年失去了不少锋芒;但做横向比较,在讲真话、关注民生、追踪热点等方面,它在中国报刊杂志中仍然是出类拔萃的。偶尔,这份报纸会冒出一二篇好文章来。200830日发表的叶选基的《叶帅在三中全会前后——读于光远著<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有感》一文,就是一篇难得的是实事求是的好文章。

为什么讲它是实事求是的好文章?主要有二点:

其一,它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有了新的阐述。众所周知,这次会议是一次承先启后、拨乱反正的重要会议,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愚昧、暴力、专制的文化大革命,开启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好局面。但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意义,就是它是一次党内以前少有的民主的典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定下了基调。按作者的话说:该 会议自始至终都是在中央常委集体领导下进行的,体现了党的领袖是党的领导集体,实现了邓公在常委会中提出的“反对突出宣传个人,党是集体领导”的英明主 张,成为我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真正贯彻党内民主政治生活原则、体现党中央集体领导的光辉典范。为此,叶帅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报告中指出:这次中央工作会 议是党内民主的典范。

另外,邓公于1978年11月14日从 新加坡出访回京后,明确提出了反对继续搞个人崇拜:“现在的宣传有问题,宣传华国锋,抬轿子都抬过河去了,我们现在要强调反对突出宣传个人,党是集体领 导,要吸取‘文化大革命’把主席抬到至高无上地位的教训。”叶帅表示完全同意。随后,邓在常委会上把这个意见提了出来,难得的是,华国锋及各中央常委接受 了这个意见。华在闭幕式时讲:“今后各地区、各单位向中央作请示报告的时候,文件的抬头不要再写华主席、党中央了,只写党中央就可以了。中央党政军机关向 下行文,也希望照此办理。也不要提英明领袖,称同志好。希望文艺作品多创作歌颂党、歌颂老一辈革命家与工农兵英雄事迹,不要宣传我个人,党是集体领导…… 要多宣传老同志。”后来,中央还专门发了不要突出宣传个人的文件。

其 二,它实事求是地把结束文革、进行改革开放等重大政治事件的功劳,归结于众多参与者的努力和贡献,还不是片面地集结于某一个人身上。在结束文革方面,华国 锋、叶剑英、汪东兴等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中央常委领导集体(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和以陈云、胡耀邦、王震等为 代表的中央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则是邓公与胡耀邦、赵紫阳、万里、任仲夷、项南等人顶住压力、合力推动,才有了以后的蔚然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