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友推荐我到网上搜看静空大师的视频——《和谐拯救世界》,我如吸风饮露一口气看完,而且今天也向大家推荐,并在我写的《国学之说》、《易经根本不邪乎》等文之后,再次行文与大家沟通我的国学观点:国学智慧确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国学正是我们中华文明得以延续5000年的深刻文化,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我一国独存密码基因!多少代学人皓首穷经、含辛茹苦换来的中国传统典籍的文化传承,是故:国兴文盛尤该学,学贵一得度苍生!
“和谐世界,从心做起”——2006年4月,在两千年一遇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盛会上,老家是庐江的净空法师提出了:“和谐世界,从心做起”这个论坛口号。口号背后的人文底蕴是净空法师投入两亿多元打造的、亚洲最大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把安徽庐江县的一个小镇——汤池,打造成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在会上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汤池小镇,有一群人穿着这样一个红背心,背后面写着——“和谐社会从我做起,从我村做起,从我镇做起,从我县做起”的践行文字,在全镇每一户身体力行地展开和实践着国学教育之风。在这里所有的村民、沿路相向而行的学员、老师、义工,都面带和善的笑容,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都鞠躬行礼问好……每一个人都彬彬有礼,见面是深深的鞠躬,他们言语和煦、步履轻盈、动作端庄,在无声的鞠躬和细声的问候中传递着亲情般的温暖。
在这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里,中华传统儒家典籍是他们的教科书,培养这个时代孔子、孟子是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一体,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使得汤池镇全镇皆好“国学”,可以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去过的人皆称堪比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喧嚣,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争讼,也不用互相防备,人民安居乐业。
而成就这一切的就是国学的力量:不仅洗刷着人们的心灵,也涤荡着人们感动的内心。更大的收获是对每个人都是涤荡灵魂的清醒剂,让每个人都会有种洗涤灵魂的舒爽。
人生第一等学问就是为人着想——这一点,来到中心的人都有深切地体验。因为中心老师处事永远都在考虑:做的事情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到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学习的最高境界贵在“学以致用”。于是从做人的点滴行为开始改善做起:问一声好,展现一个亲切的笑容,鞠一个90度的躬,从中国传统的经典文章《弟子规》诵读开始,结合实际生活教育,学用结合,知行合一。首先是老师身体力行,再到家长的切身示范,耳闻目染地带动孩子们在转变,变得知书达理,变得懂得关爱他人。事实证明经典诵读教育可以将良好的行为规范自幼就植入孩子的内心深处,使孩子得到心灵的滋养。
他们坚信《弟子规》是做出来的,它应力行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处处,大家互相成为榜样,身体力行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要以仁义之心待人,做到“淡薄明志,宁静致远”。心常存善念,诸善增长,诸恶消除,愿贫者得藏,苦者得乐,实际上就是教育大家如何更多地为他人着想!勉励自己日行一善,或施他人财物,或帮助他人,或见人苦而生恻隐之心,或见人行好事而生欢喜之心,最后求得社会的和谐。
矛盾的根源是利自己与利人的冲突——净空法师对哲理的阐明简洁易懂:他探明从家庭内部冲突到国家、地区、民族、宗教之间的所有冲突的根源就是“自利”与“利他”的冲突。他说:“在佛法里面讲,是“本性”与“习性”的冲突,就是“自利”与“利他”的冲突。首先你想到是对自己利益,还是给别人利益?如果第一个念头是“自利”然后再想到其它,这个冲突不能化解,就不能解决问题。应该怎样?应该把观念换过来,必须为别人去思考,先利人再利己,人人都这样社会自然和谐。
家庭也是如此啊!夫妇两个人为什么会有矛盾、会有冲突?都是因为只为自己想,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着想,根本没有为对方想。比如约会迟到几分钟,她就会想是拿我不重视,见面就找茬吵架,而实际呢是因为堵车严重所致。如果我们换种想法就是:他迟到了肯定是有原因,他也不想迟到的,很有可能是堵车啦!也有可能是有事缠身!常常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那样就一定能百年好合,家和万事兴!如果不替对方想,专替自己想,毛病就出来了,吵架、甚至分道扬镳。
净空法师所介绍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不止适用于治家和做人,也适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处理国与国这的关系。就“利己”和“利他”而言,在市场经济社会,利己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如果人人只是“利己”而不考虑“利他”,或是为“利己”而“损他”,就必然发生矛盾冲突。国家治理也就是处理利己的规则,处理好各方利益的平衡。
儒释道三教同论“和谐之道”——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除儒家思想体系以外的其它许多学派思想体系,如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墨家,以及后来传入的印度佛教等。我们暂以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为切入,他们认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而这正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这些学派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都起着作用,也可以说它们中国国学文化的集中代表。
从春秋末至战国初“儒、道、法”三家鼎足而立,到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高僧辈出,逐渐使佛教成为足以与儒道相鼎立的一种理论势力,且透露出压倒儒道之势,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兼容之格局,于是产生了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等说词来宣扬三教经典。一幅对联“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之说,其实深度概况了三教兼容都是讲“和谐之道”。
1)儒教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孔子一生都以实现“仁”为己任,以实现“仁”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儒教认为,人可通过修身养性,而“止于至善”,内圣外王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内圣”工夫,强调修身的根本性和重要性;只有修身,才能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事功。同时儒学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公民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儒教以其对人的生存世界、意义世界和可能世界的关切情怀,从成德之教出发,成己成物,仁民爱物,和合人与自然、社会、人己、心灵、文明之间的关系的学说,并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内尽心性,外穷天道,从形上道德理想,成为圆融现实世界生命智慧和百姓日用之学。
2)“道”作为道教和道家思想的核心。作为道家思想和道教教义的“道法自然”原则中包含着保持良好的环境、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环境保护的思想。老子认为宇宙是一个彼此联络的大生命体,它的统一性正在于它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能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万事万物,使之彼此相生相克相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宇宙大生命体的生机便是道。在道论的基础上老子又提出了天道与人道两个法则。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其自然。其实道教以“人生哲学“为主,以”宇宙本体论“为辅,以个人为本位,追求个体生命的永恒性——既得道便成仙。要成仙就必须得道,而道是遵循自然的,所以道教中人便把道法自然作为他们的信念,保护自然激起了他们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热情。
3)心性论是是佛教和禅宗思想的核心。佛教的最高目的是,通过特定的修持,以求超越生死的痛苦,获得人生的解脱,实现成就正果的理想。禅宗人对“如何是佛”的基本回答是——心即佛。“心”,就是指主体的现实心灵,也同时指主体的清净心,即心的本性。自心是佛——禅宗六祖慧能大力倡导的佛说,就是用佛教经典解释世界如何构成的,世界如何运转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人生中的所谓苦难、快乐的本质是什么这类问题的认识。
佛教创立的目的就是救民于水火,用佛理说 “幸福”就是“解脱”,也就是“涅槃”。用“过去、现在、将来”互为因果的“三世两重因果”的佛教理论来引导人们积德行善,宣扬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去恶从善、慈悲为怀、众生平等、自觉觉他”佛教道德伦理,这与建立和谐社会所需要全体公民具备的基本伦理道德完全一致。
总之,儒释道三家对世界的研究尽管有一些差异,但总的都是提倡从研究自己开始,也就是从主观、内部的修炼做起,然后进而研究社会和世界,使自我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智慧的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做一个具有伟大心灵的优秀中国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国学智慧。国学就是讲述历代中国文学智慧、古代文学曲籍、传统文化经典,我们能从在这里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也可以吸取古人的智慧,掌握进退自如的生存智慧,领悟刚柔相济的处世策略,学会顺逆从容的自然选择,感受祸福相倚的因果效应,创造动静合一的人生状态,提升人生和事业发展的智慧管理之道。掌握“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发挥博大精深的智慧之思,探讨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经营之“大道”,明“天道”、悟“政道”、了“人道”、开启“商道”,真正实现以道御术、内圣外王。
国学智慧早已被西方国家智者所推崇:被称作20世纪当之无愧的,最知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早在36年前的1972年说过: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具危机的时代,而且还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汤恩比博士还说,如果有来生,我将在中国!
可佩可敬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推崇。无独有偶,有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1988年也曾发表巴黎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他们的言论一句很可能来自帕拉图笔下的亚特兰蒂斯帝国的毁灭,也有可能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知识之大成的深刻认识,让他们成为中华文明的认知承载和传播推动者。从万经之首——易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国学精髓文化,象征着整个民族精神;到“三教一体,九流同源”的国学丰厚底蕴,就如孟子所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是中华民族用心志去汲取的永不枯竭的营养甘泉。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因为庐江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激发我们从点滴做起增厚自己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实现构建更多世外桃源的和谐社会之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样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心,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德行,加强自己人文关怀的意识,言传身教并潜移默化地注入我们民族一代代人的血脉,使其薪尽火传,让国学智慧成就燎原之势,为建设更和谐的社会而贡献智慧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