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 ——读邱华栋先生长篇小说《教授》有感


 

我们的时代
                    ——读邱华栋先生长篇小说《教授》有感
                                 梁静
读完长篇小说《教授》最后一行字,心中只有一句话在反复重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诚如小说最后一句话所做的设问:我们都要到哪里去?一个使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大大地在我们面前呈现。《教授》,充满了对知识分子道德水准令人不可恭维的恰切嘲讽,从而窥见这个时代知识分子身处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侧面。比起二十世纪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图景,邱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依然保留了食色性也的人本特征,并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翻天覆地,因了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他们给我们留下许多只有这个时代才会具有的特征,只有这个时代才可造就的美丽故事。
我们今天再谈知识分子,已然有些过时的老土,今天的知识分子,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雨打风吹在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可以作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出现,贵族阶层、特权阶层、中产阶级、打工一族和贫民窟里,几乎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教授》中的知识分子,是游刃于贵族、特权、中产阶级和打工一族之间的高级知识分子,以赵亮为典型代表,他们才可敌国,间接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修改,富可骄淫,与权贵们同流合污,共享当代社会一切可以享受的奢华,道德水准也可以相对下降,下降到拿钱去买性工作者中尚未开处的所谓的处女的一夜,他们和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最大成果的那些在这一阶段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财富和权利占有者们一样,可以在中国的大地上叱诧风云。著名经济学家何清涟曾在她的《现代化的陷井》一书中,揭开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财富分配的黑幕,引发了中国人对阶级重新划分的理性思索,今天,读邱先生的《教授》,我们可以在他的引领下深入探掘到中国房地产业巨大的黑幕,了解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由一群什么样的人在主宰,这个时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从而在这部充满了作家良知的召唤与焦灼的叙述中,在我们震惊与沮丧的阅读体验中,共同领会。
《教授》是一部严肃思考的小说,虽然行文匆忙,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焦躁与急切,却又是完整无缺,深思熟虑的。一个用了三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二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过程的国家,就算再大肚常容,也无法使得这肚里的粮食消化到十分顺利的程度,而这些,正是作家的困惑所在,迷茫所在,体现在小说中时,就是通过对赵亮这一类经济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拥有者与其同流合污者——享受了改革开放以来成果的那些高官权贵们由盛而衰的过程的描述,表达出人文学者对中国社会未来走向的一种良好的愿望。这愿望,用笑蜀发表在20086期上半月号《领导文萃》中《关键是突破既得利益的重围》一文中的话来说,就是:“无可否认,过去三十年的改革进程,是一个利益结构越来越不平衡的过程。强势群体拿走了过多的利益,有一些是合理回报,有一些却未必合理,而不过是利用制度缺陷、借助自己的特殊地位获取,还有一些甚至是罪恶得利,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同时也是利益格局大调整,势必大大压缩既得利益的空间。”《教授》似乎也很想验证这一结论,无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是否能够顺利实现,至少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表达这样美好的愿望,尽管这愿望有些模糊,有些伤感,带着说不出的希望的迷茫之困。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最终的目的,都要促人积极向上,《教授》同样有这样的终极目的,然而,这个时代似乎过于缭乱和纷杂、过于成熟与娇艳、过于虚伪与造作,乃至小说结束,作家都无法给予我们一个明确的希望,让我们在看到赵亮这个红遍中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潦倒之后的反思中感受到春天的来临。小说的结局和作家的思考一样,带着玄念带着忧虑带着茫然带着怀疑精神,个体的普世情怀并不能代替整个时代的焦躁不安,赵亮及其与之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权贵们的倒台是暂时的,是个别现象的,是满天繁星中殒落的一小颗。这样一种现实和处境面前,作家的希望也同样显得渺茫与缺乏自信,因而作家只能借另一位教授段刚之心表达愤懑和保持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情怀,在与赵亮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的冲突与交锋中,这情怀让我们感受到了超越于时代之上的人的希望,这希望正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品格,是造就顶天立地的英雄的人文精神,而这人文精神,体现在知识分子身上时,就只能是不断地说话与表达、谴责与抗拒、游移于主流之外的,尽显迂腐和矫情的坚持和做秀。
小说用了段刚和他的学生为揭露论文和著述抄袭现象而做出种种努力的两个事件来体现道德堕落中人品人格的力量,用了段刚面对肉欲与爱情时奋力挣扎的矛盾心情来张显欲望时代情感的珍贵,用了乌梅这个代孕人毅然带着赵亮和曾莉夫妇的受精卵逃离金钱枷锁的行为来鞭笞这个社会的畸形与恶毒,最后,用了玻璃球中完成艺术创作的女行为艺术家来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告诉我们面对生活应该如何自处的真谛。尽管这些颇为正义和真情的举措有被小人之心污为做秀之嫌,盖上这个时代人们面对任何正义或善举时普遍怀疑的印章,但依然不能排除,我们这个时代真的还有真情与正义、良知与道德存在。种种与赵亮相对的段刚的行为,是作家借人文学者之口努力塑造的一个令人颇为感慨的形象,他同属教授行列,却坚持真理而不尽迂腐,融入社会却努力保持洁身自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和强大的意志与这个时代种种变异做着顽强的斗争,处处身体力行着一个人文学者的精神境界,从而让我们在和他一样的心情中,在小说的结局中看到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