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军:伯南克为什么不行动?


美国利率或转向

《财经》专栏作家 高占军    [10-07 14:39]    

时隔数月的停顿后,美联储应会再次降息,幅度至少50个基点

  【《财经网》专栏/专栏作家 高占军】9月16日,美联储开会议息,恰逢华尔街金融危机水深火热之时。然而,会议决定,将继续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不变,令市场大失所望。
  面对严峻的金融形势,伯南克仍能够保持镇定,自然有其多方面的考虑。但是,在10月初有关就业、生产与消费的数据发布后,日趋暗淡的经济前景使我们相信,美联储将不会无动于衷,而是极有可能在时隔数月的停顿之后,在10月底的公开市场会议上再度降息。

伯南克为什么不行动?
  自1994年以来,每次公开市场会议结束后,美联储都要照例发表一份声明。分析其最近两次声明,对了解美联储的立场会有所帮助。
  在8月5日的声明中,美联储认为,经济活动在二季度有所扩张,部分反映了消费支出和出口的增长。劳动力市场有所疲软,但一些指标表明,通胀预期进一步上升。虽然经济下行的风险存在,但是,委员会更加关注通货膨胀的上行风险。
  9月16日会后,美联储在声明中却说,经济增长近期有所放缓,部分反映了家庭支出的减少,出口增长会减速。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与通货膨胀的上升风险一样,正受到委员会同等程度的关注。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对实体经济,亦即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判断,是美联储决定是否调息的关键:若通货膨胀的担心更强,则往往会升息或保持利率 不变;若更担心经济增长,则反之;从非对称性的判断转为对二者给予平衡性的措辞,则往往是政策即将发生变化的过渡。当然,此过渡期的长短并无定数。
  在9月16日议息时,美联储虽然强调了经济增长放缓、家庭支出减少以及出口减速,但也同样看重通胀风险,这是未在本次会议上降息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为政策基调的转变,即由平衡型转为更为关注经济下行风险的非对称型,完成了过渡。
  当然,美联储对金融市场的危机也并非置之不理。因金融动荡而导致经济崩溃,早有前车之鉴。在去年8月次贷危机大规模爆发后,美联储当即调降再贴现率和联邦基金利率,且幅度大于市场预期,其原因便在于此。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此时降息是否真能解决金融市场的问题?自2008年9月以来,伯南克已将联邦基金利率由5.25%一路调降至2%,频率和幅度不可 谓不大。但降息后,信贷依然紧缩,银行不去放款,其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作用十分有限。当前,美国银行业面临重压,资产负债表恶化,而潜在的问题资产仍 层出不穷,加之经济前景不佳,贷款势必极为谨慎。伯南克大概相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直接向市场注资,或者提供资金有针对性地救助,可能更为管用。向 AIG发放贷款、全力支持保尔森推动《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在国会通过,应该就是这种判断的体现。
  即便真要降息,也要先看看保尔森方 案实施的效果。在这里,降息与保尔森的救助方案本质上都是解决问题的潜在手段,具一定可替代性。如果保尔森方案实施后,问题已迎刃而解,美联储便无需降 息。当前,联邦基金利率已低至2%,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所以,要节省弹药,以备在关键的地方与关键的时点,斟酌权衡之后,断然扣动板机,一次性解决问 题。

美联储将再度启动降息
  现在看来,伯南克等不及保尔森方案的实施,就要动手了。
  信贷市场长达15个月的紧缩,已开始影响经济运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前景日趋暗淡。因此,无论数周之后才开始实施的保尔森方案是否有效,美联储都将被迫在10月29日的会议上再次降息。
   10月2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9月就业数据显示,当月失业率达到6.1%,与上月持平,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4个百分点;非农就业人数减少了15.9万 人,是五年来最多的一次,远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10.7万人。对比看,2007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110万个就业机会,而今年至今,非农就业人数却累 计减少了76万人。
  与失业率上升同步,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也在增加。经季节调整后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至2001年9月以来的最高点。而作为衡量经济总体情况的重要指标,工作小时数也降为1964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生产领域,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编制的ISM指数备受关注。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ISM指数降至43.5,大幅低于此前49.5的预期,是自2001 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并显著低于8月的49.9和7月的50.0。其中,工厂新订单由8月的48.3降至38.8;而来自国外的出口新订单则由57降至 52。在二季度,实际GDP实现了2.8%的增长,全部都是由出口贡献的。
  在消费领域,8月新屋销售和成屋销售仅为46万套和435万套,均 为10年来的低点。房地产市场的大幅下滑已经波及汽车业,三季度的汽车销售量是1993年以来最差的记录。随着抵押贷款违约率的提高、抵押房屋收回数量的 增加、贷款条件被制定得更为严格,加之失业水平高企,消费支出仍将不断减少,其影响也会持续扩散。
  因此,随着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国极有可能 陷入衰退。回顾既往,在近30年里,美国共发生过三次经济衰退:1981年至1982年、1990年至1991年以及2001年。其中,1981年至 1982年的衰退最为严重。据统计,在那次衰退中,GDP收缩了2.7个百分点。
  以当前情况看,此次经济若陷入衰退,其严重程度可能不亚于上述任何一次。IMF对美国经济可能衰退刚刚发出警告;格林斯潘也以他一贯的风格,指出美国摆脱衰退的概率或许小于50%。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我们相信,在时隔数月的停顿之后,美联储应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再次降息,而且幅度至少为50个基点——这符合美联储的特点。正如劳伦 斯•H•梅耶在他那本著名的《联储岁月》中所说的:“当利率很低且经济低迷时,决策者不仅应该降低利率,而且尤其要行动迅速且幅度要更大。”
   在上次公开市场会议上,美联储已改变了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更担心后者的非对称性判断,转为对二者的风险作出平衡性评估,这为10月底的降息做好了准 备。近期通货膨胀下降也为美联储降息扫除了障碍:CPI由7月的5.6%降至8月的5.4%;而大宗商品、原油期货和黄金期货价格的一致性下降,减轻了未 来的通胀压力;同时,借贷成本继续上升和股票市场波动,也会增加降息的动力。■

作者为中信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执行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