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咒治乱”暴露基层治理困局
(吴晓林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天津,30071)
近日,武汉洪山区居民悬挂的横幅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原因不在别的,恰恰在于标语的“恶意诅咒”。据报道在某餐馆附近“堆成山的垃圾散发着非常难闻的气味,一个用白布写成的横幅几乎贴着地面展开着,上面醒目的字‘请大家不要将(倒)垃圾,否则出门全家死光、撞死’,让很多过路人唏嘘。至昨日(10月7日),这个横幅已在此悬挂10余天,这种用恶意诅咒来制止不文明行为的方式引发居民公愤。在该村租住房密集的地方,这样的诅咒在100米左右共有四处。在一家寓所旁,门上写着的醒目毛笔字更吓人‘在此丢垃圾者,全家不得安宁,逢年遭难,出门撞车’。”(参见:《居民挂横幅称“乱倒垃圾 全家死光”引起公愤》,长江商报,2008年10月8日)
实际上,这样恶意的诅咒何止发生在武汉,随便走走,偌大的中国随处可见,这也可以堪称是“中国特色”了。可是,现实情况往往是言辞再恶意、语气再激烈,丝毫不影响垃圾一天天地堆积、杂物一天天地乱放。有些时候,恶言一出,标语一打,非但没有结果,反倒理亏了,人们乱丢、乱放的行为除了图个方便以外,更多了一层“反击”的理由,很多情况下情况反而更糟。毕竟,一对多的博弈,“一”总处于不利位置,多数却可以轻易实施“暴政”。一个人的战斗不但孤独,更面临着失败。竭斯地里地骂句“操娘”,并非游戏开始就持有的格调,反而更反映出当事人面对“乱境”频频无奈而绝望的心境。
中国人就这样,不自觉也就罢了,给个好脸或者好言相劝总不觉咋地,恶言相向倒把自己惹急了。然而恶言仅仅是恶言,即使可在墙上、写在标语上,也顶多膈应下“君子”,对大多数人而言,仅仅是“纸老虎”而已。你骂你的,我仍然我行我素,甚至自己感觉受了侮辱不加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如果说,这种“愈乱愈骂,愈骂愈乱”的逻辑仅仅发生在当事人之间也就罢了,醒目却无力的标语却拥有更多读者。置身其外,那一双双文明的眼睛哪经得起这般刺痛。如若经由旁观者投票,不文明的指责肯定是针对写标语者而不是丢垃圾者。
但是,诸君且勿要把矛头都指向“恶言相向”的持标语者。这种治乱困局不是仅仅发生在两种角色之间的简单逻辑。无疑,任何人都有处置垃圾、停放车辆的自由,条件是你的自由别干涉别人的自由。对他人而言也是,“公共草地的悲剧”如若不是发生在我一亩三分地,哪个中国人有这闲心去管这闲事?然而“悲剧”却真真实实地跟我有关,想想看,你一出门面对一大堆垃圾怎么想?一到夏天连个窗子都不敢开什么滋味?在这种现象出现的整个过程,管事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被侵犯的自由如若没有公权力来来捍卫,也只能气急无奈地大骂几句以当自卫了。
如此一来,谁之过,就显而易见了。除了中国人律己不严,行事处处以“己”为中心的乡土文化使然以外,基层治理主体对这些乱象的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得态度,正是激化受害者情绪和导致治乱困局的主要原因。在必要的时候、必要的地点建个垃圾处理站、增加个维持秩序的义工,不应该是基层治理者积极作为的切入口吗?但愿这些标语能够成为基层治理者警醒并有所作为的信号。(发表于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http://comment.newssc.org/system/2008/10/09/0111702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