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行情还没起来时,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好好的学习,完善自己的操作方法,在未来的操作中希望对我们有更大的帮助.
今天谈谈系统交易方法的组成部分.
系统化构成主要包括5点:
(1)技术研判系统---是交易对象和交易时机的预测系统,注重于研究买卖什么,什么时间买卖。
(2)交易策略系统---是交易战术与战略的系统,注重于研究如何能更好的实施买卖行为。
(3)风险控制系统---是交易防御系统, 注重于研究当技术研判出现失误或市场出现突发事件时,应如和应变,并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
(4)资金管理系统--是交易资金分配和控制系统,注重于研究交易对象买入多少的问题。
(5)交易指令系统---是交易决策实施系统,注重解决如和有效的实施交易决策。
交易技术与技术分析的重要区别在于交易数量。技术分析不考滤资金的控制和管理,而交易技术必须充分考滤资金的控制与管理。许多头资者煞费苦心的进行各种指标及买卖点的技术研究,并在相关方面获得不错的进展,然而,在实战交易当中仍不能摆脱失败的结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资金控制与管理系统。
想要做到一个成功者,我列出下面的12个问题,请大家过目:
(1)什么时侯进场? 注解:根据大盘或个股走势技术决策进场时机。
(2)买什么品种? 注解:确定交易对象买入的选股标准。
(3)什么时侯买入? 注解:确定交易对象买入时机。
(4)买多少数量? 注解:确定买入资金策略。
(5)何种方式怎么买? 注解:确定买入技术策略。
(6)进场决策失误怎么办?注解:确定买入风险控制,设立止损点。
(7)什么时侯部分卖出?注解:确定持仓对象的止盈时机
(8)部分卖出理由是什么?注解:确定持仓对象的止盈技术依据。
(9)部分卖出数量是多少?注解:确定持仓对象的止盈持仓策略。
(10)什么时侯全部卖出?注解:确定持仓对象的退场时机。
(11)全部卖出理由是什么?注解:确定持仓对象退场技术依据。
(12)出场决策失误怎么办?注解:确定出场决策失误时的补救措施。
上述的交易问题是科学而完整的交易过程的必然体现。不同的投资者会给出不同的回答。那些市场输家有的给出完全错误的答案,致使他们一输到底,有的却给出了部分正确部分错误的答案,致使他们往往由开始的盈利变成最后亏损。
但有一个现象在市场输家之中普便存在,那就是他们将交易视为单一的进场点,认为只要进场正确就一定能够盈利,并在整个交易的过程中依赖进场这个环节,而忽略了交易过程的其他相关环节。他们没有以科学的而完整的观点对待交易过程,没有对交易的各个环节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科学的把握,没有将整个交易行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行为,因此,他们最终成为市场的输家。
系统化交易方法可以将各种分析方法融入其中。所以说它不仅是投资技术的最高境界,也是现代实战投资家的重要标志(它极大的克制了人性的弱点,以客观的市场为主进行操做),以上是我提出的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对市场认识去建立你们自己的交易系统的内容标题。
一个正确的交易行为并不能决定最终的结局。成功的交易者总是以系统的观点看待整个交易的过程,并力求局部发力,系统致胜的实战效果。-----梁晨<<操盘手训练营>>
实战中,今天尾盘加了些仓位,原因是日线图之前首选的1802上来目前调整很可能是4浪,目前运做的是个C小浪末端.选择了自己跟踪了一段时间的股票,发现出现了买点,于是买进了些有色金属......
大盘日线图表:如下
现在的股民,需要对个股进行,跟踪和研究.个股上很明显的有主力资金布局.
用个股去研判大盘.
老古语说:大灾之后必有丰年.这么大的杀跌.后面一旦上涨,那将会是更大的上升.
目前国家正在运筹帷幄.通过各种办法极力改善着宏观条件,金融环境......
当然,这是需要点时间的,我们要多一点耐心.-----我相信,十七届三中全会肯定会把大的方针策略给策划好了.大家都在等待.不光是散户,也包括机构和基金甚至外资.游资......
我国的储蓄存款是非常多的.而美国却是非常少.
一个从前比较知名的小故事:
美国人早已经习惯了贷款消费,而中国人大多习惯于存款消费。有这样一个故事讲到中美两国人在消费观念上的不同,说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 美国老太太在自己买的房子里住了30年,后半生都在还款;而中国老太太后半生一直在存款攒钱,刚攒够了买房的钱,却去了天堂,无福享受自己买的新房。
这个故事经常被人讲述,用来说明美国人的消费观优于中国人:美国人超前消费,享受人生;而中国人辛苦一辈子,却不懂得享受或者来不及享受。故事有时也被一些学者提起,作为中西文化比较的范例。
通过这次美国的经济危机.让我想起了<<无间道>>里一句江湖话: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江湖虽然是你死我活的生死杀场,可是老套的规则却是永恒的真理。
然,这二个老太太的故事其实并没有讲完,我把这个故事加一个续集和前传.
续集应该是这样的:美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刚给母亲办完了丧事,我们又要去贷款买房了。”中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母亲真好,辛苦一辈子,给我们留下了一套新房,我们也要努力攒钱,给孩子买房。”美国的子女住上了贷款买的新房,中国的子女住上了母亲刚买下但没有来得及享用的新房。
前传应该是这样的:美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她的母亲去世前,也刚刚还完了贷款,而且房子已经住了30年,太旧了。她办完了丧事又接着去了银行贷款买房,她说:“我先贷款住上新房再说,至于我的孩子们,成年以后他们自己管自己吧,就像母亲对我一样。”中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母亲也是辛苦了一辈子,临死前买下了房子,留给了她。她在给母亲送终以后说:“母亲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住上新房,母爱真是伟大,我怎样才能报答我的母亲呢?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将来也要给我的孩子们留下一笔买新房的钱。”
听完这个完整的故事,我们才能够正确看待中美文化观念中消费观念的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美国老太太贷款住上了自己的房子,享受了人生;中国老太太也有新房子住,也能享受人生,只是她住的是母亲留下的新房子(见前传部分)。从祖孙三代的连续性来看,美国人的三代是“自己管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中国人的三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想想,中国人为什么有这么充裕的钱去救美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量的去海外投资和购买美国国债......)
而美国却出现了大的危机.
这不单单是美国转嫁危机的事了.而是真的到了崩盘的时候了.
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中国去帮他们,还不如说是购买廉价商品,等待未来升值.
二个国家.其实就如同二个生意人在做生意一样.
目前.收藏品市场非常的火暴.中国目前就是在玩收藏.
钱太多了.
而未来的中国,也会让世界而惊叹的.
因为,中国很可能就是这次危机的救世主的角色.
最后,谈谈上则故事的续集的大结局:
美国人在用餐前要祷告:“感谢主,赐我衣,赐我食。”中国人在用餐前,在祖先灵位前点上一炷香,烧几张纸钱,供上热腾腾的饭食,然后自己用餐。美国人感恩(上帝之恩),因为自古及今,上帝是惟一的,他给每个人赐福,所以美国人崇尚公平;中国人尊祖,因为祖先给自己的子孙赐福,“祖先”是一个不断增加的序列,包括活着的人,将来也会成为这个序列中的一分子,所以中国人崇尚伦理亲情。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别取决于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的差别,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人在为子孙积聚财富的同时,也会接受贷款消费,美国人也将会更注重亲情伦理的价值。
[梁晨操盘日记]:短线买进了些有色金属股!!!!!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