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社保、平抑房价、提高农价、降低税负


 

全民社保、平抑房价、提高农价、降低税负

章跃忠

 

今年全球金融危机,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除了焦虑,除了忙于救市,是否还应该反思这几年的经济政策?!

目前中国受到的经济冲击,表面上看是因为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和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外在因素,但是从本质上分析却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思路错误、发展模式紊乱、经济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急功近利追求GDP产值粉饰政绩,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高剥削、低产出”的“三高一低”产业,依靠低廉的人工成本和低廉的产品价格疯狂低价竞争,赚取微薄的利润。导致原油和原材料价格高涨,留下的是荒芜的青山、污染的绿水、被榨干的残疾的工人,换来的只是几个数字。

中国1亿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12.03万吨标准煤,大约是日本1亿美元GDP所消耗能源的7.20倍、德国的5.62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如果按照中国目前的模式再发展三十年,全世界的原油和原材料的产量仅能供中国一家之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石油化工产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增,直接导致了世界原油和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当原油和原材料价格涨到不可思议的高位加上廉价劳动力的供给来源枯竭,中国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终于走到了尽头,美国金融危机成为压垮中国经济这匹瘦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次金融危机,原本可以成为我们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附加值的企业,促进企业转型,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良机。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增长速度,而是需要增长质量。中国经济要再次腾飞不能依靠粗放的财政投入大搞基本建设,也不能依靠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纺织印染企业。

目前政府推出的拯救经济措施,除了老一套的增加财政投入大搞基本建设和扶持高污染、低附加值、低产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印染等企业,扶持房地产商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举措之外,了无新意,根本没有认识到危机的本质,从源头上思考解决根本问题。这些救市措施只能助长虚假的繁荣和畸形的经济结构,根本无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

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希望是内需,利用中国十三亿人口的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需的口号喊了很多年,政府也确实希望通过刺激内需来摆脱困境,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内需在哪里?谁来消费?难道靠首付榨干了父辈的积蓄、背负了一生还贷压力的“房奴”们?!还是靠为生病、养老、住房、教育等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无产阶级”?!

要扩大内需只有老百姓肯花钱,可高储蓄率这只笼中虎为什么一直关在银行赶不出笼呢?因为没有解决老百姓的切身之痛、没有消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为此,我们提出全民社保、平抑房价、提高农价、降低税负的十六字措施

1、全民社保:

建立覆盖全国城市和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都享有的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障和失业、养老保障体系,并且打破地域限制,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是中国公民凭借身份证就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2、平抑房价:

在目前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面临深幅调整危险的情况下,投资客裹足不前,普通老百姓又买不起;而消费内需市场,由于房价过高,为年轻人买套房子需要年轻人和他们双方父母三家的毕生积蓄,沉重的房贷压力压得人还有消费的欲望和实力吗?!

我们不要忘记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因为“ 911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低利率和宽松的贷款条件直接催大了房产泡沫,但是美国监管当局为维持短暂的繁荣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结果导致了今天的“次贷危机”并演化为“金融危机”。

如果房地产的泡沫继续维持或者越吹越大,结局无非两个:一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大幅上涨来化解房地产的泡沫;二是发生金融危机,房地产的价格暴跌来消灭房地产的泡沫。无论那种结局,老百姓手中几十年的积蓄都会化为乌有,社会会剧烈动荡。

要化解目前楼市困局的办法很简单,同时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房地产商主动把房价降下来,降到与广大老百姓购买力和房子价值相符的水平,把老百姓从终身房奴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释放人民的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只有安居乐业,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尽情消费,内需才能启动,中国经济才会良性健康的发展。

3、提高农价:

“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 这是中国历朝历代总结出来的经验,为了表示对农耕的重视,历代皇帝还要在春耕时亲自下田扶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稳而后有兴。但是由于盲目追求GDP粉饰政绩,我们有多少良田变成了开发区?又有多少良田被污染不能产出?还有多少良田由于没有外出打工赚钱多而被抛荒?在世界粮食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粮食安全有保证吗?在未来几年,我们是否存在手揣大把美元却无粮可食的危机?!

大幅度提高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力扶持农业发展,让农民种粮养猪变得有钱赚甚至有大钱赚,吸引那些流连在城市的农民工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不是倒退,这是补偿农民兄弟六十年作出的牺牲,让广大农民真正富裕起来的唯一途径,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长远持续良好发展的需要。中国既需要是工业大国也需要是农业大国。

4、降低税负:

中国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太重,按照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2007“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显示,中国税负仅次于法国、比利时,名列世界第三,而且我们尽了应尽的义务之后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和相应的社会保障。而且在中国“除了税收,还有各种名堂的征费。众所周知,中国的特殊国情之一是政府收入来源极其复杂,除了有29种正税之外,各种收费、罚款、集资、摊派、创收的名目更数以万计,这些税外收入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目也相当惊人。”(《中国的个人税负高在哪里?》)财政收入的增加已大大高于GDP和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

降低企业和公民个人税负、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增加消费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按照这十六字方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在短期不能刺激GDP数值的增长,但是却是中国经济长远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三五年之后,这些改革的成效就会显现,中国经济也会迎来百年的复兴增长之路。

 

 

更多财经评论欢迎访问章跃忠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angyuezhong2008

http://zhangyuezhong.blog.tianya.cn/

http://blog.ifeng.com/1451188.html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