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蒋介石日记看中国的抗日战争


  

       昨天,在宛平城参观了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印象中,在这座纪念馆建成后,江泽民首先参观了这里,胡锦涛上任国家主席后也来过这里参观过。我对日本有刻骨铭心的恨,一直想来这里看一看。

  在20世纪前期和中期,日本人认为中国四分五裂,根本就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可以随意占领和分割;日本人认为中国人全是低等的动物,视中国人与猪、虫同类,可以随意屠杀;日本人认为中国大陆地大物博,中国人无能,应该由日本人来占领和统治。

  日本人与生俱来就仇视中国,就想占领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发展最好的时候,就要出手破坏中国的发展,想置中国于死地。明清时,在资本主义萌芽的东南沿海,就有倭寇不断偷袭、侵扰。正当中国洋务运动时,日本发动了甲午海战,置中国北海舰队胎死腹中,勒索巨额赔款,阻断了中国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的进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日本在1928年发动“皇姑屯事件”,接着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占领东北。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威胁华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候。当时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山西等地都有军阀割据,国家分裂、贫弱,与日本力量过于悬殊,难以自保,作战的时机尚末成熟,蒋介石只能实行不抵抗政策。蒋介石为了延缓对日作战,分别在1933年和1934年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塘沽条约》、《何梅协定》,默认日本占领中国长城以北和平津。在忍受屈辱的同时,蒋介石开始为他所认定的“中日必有一战”积蓄力量,首先开始他的统一进程,把控制军阀与剿共同时进行,成功解决了对贵州、四川、甘肃等地统一和控制,并同时也对共产党的军队进行围剿,蒋介石对内基本实现了政治统一。与此同时,蒋介石在全国推行法币政策和新生活运动,发展民族工业,教育、动员百姓,为对日本作战做了力所能及的准备。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国共开始抗日合作,1937年2月,国共开始和谈,共商抗日大计。1937年7月,日本发动卢沟桥事件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宣言,并主动发起“八·一三”淞沪会战。蒋介石在对日作战的同时,也深知中日力量的悬殊,他也曾希望日本人民能阻止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战斗,派战机飞到日本东京上空,没扔下一个炸弹,而是撒下几百万张传单;他也曾派出代表与日本谈判,但日本支持了汪精为。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在他的日记中写到“日本是无理、无信之国”,他还是不得不进行他一个人的对日斗争。

     1941年,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敦促日本在远东对苏作战,由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日本始终没有对苏联发动进攻,打乱了日本的作战计划,分割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 

  从1937年正式对日作战,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中国独立对日作战4年多,没有一个盟国。英美法当时对日本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德意与日本是轴心同盟国,苏联当时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蒋介石也曾经飞到印度,说服甘地放弃不抵抗运动,但是无功而返。直到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废除《中立法》,推出《租借法》,中国才正式得到美国等国家的援助。
      1941年12月9日,罗斯福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对日本作战,他在讲话中说“从来没见这么无耻、卑鄙的国家”。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给蒋打电话确认“中国与美英苏是同等重要的反法西斯盟国,美英苏中是平等的同盟四强”,中国当时已经是同盟国的“四强”之一。
  为了打破了日军企图远征印度,与德国军队在中东会师的计划,蒋介石派出当时最精锐的新5军和新6军,组成10万人的远征军,对占据缅甸的日军发动攻击,战后,一部分远征军到了印度。

       抗战八年,中国战场牵制了三百万日军,中国战场牵制日本陆军的总兵力最高时达94%以上。到1943年11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时,中国战场仍牵制日本陆军兵力的54%以上。国共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歼灭154万日军,128.3万日军投降,有3500万同胞在抗日战争中伤亡,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在1946年旧金山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被选举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人的牺牲与斗争换来了应有的国际地位,中国得到了世界的理解与尊重。与强我百倍的另一联大常任理事国的法国三周后就向德国法西斯投降相比,中国人不畏强暴,不屈服强敌,抗日救国14年,正式抗日战争8年,直到日本法西斯向我们投降。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有过生动的描述,“假如没有中国……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与德国配合起来,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远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假如中国投降日本,日本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到太平洋战场与欧洲战场,历史就要重写。(范爱明 写于2008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