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也包括书籍等文化产品)凸显个性、脱颖而出,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进而给自己赢得声誉与效益。除过本身过硬的产品外,形象设计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大到企业整体形象-V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小到个人名片)。本人从事设计多年,与很多的客户打交道,也常与同行沟通交流,就发现了客户(委托方)和设计师(受托方)在交流沟通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一个好的设计方案的产生,最终使自己或自己的产品形象大打折扣。现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本文主要阐述客户需要注意的问题,关于设计师的问题后边将撰文另写)。
1、找准设计师:这是获得好设计方案的最关键的第一步,我这里之所以用准而不是好是因为平面设计门类繁多,由于设计师个人精力和能力有限,其可能在某些方面设计比较突出,比如有些擅长产品包装(例如许燎原擅长酒包装设计);有些擅长书籍、画册设计(吕敬人擅长书籍装帧);有些擅长标志、海报等企业形象设计,设计再好再有名的设计师也不可能包打百行,所以应根据自己产品特点有选择的找设计师。
还有,不要一味追求所谓名气大的设计师,一般来说,名气比较大的设计师的设计水准都比较高,作品也很不错,大多都是经过市场多年检验的。但是这其中也有些问题,就是有的设计师名气虽然很大,但作出的东西不一定适应市场(所谓设计是带着镣铐跳舞就是指设计属于实用美术,是有约束性的,其艺术性不能脱离实际宣传对象或喧宾夺主),一个是设计师的个性特点原因(在设计中设计师不能显示自己个性,只能突出设计对象的个性特点),另一个是有些设计师是靠各种大奖赛(大多看重的是艺术性)获得名誉,其很多设计作品艺术性很强,但与实际应用差距很大,这就是我们经常能遇到很多在国际、国内(特别是国际)大赛上的获奖作品却很难在市场见到或者投放市场后消费者不买账。所以在确定设计师时必须要多方面了解。
再次,要选择对市场和消费者心理有一定研究和了解的设计师,有些人作出的东西很艺术、很好看,但属于闭门造车、花瓶式的设计,既不能很好传达产品特点和功能、也与市场、消费者审美不能接轨。
2、如何与设计师沟通交流:一旦选准了设计师,下来就是沟通交流。以便设计师了解产品、产品特点、产品消费对象、产品价格、市场环境等等问题,然后确立产品定位及大的设计方向。如果是出版自己的著作,那就给设计师谈谈自己作品的立意、内涵、主题思想、读者定位等,最好能让设计师好好拜读一下作品,有个更加直接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这其中在设计思路上不要给设计师太多的定位和局限。有很多客户来见设计师时,经常带自己喜欢或者市场反映较好的一些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样本,有些客户一见设计师简谈产品,大谈自己对设计方案的一些个人想法及喜好,这样就会对设计师的思维造成一定的限制,因为这是商业行为,你是最终决策者和付款者,很多设计师就会投其所好,按你说的意图去做,也许你满意了,但不见的是最好的。一般来说,先给设计师大的自由空间任其发挥,也许会出现令你意想不到的满意方案。如果方案出来不理想再提供样本、谈你自己的对设计方案的一些想法也不迟。
3、给设计师充足的时间: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设计不但具有衣与鞍的美化功能,还具有语言表述的功能,属于会说话的衣装。人看产品的第一眼先是外在形象,一个好的设计方案能很块的给消费对象树立关键的第一映像,且能准确传达产品相关信息,极其重要。所以说要想有满意的设计方案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设计需要发散性思维,考虑的角度多,才能找出一个最佳切合点。时间太紧,设计师就会有心理障碍,另一个思考的时间和角度就会减少,很难有满意的设计方案产生,除非个别灵感突然闪现。
4、尊重和理解设计师的劳动:就是在交流过程中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尊重、互相配合,不要因为你钱多或者你掏钱而颐指气使,因为大家是平等交换。不然损失的只能是你,一旦产生对立情绪,设计师就很难全身心投入给你做方案。还有,不要一味压低设计价格、不要有价廉质美的奢望(除设计师是你的朋友外)。一分价钱一分货,因为每个设计方案都是设计师的时间、心血、经验和物质成本的付出,合理的设计价格一方面体现了对设计师劳动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保证设计师全身心投入时间和精力搞好设计。如果设计费用太低时,好的设计师要么不做,要么就不愿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做,有应付之嫌,那样的话就会得不偿失。(我接触的一部分客户中有些在对待印刷时要选择最好的纸、最好的印刷机,在这方面很舍得投入,但对设计投入却很吝啬,尽量压缩,试想,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方案,用再好的材料,也只是浪费甚至适得其反。好的设计有时候会用最符合你产品特点的、最廉价的材料达到最佳的效果,节省的钱不在少数。)
5、不要轻易否定设计方案:当你第一眼看到设计方案时,不满意也不要立即否定,先听听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意图。虽然在对自己产品和市场的了解上你要优于设计师,但在专业设计上你毕竟属于外行,看法和观点会有局限性,好的设计师一定是了解市场和消费审美趋势的,他的有些很不错的想法可能是你所没想到的,他一阐述,也许你的思想就通了;即使设计方案不理想,但他的某些想法和观点可能会对你有启示和借鉴作用。我曾经给一个企业老总设计了一个名片,客户看后觉得啥都好,就是标志(其标志为山形)在其名字上方,说象一座山压在自己头上,有种压抑感,我说你怎么不想着你把一座山给举起来了,客户一听,心里舒畅很多,立即拍板定案。换个角度思维,就会有意外收获。不要轻易下定论,如其思路确实和你的想法差距太大,再行否定。
6、不能人人都是决策者:因为设计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其好恶与个人体验认知有很大关系,很难形成一个统一标准,也没有听说过谁的设计作品能让所有人满意。曾经给一个大型企业做过一套设计,结果有四个经理参与定稿,甲说的优点乙觉得刚好是缺陷,丙说的不足丁却喜欢,自己内部没有形成共识,没有明确一致的定位,这就说明自身首先出了问题。这样也使设计师左右为难,不知该听谁的意见好。后来先让他们内部统一意见,然后派其中一个人定夺,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设计方案出来可以征求很多人的意见,以便使设计方案更趋合理,但意见多了自己要理性取舍,形成基本统一思想。这样也有利于与设计师交流沟通和对企业产品设计意图的顺畅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