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震憾


      父亲是位老村干部,任村民小组长已经近三十年了,由于辈份大,加之为人处世谦和,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已经七十岁的他,拗不过大家的意愿,还在任村民小组的副组长,他说:把组长带出来,他就“退休”了。

      今天回家过节,村里一户黄姓人家几兄弟为赡养老人的事找到了他,要求调解。好久没回农村了,对村子的事知之甚少,我绕有兴趣地在旁边听着。村子的杨氏老人养有六个儿子,老伴前几年去世后,老人和三儿子共同生活。老人如今已有八十五岁的高龄了,长子已经有六十多岁,小儿子已是四十多岁。六个儿子中,只有四儿子参加工作在县邮政局。

       按理讲,老人儿孙满堂,是苦尽甘来,颐养天年了。可是老人不幸得很,每个儿子对老人都不好,不尽赡养义务,特别是和老人共同生活的三儿子种植香蕉,经济条件非常好,据村民估计他已有近百万元的钱。可是他“老先生”,和媳妇常年在基地里,也不管老人,他的两个儿子一个读大学,一个在外乱混,一个女儿已经外嫁他乡。老人身边没一个人照顾,其他的儿子兄弟间不和,也没有一个愿意照顾她,老人不如一个无儿无女的“五保户”。在商量老人的赡养问题时,仍然有三个儿子没有到场。经到场的三兄弟商量,村民小组干部调解,最后决定,由经济条件较好,参加工作的四儿子接到家中赡养。为了见证一下,我作为一个“见过世面”的人,被他们邀请一同和他们到三儿子家中接老人,送老人到一公里外的四儿子家中。

       听多少关于他们兄弟不孝敬老人的事都没有太多感触。到了杨氏老人的四儿子家一看,住在钢筋水泥平房中的老人活像一个在垃圾堆中生活的乞丐,蓬头垢面,衣服长时间没洗,臭味阵阵袭来;老人为了御寒,用些塑料布将腿包起来;衣服破烂得无法形容;老人是自己煮饭吃,旁边的一个口缸里,插着二根用作筷子的木棍,里面有些吃剩的面条,面条中没有任何佐料,口缸周围是嗡嗡飞舞的苍蝇。为了探清楚老人怎么生活,我和父亲走到厨房看了一下,厨房里仅有半碗油,两三只碗,遍地狼籍......

       此情此景,虽然是艳阳高照,但我感到了丝丝的“寒意”,心中愤慨不已!天底下竟然有此等儿子!苦日子出生,一向刚强的父亲,眼里噙满了泪水。出来后,父亲以无比严厉的口气,责骂了在场的黄氏三兄弟,他悔恨地说:我们村小组的干部工作没做好,这也是我们的失职!对不起老人啊。现场十多个人,静悄悄地......

      大家七手八脚将老人换好衣服后,抱上了我的车,将老人送到了她的四儿子家。我不知道,以前一向信奉“多子多福”的老人,等待她的会不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