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尖锐发言屡遭打断背后的博弈


 

代表尖锐发言屡遭打断背后的博弈

李华新

  23日,广州的两会继续召开,期间上午列席分组讨论全国人大代表李永忠在审议两院报告时,直言司法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他的发言屡次被打断。

  李永忠在发言中谈到,某些地方存在检察院收取行贿人的保释金后,并没有退还,在某些地方甚至演变成为一种创收行为。

  “这笔钱收上来,不进国库,而是在检院自己专门的账户里面。行贿人谁要去领那个钱,就是去领刑期,所以永远没有人敢去领。问题就在于,这笔钱怎么管?怎么用?在法律上怎么规定,怎么处理?”李永忠的话一说完,现场的代表纷纷就此进行讨论。  不过那位打断李永忠发言的人大代表一再说,这是他李永忠的意见,不是这个组的意见,最后离场而去。  008-01-24 10:40:56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人大代表的言论在会议期间是免责的,问题是当和这些问题直接相关的代表在提出反对意见时屡屡打断李永忠的发言,而使得这样的一个现象颇耐人寻味,因为以往的人大代表的议政往往是一片赞扬的话,是一团和气的,而不会直面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现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李永忠直面这些具体的问题时,问题就来了。不过如果是在会上连这样的发言都不尊重,都会打断的话,那么在实际的运作和执行过程中,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自己来主动解决那就很让人担忧。

  发言者强调会议期间言论免责,打断者称“这不是我们组的意见,是你个人的”并提前离场 。此外李永忠的关于纪委和单位党委的关系,也发表了很尖锐的意见。李永忠说,哪个单位,人权和财权独立,才能保证不出问题。“否则,纪委书记在书记领导之下,就不敢监督书记了。”这些问题都是很敏感的也是很尖锐的。既然有争论那一定是实际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而且这些省人大代表大都赞同这样的意见。

   发言屡屡被打断,而且每年的不管是省还是地市一级的两院的报告,都是争议最大的部分,有的地方两院的报告不被会议通过也是常有的事情。因此说,这里是一个很敏感的地带,也是无法真正触动的地方,也可以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难以处理的难度的确存在。因此当人大代表真正参政议政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有的制度性建设问题并不少。以往的那种粉饰惯了的思维在受到挑战后,一些人就会不愿意让人讲话,不愿意被人揭短。

  而且这还是仅仅是说说而已,这离真正解决问题还是相当距离,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迟迟不能真正解决和触动的根源所在,不是坊间不希望它改变,而是当下的制度设计使得这些问题无法改变。而一旦问题触及到实质问题,就会推诿拖延,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则是万万不会自己主动改变的。

  有意思的是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作为人大代表再也不是至少举手吃满头的那种现象了。而且发言很尖锐,很切中时弊,这也难怪一些人会很不舒服。

  李永忠在北京参加两会是曾对司法系统的问题提出过建议,当时最高法的院长肖扬就说,这个代表说得很好,敢说实话!可见敢说实话是不易的,而且敢于守着领导在场说实话更不易。敢说敢言是人大代表的责任,只要说的都是实情,就没有什么好害怕。如果连人民的声音都不反映,那要人大代表来做什么呢?--这也是一位人大代表的意见。可见,李永忠的话还是引起那些对实话问题干兴趣的人大代表认同。而且,领导参加分组会议的目的是来听取民意的,因为人民的代表的话,也应该是直接代表民意的,如果实话尚不敢说,那么这样的代表究竟是代表谁呢?

  打断别人的发言本身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是不是定一个规矩,不要打断他人的讲话,等人家发完言,你也可以据理力争,不必采取此种至少是不礼貌的方式,至于中途离场那么则是有些理屈吧。

  两会不过是短短的几天时间,真正要改变和希望达到的执政境界的塑造和实现,日子很长,让人家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被打断的发言只是一个表象,而背后的博弈则是是否真正具有民生意识抑或是民生不过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只有触动疼处,才会有过激反应。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