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2007年岁末,《新京报》等纸媒刊出汰渍洗衣粉被检测质量不合格的消息。均以醒目的标题公诸于众:这款上镜率颇高的洗衣粉品牌,实际上并不像一味宣扬的管用。“用事实说话”的新闻力量再次发威---相比单面传播的广告,新闻的遵循事实更接近公众常识。
《新京报》消息的导语直抒胸臆:“‘有汰渍’真的‘没污渍’吗?”。这句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中俚语在成为汰渍洗衣粉的“连体符号”后,就像“华龙面,天天见”、“怕上火喝王老吉”、“我是女生我优先”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电视广告核心信息的主宰;但是新闻可以让这样的核心信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比如爱多VCD危机初现时,常见类似的新闻诘问:爱多VCD,真的一直在努力吗?
逢此时,局势已不是广告能左右的了。某宣称治疗不孕不育医院的媒体广告是个特例,一方面是品牌和信誉危机被排山倒海之颓势,另一方电视广告仍然我行我素、在强势媒体大行其道。如果有医院前后一段时日的“医疗(人数)数据”,我想这会是公关界和广告界难得的效果评估资料。不过有一点普通人都能提前料到:无论再往广告上砸多少银子,某某医院这个牌子都不可能存续下去了。
套用一句熟语就是:把广告的还给广告,把公关的留给公关。
汰渍洗衣粉或者该主动找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前提是它确实梳理了内部枝节。解铃还须系铃人,新闻的问题总还要靠新闻来解决。这就是公关(职能之一)。
,刚从传统营销迈进公关的门槛时,就听说有本《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的书,为其赏识的老板将这本书作为入门的启蒙读物赠阅于我。肉麻一点儿说:封面这八字就像黑夜中的一盏导航灯,喟叹相见恨晚之时,也陡感在“传播学”这片茫茫世界里,公关兼具了信息流通的最恰当方式和影响人类思想的力量---在尔虞我诈的商业社会,还有什么能比建立长期名誉更能体现一个职业的价值?!
疑问是:广告界怎么看待这本使它屈就的著作呢?或者九成以上的从业者根本就不知它的存在,或者另一本将广告奉为“至尊”的读物流行其中;更或者,它会偶尔被广告人当靶子竖起来---再将其打到,以彰显自身的商业传播泰斗地位……按照经验,每个行业都会存在一种“唯我独大”的意识,这里的“我”指的是行业,这个行业的开山鼻祖们一定建树了某种理论,并被后人发扬为三百六十个行业中的独帜。
其实不用回避公关在广告面前的“心虚”,《公关第一 广告第二》就像突然冒出一种宣言宣称:中国国防世界第一,美国第二。那是因为美国老大根入人心了。
把话题从这样的争议中跳出来。比如公关最适宜的方向之一---“危机处理”上,杏花村曾在“李鬼”冒顶其帜、伤亡十余人的阵势下轰然哑声。时有媒体预测:杏花村至少沉寂十年。十年转眼已过,但杏花之香仍陷于当年的预言魔咒,不见雾开云散的迹象。是时,我还是个高中生,曾对“十年”断言很是不解:冒牌毕竟是冒牌,岂会累及一个根正苗红的企业十年之痛?用广告把消费者的钱袋重新掀开不就可以东山再起?!
十年后,一家国际巨头的做法弥补了少年猜想的遗憾---
深陷贿赂丑闻的西门子近些年在中国一直是广告大户,但广告已不能掩饰它的形象危机。西门子委托德国一家公司负责这起轰动全球的危机事件。公关公司负责人罗纳德"福肯认为, 2007年早些时候,有关西门子贿赂案的消息几乎天天见报。没有在当时发起公关攻势是明智的,这位业内专家认定,“如果负面新闻很多,人们更会相信新闻报道而不是广告。”
西门子并未如杏花村一样深陷“沉寂十年”之类的魔咒。实际上,这样视时间为效率和生命的企业,他们的翻身计划会见缝插针。仅仅过了几个月,西门子就在美国集中推出的报纸和杂志广告向读者提出诸如“如何在发作前检测到疾病?”之类的问题,然后重点宣传西门子开发出的技术。这些广告突出了西门子重组计划中的三大领域:医疗卫生、能源和工业自动化。
新的宣传活动还将利用互联网(包括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宣传和网站的广告条)以及电视和户外广告。管理层表示,此次的宣传活动将会帮助西门子赢回公众信任。”
西门子此次“贿赂门”不同于汰渍的“质量问题”,相较西门子声誉受损,影响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汰渍的危机波及面虽小,却更能影响销售。
危机公关不是公关的全部。公关对你有所建树的想法同样竭尽全能。比如AMD公司在《中国青年报》上就刊出一篇长达2500字的“综合新闻”,主旨是这家全球知名的芯片制造商投资600万元兴建的30所“教育部-AMD启明星计算机样板教室”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600万元折合成广告费用也数量不菲,但在第一时间的百度里就发现4则转自中青报的消息,裂变式的公关传播是广告望尘莫及的。
相比广告总是竭力将美好都施舍给你的企业和产品,像AMD一样如此直接告诉公众它荣登美国《财富》公布的“2007年度最受尊敬公司”排行榜的做法并不常见。
一则乐观的调查显示,企业家们正逐渐将眼光从短暂的销售额转向持续的品牌度累积,从高昂的广告费用投向“平价”的咨询服务,从缤纷缭乱的视觉冲击回归静谧清雅的文字阅读……如果将来写一本书,它的名字应该叫作《公关与广告联袂缔造的商业传奇》。
附文:“为了孩子的微笑·AMD启明星行动”完美收官
AMD公司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AMD一直致力于提升中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并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腾飞。2005年,AMD与中国教育部签署协议,向中国教育部捐赠人民币600万元,帮助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分批建立了30个“教育部—AMD启明星计算机样板教室”。此次遵义县后坝中学“教育部—AMD启明星计算机样板教室”的正式交付使用,为AMD公司“投建30所‘教育部—AMD启明星计算机样板教室’”的承诺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AMD公司继续投入中西部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开创了新的起点。活动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和相关教育部门的鼎力支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表示:“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中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注重通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让贫困地区的学生尽可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目前,教育部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础教育信息化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AMD公司捐资600万元在中西部地区建立30所‘教育部-AMD启明星计算机样板教室’,并通过AMD启明星行动号召全社会对这些孩子们给予长期的关注和帮助,这一义举将在中国社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将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AMD中国公司副总裁陈肇民先生表示:“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30所‘教育部—AMD启明星计算机样板教室’的全部落成,将极大地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极大地改善中西部成千上万学生的学习环境,消除数字鸿沟,继而进一步缩小地区间的差异。这也是我们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公益、履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最重要举措之一。”
在向后坝中学正式交付第30所“教育部—AMD启明星计算机样板教室”的同时,AMD公司还将AMD启明星行动的公益助学精神在贵州遵义继续发扬光大,将网络慈善义拍所得、社会各界捐献的爱心物资带给了后坝中学的孩子们。据悉,“为了孩子的微笑·AMD启明星行动”于
近年来,AMD公司坚持将企业发展策略与国家长期战略相结合,不断加大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不遗余力地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在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AMD公司在远教、高教、职教等诸多领域大力投入,助力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设施,积极开发适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产品解决方案,助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不断提升至新的高度。作为AMD公司对中国承诺的有力体现,此次活动将成为AMD倾情投入全民公益事业的又一亮点,更为AMD切实履行“芯植中国共赢未来”的长期战略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AMD公益事业大事记
●2004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一次活动中,AMD正式发布了“50x
●2004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 icholas N egroponte)发起的O L PC (O ne L aptop Per C hild——“每个儿童一台笔记本电脑”)项目,AMD首当其冲,力挺OLPC组织倡导的“100美元笔记本”计划。这是一项非盈利项目,将由参与合作的各国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共同出资购买,并捐献给贫困儿童。2007年7月,“100美元笔记本”计划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最终开始了批量生产,AMD为此次量产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低价格、低功耗的处理器。
●2005年,AMD与惠普发起一项联合计划,共同支持兰斯-阿姆斯特朗基金会(LAF)。该基金会是一个非赢利性组织,于1997年由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得主同时也是癌症幸存者的阿姆斯特朗发起成立,致力于帮助癌症患者顽强生存。AMD、惠普与LAF密切合作,开发出HP特别版L2000笔记本电脑。此外,两家公司还呼吁消费者每购买一台此款电脑应该至少向LAF捐赠50美元,共同参与到抗癌事业中来。为表示对该计划全力支持的决心,AMD承诺帮助该计划两年内至少筹集到400万美元。
●2005年,AMD与教育部签署协议,向教育部捐赠人民币600万元,致力在未来3年内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建立30个“AMD启明星电子教室”,用于推进中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事业。此前,AMD已先后向陕西、湖南、河北、广西等偏远地区捐资助教,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向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捐赠AMD64位技术教学实验室,还与联想、曙光合作,服务于中国最大的远程教育项目,在全国18个省的学校安装了21万余台计算机,让数百万中国学生实现了学习计算机和上网的梦想。
●2007年3月,AMD荣登美国权威财经杂志《财富》公布的“2007年度最受尊敬公司”排行榜。这得益于AMD近年来关注推广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系列积极举措。
来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