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挂名不履职三政协委员被劝辞做得好
李华新
重庆市3名长期不参加政协活动、不履行职责的政协委员,不久前被劝辞了政协委员资格。这是记者从1月19日开幕的政协重庆市三届一次会议上获悉的。 《人民日报》 ( 2008-01-21 第10版 )
一个时期以来,地方上的政协委员似乎就是一个荣誉称呼,或是一个荣誉形象的代名词。一些在社会上有些名气的人们自然也是以政协委员来作为自己提高身价的一个标记。因此成为委员之后,似乎也是自己成为有些名头但愿一个具体的象征。尤其是文学艺术圈子中,一些人除了比艺术造作的成就之外,是否委员似乎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标记。
因此重庆现在的这一做法,对于一些仅仅是要得到名头,不怎么具体履行职责的委员们来说应该是一个有革新精神的做法。
“以劝辞方式辞去几名长期不履职的委员,在重庆市还是首次,这有利于增强政协委员的责任感,提高政协委员参加会议活动的积极性。”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周群说,重庆市政协常委会十分重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在2006年3月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该《意见》规定,委员两次无故不参加全体会议,或一年内没有参加一次市政协及专委会、地区委员小组组织的会议和活动,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由常委会依据情节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警告、撤销政协委员资格的处分。“考虑到3名委员中有工作调动等特殊情况,常委会根据《意见》采取了劝辞方式,而不是撤销。” 其实我们对于全国的一些政协委员,包括那些成为著名人物的演艺界的代表,媒体就曾经多次报道过这些人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后,似乎也是连开会的空也没有,一位女性委员甚至所提的议案,水平似乎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设想一下这样的人物如何能够参政议政。自然委员也好代表也好,是有界别区分的,在有的界别之内,他的水平实际上是不能和其他界别的委员的水平·相比,因此他(她)能够成为这一界别的委员,似乎因为界别本身的光,而不是参政议政和对国是民生的关注水平,可以支持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委员。
委员是政协履职的主体,一定要履行好职责,不能只做‘挂名委员’。据了解,今年起,重庆市将全面推行政协委员届末述职制度。因此能够出席和参见会议应该是作为一名委员的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而至于依旧挂名的委员不履行自己的委员职责,而 只是继续挂名的话,那么不仅是对于委员这个称号的不尊重,也是白白拥有了委员的这一宝贵的名额,而不去发挥应有的作用,实在是对参政议政的资源浪费。
对挂名委员的劝辞是挺客气的一种方式,也非是对他的不尊重,而是为了体现这种尊重,使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干自己专业之内的事情,而需要让那些对国事民生有责任心和兴趣的人,来担当的话,应该是效果更好一些的。
全国的两会召开在即,地方上的两会正在陆续召开,建议各地可以学学重庆的做法,可以劝辞一些不合格不适应的委员或是代表,而使得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具有民主精神的参政议政形式,不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能够真正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