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起老太的小伙子怎么又胆怯了?
家住扬州老城区国庆路73岁的戴老太去菜场买菜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个路过的小伙子见状,热心地上前搀扶起了老人。戴老太刚想说声谢谢,不想小伙子的伙伴忽然嚷了起来:“你赶紧松手,老太要是说是你撞倒的,你麻烦可就大了!”小伙子听见朋友的喊叫,吃了一惊,猛地松开了手(18日扬子晚报)。
人之初,性本善。看到老太太跌倒,小伙子连忙毫不犹豫地上前扶起,这既是人的本能反应,也中华民族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传统美德的充分体现。可是,同伴的一声“善意提醒”,却又让他不假思索地松开了手。小伙子为什么会在瞬间做出如此迥异的选择?一个字:怕!怕啥?怕因此而“引火烧身”,怕好人做不成,相反还要承担不可预期的责任。
小伙这一松手可害惨了老人。因为无力站立,戴老太“结结实实”地摔了下去。戴老太的家人告诉记者,第一次摔倒时老人实际上并没有太大问题,腿部最多是轻微骨折,但第二次问题就严重了。经过检查,老人股骨头跌碎,胳膊和腿都骨折了,需要做手术进行股骨头置换,对于骨折的胳膊和腿,还需要绑夹板,敷石膏,这下老人的罪可受大了!
过去,人们都教育孩子要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可现如今,尽管好心人反被诬陷的情况不是很普遍,但确有极少数人由于价值观念扭曲,诚信意识缺失,对他人的无私救助行为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恩将仇报,甚至加害于施救者,怎能不令人心寒。因此,当我们谴责在一些危急场合袖手旁观或者绕走的现象时,其实更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是谁让人们变得冷漠无情?
而这个小伙子之所以会胆怯,并因胆怯而变卦,可能不只是因为道听途说过个别好心得不到好报的事件,也未必是因为听信了家长“少管闲事”的叮嘱,更可能缘于去年发生的彭宇救人反被法院判赔4万多元的事件,尽管这一一度颇具争议的事件最终尘埃落定,尽管对事件的细节至今都没有人能够去厘清,但它给人们道德观带来的创伤无疑是巨大的,更直接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行为取向。
小伙子勇敢地扶起老太后又胆怯放手,事件虽属偶然,但却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道德文明风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热心倡导,离不开大家的身体力行、精心呵护,社会有关方面如何去引导则显得尤为关键。否则,谁能设想还会有多少个这样的小伙子会像他的同伴那样学会“精明”,放弃见义勇为而选择望而却步?而最终的结果,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