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今年夏天,天气奇热。工作压力不大,便不大外出。在空调间里读书写字,作自我修养。有农场老友,送自己写的书给我一览。因都是农场出来,经历相仿,看他的书便有惺惺相惜之感。我们这一辈人,在读书的年代没有好好读书,幸亏在农场艰苦的劳动环境下没有沉沦,拼命自学,并在恢复大学高考的时候,紧紧扼住命运的喉咙,以几分之差跨进大学的校门,不然,在当今改革洪流涌来,社会变动巨大的当口,真不知命运将把我等冲向何处。

在农场里,别无长处,也就写写东西,天赋不高,水平一般,写的东西上不了台面。但只要想想我们读书只读到小学五年级便不读书了,竟然还踏进了复旦大学的校门,便有了聊以自慰的理由。形成一点文字,不过是当时思想的记录,也并不打算拿去发表的。回头一看,文字虽然粗陋,但倒也是记录了当时的心境,甚或倒映了时代的特征。是个人性情的反映,人生轨迹的一点印记。人生已过半百,该怎么样便怎么样了。自己把它印出来,自娱自乐一回;能看到的也是亲朋好友,该不会笑话咱吧。

仔细想想,文学青年、文学青年,文学确实是与青年相关联的,年轻有激情,才会不揣简陋,不知天高地厚,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年纪稍大,便不免掩卷而笑。笑则笑矣,然年轻时的激情,仍然是人生前行的动力。有时把过去写的东西翻来看看,才认识到现在生活安逸了,激情没有了,得过且过了。人生世态看得多了,经历了不少,便已习以为常了,沉迷于日常工作,人来人往,应酬回请,也就动不了笔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成为作家的终有几人?绝大多数还不就是业余爱好者。但有这爱好善莫大焉!闲时涂鸦几笔,不但是文化的练笔,不失为精神的提升,也是谋业的资本。

余以为,能成为作家的,一是经历复杂,天赋极高又勤奋刻苦的,笔下流出的文字便成绝响,如巴金、曹禺类;二是有丰富的阅历,非常勤奋刻苦的,能成为二流作家;三是虽无很高的天赋,但非常勤奋刻苦,但终究走进不了文坛。我有不少朋友,年轻时都出过长篇小说的,也是作协的会员,然现在都改作他行了。如果把写作作为赚钱的途径,则是不上算的。因为,要发表作品而出名是太辛苦了。

真正的天才凤毛麟角。所以,绝大多数人写作还是给自己看的。我也是这其中一份子。回首往事,激励当今。既有自恋情结,也是自我安慰:从文革开始在这混乱的年代,与同辈相比,既没有完全混过,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这就是我的人生。

如果这次编撰此书,能激励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自己的老本行,继续堆码一些文字,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再出一两本书。那么这次的努力便不是多余的。

在此声明:各位看官,不要对青春的稚嫩耻笑吧。

 

                                            2007年夏于清凉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