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存量给我 我把财富还你 续:问答


  问题1:

    我想请问一下王总,您所说的那个“大盈若亏,大亏若盈”,你是如何区分它的盈与亏的?

 

  王总:

    我写了一本书叫《国庆商法》,谈了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得失相随,盈亏互变,兴衰迭替,福祸相倚,商道诡也。”

 

    最后的结论是“大得者若失,大失者若得,大亏者若盈,大盈者若亏。”所以大家都觉得,王总你怎么划分的?我给你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让我有感而写的这句话。

 

    当年有人,听说丹尼尔在资金很紧张的时候,花费了3000万为木材厂的职工每人解决一套住房,有一个很关心我的领导同志语重心长地跟我谈。说,老王你要量力而行,企业赚钱才是根本,把企业搞的好好的,赚了钱了再做点公益事业,做点儿善事,但是不敢弄颠倒了,自己都非常紧张,再补贴3000万,这恐怕不行吧?那么,究竟是丹尼尔亏损了3000万,还是获取了几个亿的利润呢?这就是不同的人,看法不同。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还不便于像今天这样直言告诉大家。

 

   大家想,一个企业既没有上市,又不靠银行的贷款,而且它的日子还一直处于罗锅上山——“钱”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为职工补贴3000万,是不是有点不能理解,其实是不是补贴了3000万,大家可以一目了然,房子明明是每平米1800块钱的成本,我们给职工按1080元算,盖了5万平米,连小学生都能算出来,就是亏损了3000万,这就是亏。可是刚才你听了我讲的,未动分文货币资金,倒找3500万,再盈利十个亿,分明又是盈了,你说这是不是大盈?十个亿的盈还不叫盈,“大盈者若亏”,看起来亏了3000万,就是从这儿来的。

 

    当然,这个亏和盈,每个人理解不同。你比如说,我刚才讲的要立项,你想,我有个100万就行了,那100万就叫盈啊,大商舍万银不为亏,小商得千银以为盈。你说我要盈多少?什么样的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格局有多大?确定了盈与亏。在小河水里边亏就是大盈,在大河水里边可能亏是盈的一个基础和前提。

 

  问题2:

    王老师您好,大家都称你王总,我称你王老师。

    你讲这些我很赞赏,同时你有很大的理想,你刚才说那个话很大,你讲要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吗?我记得阿里巴巴的马云在我们这儿,也就是在这个台上说过一句话,说有些企业家他泛泛而谈,谈了很多,但是那些是说给别人听的,自己不是那么认为的,而他自己在上面所讲的全部都是他的实话,他自己这样认为了,即使现在是错误的,但是他是正确的,他是这样认为的。

    我想问一下,你今天所讲的,你应该就是这样认为的吗?

 

  王总:

    你讲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其实你有一个潜台词,你为什么这么大的口气,要幻想着获取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第一个疑问。

 

    第二个,那么多的专家、著作等身的老师、教授,虽然我尊称你叫老师,那么多的教授都未必有这个想法,你以何德何能要问津诺贝尔经济学奖呢?是一个口号呢?还是煽情的一句话呢?还是真的是你内心真实的流露呢?

 

    我想你的潜台词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吧,不妨我替你娓娓道来。

 

    那么,我们先设想一下,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够成为未来的经济学诺贝尔奖的得主呢?

 

    我记得有一个著名的舒尔茨教授说,如果现在的经济学家不懂得穷人的经济学,就不配做一个经济学家。世界是由一个越来越多的穷人组成的世界,那么中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属于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个情况下,你会发现世界经济的未来,谁要能为千千万万的穷人或者穷人的国度的国家指出一条立竿见影的强国之路,它该不该成为经济学家?当然应该。如果没有丹尼尔的当家人没有成为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那我们的评委就有问题。但是如果能够成为经济学奖,它得具备什么条件呢?学院派的经济学家当然在理论建树上都有所建树,但是据我所知,还没有一个从业界出身的企业家,以他切身的感悟来撰写出一套应用性的经济学理论,操作性很强的,放之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可以适用的经济学理论。如果这个理论自成体系,有极强的操作性,有它的效果,有立竿见影的强国之效、强企之效,你说他不当谁当?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你会发现我们现在很多的教授、专家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好像是大家通俗地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但丹尼尔现在的商场,就是穷人的商场,丹尼尔的住房就是穷人的住房,丹尼尔一直以来用的是普遍规律,不找市长,找市场。在普遍的规律当中研究着一种方法,把它上升到理论的层面,然后再实践,最后希望放之四海而皆准。

 

    当然这是一个志向,即使难以如愿,但《国庆商法》是现实,即将出版的《存量论》、《行为论》、《生态论》都是现实。那么经济学奖能不能得上,我们可以做一个搁浅的话题,有可能的话请大家看《商法》,看看这《商法》里边有哪些是拾别人的牙慧,有那些丹尼尔人的独创,你刚才提的那个问题我觉得很好,刚好今天我们还带着几本书,一会儿特意送给你们的,可能难以给你们。

 

  问题3:

    王老师你好,今天很感谢你到这儿来演讲。然后我想把我们大学比作一个圆的话,那么这个圆的圆心应该是什么?它的半径由什么来决定?

 

  王总:

    大学比作一个圆,这是其中一个比喻,应该说是天圆地方,为什么不比作一个方呢?我们现在想比作一个圆,因为圆的话就是说,那我想准确了解一下你的这个含义。我们交流,大家什么问题都可以提,你为什么要把它比作一个圆呢?你的想法是什么?

 

  问题3:

    因为我觉得成功就是一个圆吧,从起点到终点必须要经历一个过程,但是我看过李开复的一篇,他就说“成功如同一个圆”,我想知道您的观点是什么?

 

  王总:

    我没有看过这本书,我现场就我的理解回答你。如果把成功比作一个圆,圆了成功之梦想,那么你比作一个圆,要看一下《论语》,子路问强。子路问孔子,说何为强?什么叫强大?就跟你说什么叫圆?孔子你说的是什么强?是南方人那种精明强干的强?还是北方人头枕戈戟驰骋沙场的强?还是你自己说的那个强?那么这个圆呢,你把它比作成功,是什么样的成功?比如说将来你要写本书,叫做著作本身的成功?还是说你要当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的成功?还是说将来要当一个白领,成为一个企业家的成功?这个圆是不同的,如果当一个老师就是桃李满天下,那就要有良好的表达的、沟通的技能,不仅工作本身,还要加倍付出比别人更多一些的努力,来学好我们的专业,然后教授其他的一门课,比别人教的更好,学的也更深刻,这也是你的优点。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圆,那你就要看看当今的西安、中国,我觉得巾帼不让须眉,有很多的越来越多的年轻的女士步入到成功者的行列。我记得《商法》里边讲了一个同样是当年财经大学的这么一个女学生,可能和你何其相似的看法。

 

    当年,中国的第一个女富豪,她到了深圳,拿了17块钱闯深圳,刚到深圳,天刚蒙蒙亮就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底下来了一个小痞子连抢带偷,把她随身带的包全部抢完了。当时,财经学院的一个老师,由上海财院到了“深大”,当时老师也经商,深圳兴起经商潮,她投奔她老师而去,她只有这么一个熟人。打通了唯一的电话后,老师把她接过去,给她找了一份工作,当了图书管理员,每个月30块钱的薪水,管吃,同时给她找了一个第二职业,在老师开办的礼品公司里边当推销员。以上海姑娘的这种勤奋和努力,她很快在春节前就赚了3000多块钱。在当时,十几年前的深圳应该来说,对于一个家境贫寒的毕业于上海财院的,父母都是家贫里弄小厂的退休工人家庭的女孩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是她没有满足。后来,春节前老师搞了一个团聚,给大家发个利是,她突然发现这么偌大的一个公司,怎么就是老师和老板娘呢?剩下20个和她一样都是同类项,义务就是推销礼品,权益就是6%的提成。她就想那我回去能不能也开一个公司,我没人,老师6%,我12%,我登个广告,就是招收礼品推销员,接纳礼品推销商。广告一打,一夜之间来了几十个推销员,她把老师的也挖过来了,然后有了一百多个厂家的联系电话和推销的东西,以她上海财院这个女孩的这种聪明和智慧,以及上海人的精明,她成了中国第一个亿万女富豪。

 

    怎么来的呢?深圳股票上市的前夕,还是一个国库券的概念,没有人要,她当时想着这个股票嘛,以我的金融知识来看,它还是一种有价证券,她就有了一个想法,干脆我拿股票可以打八折来买我的礼品,她给厂商有三个月的拖货期。就这样,她阴差阳错的一个小小的想法,大概在一个多月之内,她那这个不花钱兑换了价值100多万股的深圳的各种股票,随后大家都知道,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深圳的股票上市的消息传来,她的股票飙升了100多倍,她也获得了大大的成功。

 

    所以,无论是将来的经商,还是任教,还是其他的想法,我们要在这个同心圆里边获得成功,要找到最最重要的,我觉得难以一言一蔽之,勤奋的同时要加上一种商业上的聪慧,要有一种聪慧之心。所以,我准备下一书就是《成功始于方法,财富源于心智》。

 

    当然,我上一次从飞机上回来,跟一个美国人聊起来,聊的一路非常开心,他是中国通。我说,我也有一个看法,钱是想出来的,所以成功如果有缘的话,我觉得这个圆的起点,或者是圆心,很难一句话把它说完,要有理想,要敢于幻想,还要脚踏实地,还要与众不同。

 

  问题4:

    王总我想请问你,就是从您刚才的发言,就是已经知道您对中国古典文化了解非常深刻,博大精深的企业家吧。就是想了解一下,您是怎样看待中国古典文化,以及古典哲学和现代管理学关系?您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感觉最合理的内核是什么?

 

  王总:

    我觉得刚才谈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我觉得重要的一个话题。我们大谈现代管理之道,其实你会发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谈全球经济一体化,但一体化的主角是谁?是人。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人,河南人、上海人也是人,南方人、北方人当然都是人。但人和人是不同的。你们不是听过一个故事吗,美国的老太太行将就木之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我终于还清了购房的贷款;中国的老太太说,我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都是人,美国是个潇洒的民族,中国是个节俭的民族,中国人和美国人是不一样的人。

 

    当然我们过去可能受的传统习惯太深,我们觉得我们中国人是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其实你要学点儿历史,你会发现哪一个国家的民族不是勤劳、智慧、勇敢的呢?是不是?其实在这个时候呢,我们觉得我们在中国的国土上,研究经济的发展、研究管理,就得研究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四书五经》,所以我下一本书已经写了个前言,我所以敢这样写,我就是看着《易中天评三国》有感而发,我要超过易中天,《王国庆侃大学》。

 

    那我就想,我不会去庸俗地讲大学里边什么,用一些我们大家都看到的、听到的语言去鹦鹉学舌讲《大学》,没有任何意义。我会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我首先告诉大家什么是《大学》,咱们今天坐到这儿的是交通大学的财院生,什么叫“大学”?也许没这个词,我理解的是,“大学”就是大人们学的大的学问嘛。

 

    可是,影响我们的古典的思想论这么多,哪一本书能有儒家的《大学》如此灿烂?没有。我这个《大学》是《大学》、《中庸》的《大学》,并不是我们学习的大学。所以我觉得这里边就是要把大学学的那些东西和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都联系起来。我给你随便举个例子,我这个人还达不到强文薄记,但是我还有一个特点,我可以随时活学活用,我就是没看过这本书,我现场看了就给你讲解,我有这本事。

 

  比如说我们讲管理,到一个企业里边来了,没有定什么大的规矩和制度,有个人没请假没来了,没请假,老板说把他开除了。经常会出现这情况,民营企业嘛。但是你看看《论语》、《大学》、《中庸》,你就会发现你这样不妥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记得先贤里边有这样一句话“为人臣止于敬”,那么“为人臣止于敬”是什么概念呢?作为贵为天子的你的大臣们,他固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他最重要的要有一个谦诚之心,我们刚才的话题抛开,我们现在一句一句的解释。那么和我们的管理有什么看法?你如果当老板,有朝一日我们在座的一定有老板。你底下的一个副总、一个下属,对你有反叛之心,不尊敬你,你老板讲话,闭嘴,我还没说完呢?可能会有这样的人,即使他功绩再大,你要想想先贤的话,“为人臣止于敬”,我们不是把自己比作皇帝。我们企业如果搞好了,是永不换届的总统,是商业的王国,老板当然是这个王国的国王。你看大臣们如果对你如此的不恭,他一定是叛将,这是先贤告诉我们。同时光看,“为人臣止于敬”还不行,我们还不能“不教而诛”,“不教而诛为之虐”。你什么规矩都没有定,你把人家给开除了,你没有有言在先,没有约法三章,那是不对的。那不符合人们的常理的,所以《四书五经》里边有很多的东西。从经营、从管理,有很多很多的学问。无所不容,你仔细地看一下,品位品位,就会有所收获。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四书五经》的讲座,或者是研讨,我就举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得力的干将可能是叛将。一个你不约法三章,随便处置,再一个就是虐待。这都是先贤告诉我们的,一叶而知秋。

 

    我们通过这两个小小的案例,就可以想象到博大精深的这么一个我们儒家的思想,会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营当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问题5:

    王总你好,我想请问一下你刚才在演讲中说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所有闲置的或未充分发挥作用的生产要素,您刚才举例说到城市的耕地,你把它比作资本效用,比如一亩地典当做示范园,那么它的放贷的收益是6000千元,那么说如果种植的话,他的收益只有1000元。也就是说,耕地用来种植比他换作资本的放贷时的效益要低。那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按您的存量的理论来说,那这个耕地全部不用种植了,而换作资本来放贷,那么这样的话对对经济的可行性发展又有是么益处呢?

 

  王总:

    我刚才讲的是举了一个例子,我这个例子呢通过放贷是一种比喻,是一种手段。我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呢?要市场的标准来重新配置我们的生产资料,土地是个生产资料,我们没有做到物尽其用,我们国务院的管理大法现在要求保护农民的耕地,基本农田都不能动。

 

    我做过调查,大荔县是农业的重县,我大概两个月以前才去的,相信它的土地不过几万元一亩,大荔县的一亩地的玉米高达1500斤,那么,你会发现我们同样的土地,种出来的玉米,你难道说这是大荔出的我就可以卖到2块钱一斤,还是城市近郊种的有污染我就不要,有区别,但是根本严格不到这个程度。我想说的话呢,这里边有两个话题。

 

    一个话题是,它是国计民生重要的生产资料,中国一旦缺粮,全世界的粮价都会紧张,我们不能抛开中国13亿人口的现实。但是我们要知道小麦的进口的到岸价只有5毛多钱,我们农民们现在这种难以满足温饱的这种现状,它的种植成本已经高于世界这个标准的粮价。现在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地发展,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缩小城乡差距,中国有500个大中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一二三环,在一二三环一带的土地事实上是闲置的。如果它没有闲置,它分明可以盖一个,比如说一个度假村,可以盖一所学校,可以盖一个新的小区,可以盖一个商务区,但是它没有,它种的庄稼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比如我们讲的一个观点,先贤们告诉我们“治大国同烹小鲜”。不恭敬地说,我们进入了“治大国同拌狗食”的时代,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这是可不严肃的。你比如说,我们曾经见到一个司法解释,为了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一个司法解释,“生活必需品(包括这个家庭只有一套住房)”,这个房子在你发生银行贷款纠纷的时候不得强制执行。我们美其名曰维护弱势群体,其实这就是丹尼尔未来行为经济学的这么一个不是案例的案例,事与愿违。经济适用房是国家政策确定的,最贫穷的人士,以致国家张榜公布是不是人均收益最低,国家给你补贴政策,原来银行是大力支持经济适用房的发展,贷款。现在出台的政策银行一律告状无门,不支持经济适用房。我给你放了贷,你还让我不能强制执行,那我银行是企业,我怎么去生存呀,事实上事与愿违。貌似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事实上你剥夺了穷人享受银行贷款的权利,不是吗?

 

    今天我们不能就下一个由此及彼的结论,但是你想一想,我们农民的生活在这个地方,每况愈下或者惨淡经营,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路,改变一下方式,让它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不要动农民的奶酪,把它搞成商业会所,让它收入大大提高,把市场这么一个价值,按照市场化规则配置的东西调整过来,农民当然可以分享到一份,何乐不为呢?

   

  问题6:

    就是你刚才讲的那个用了3000万,又倒找3500万那个,我不能理解,你那个说的是存量,我的理解是那个存量是暂时闲置的,但它有可以转化为资本的潜力,然后拥有那个潜力所有这的暂时困难,获得这种潜力,而是说潜力具备这种差价?我的理解是,闲置的具有转化为资本的潜力。

 

  王总:

    我刚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按照这种方法,我讲的这是一个个案,这个方法是我们在存量理论的指导下,它可以不花钱。你会发现没有动政府的奶酪,我是按照并购重组的政策,没有动工人的奶酪,工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有资产没有流失,企业没有增量的货币投入,就是像变戏法一样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最后形成了这么一个后果。也就是说,只有闲置的亏损的企业、搁浅的项目,才有这个潜力,但是市场是无情的。如果丹尼尔不去这么并购,工人还会继续遭受苦难,国有企业继续资产再流失。

 

    比如,我们兼并石膏板厂的时候,五年前的评估价值3000万,三年之后评估接收的时候不到一千万。那两千万跑到哪里去了?风化了,这个企业经营惨淡,但是作为国有企业你给职工得交养老统筹,发他的必要的生活费用,要支付银行的记账的利息、办公费用,那你说土地还增值。我们能不能得出个结论,亏损企业统统不考虑了,王总说了土地是美元,亏多少土地增值增多少,显然是一个谬误的结论。所以这里边存量的奥秘还是很重要。它一本通用的教材,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这是第一个通过这个个案,我们通过盘活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第二个,谈到丹尼尔的品牌也罢,声誉也罢,事实上人人提出过问题,传统的观念使然,丹尼尔到底是干什么的?因为我讲了,我是谁?尽管我口出狂言,是22世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我分明我又是一个企业家自居,所以丹尼尔有和别人不同的地方。第一个,核心价值观不同。哪有一个企业的精神“为祖国立业,为民众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求真谛,为社会的进步开新途”,我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个载体。更是个崇高的事业,带领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神圣使命,这个使命需要更多的钱,钱越多,事业越兴旺、越发达。

 

  有人告诉你,有一个好的商誉,最后还能赚到更多的钱,王国庆说“不”,有了更好的声誉是手段,我们赚到更多的钱也是手段,成就我们无限的事业才是目的,这就是核心价值观的不同。

 

    所以丹尼尔研究的才是普遍规律,但是我遗憾地告诉大家,在很多人心目中丹尼尔是有争议的。我是陕西最有争议的风云人物,应该是比较恰如其分,在很大的意义上讲,也是哥白尼、伽利略,我不想那么悲观,死后才得到社会的承认。我相信光明的明天就快到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