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校论坛讲话


  尊敬的李忠民院长、师大国际商学院的教授、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对我们今天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最衷心地祝贺。但是我要声明,讲话不敢当,我是爱说,也爱侃,有些想法可以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来之前我也看到了几位同学写的论文,感到很是欣慰。

  大家从存量的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甚至从绿色文化谈起,引经据典,无论是结构的严谨、层次的分明、观点的突出,都比我当年好多了。我也写过论文,那大概是1986年的往事,时隔二、三十年,当我第一次带着这种心情看论文的时候,仿佛觉得我也年轻了,也回到了那个时代。

  看到这些论文后,我也有所联想。我想起了一本书,也想起了一桩往事。这本书就是几年前一个著名作家写的《与24个商界领袖的对话》。这24个商界领袖全都是500强的佼佼者。书中讲述了一个观点:“如果将人比作一台发动机的话,人的智商就是发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理性思维,尤其是富于逻辑的理性思维才是这台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我非常赞赏这句话,就是要富有逻辑地进行思维,去考虑问题。

  为什么说又想起了一段往事呢?我觉得也有关联。那是七八年前的今天,地点是西安凯悦饭店,人物是一个漂洋过海来的美国人,游说我办理美国的绿卡。告诉我只要投入100万人民币,经过多长的时间就可能拿到L2或者L1签证,然后一到两年,就有可能办绿卡。

  我说,好。我的问题很简单,我只有一句话、两个问题,你能否准确地告诉我,办这个绿卡得花多少钱、得多少时间?

  我说我代表了一群人,如果说100万能办的话,我现在给你报名100个,我也不给你要佣金。他说:“No,No。”

  后来,他通过翻译说,不可思议。他说只能告诉我必要的程序:按照美国移民当地的管理办法,你把钱打过来,在美国成立公司,雇佣不低于12个美国人,按照过去的成功的经验,你就完全有可能办到绿卡。

  我说,我不赞同你的说法,我想请问你是传道士,来弘扬美国精神,号召大家成为美国公民呢,还是想以此谋生、获取赢利、养家糊口,有所作为?或是想名利双收,兼而有之呢?显然这是你谋生的一个手段,通过移民绿卡的办理来赚钱,那么你必须有这个能力来回答,多长时间、多少钱?给你的客户办理完毕绿卡。

  这就好比人们做了一个外科手术,我们的亲人包括我们自己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即将进行手术的时候,毫无例外地得签一份承诺书。你要承诺如果一旦发生的意外,你应当承受。医生是不能保险的。但是医院会告诉你这台手术多少钱,哪怕它是天价,它要美金,它也有开膛手术多少钱,换肾手术多少钱,它都有价。它会告诉你最长的存活率,康复好的可能性。

  而我们现在面对的是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市场,在很大的程度上讲,还不能叫市场经济,还有很多的未知数。

  作为一个陕西民营企业的当家人,我深深地感觉到,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地博览群书,吸收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把我们学的东西和我们的实践迅速地融合,缩短差距。所以我建议我们商学院能注重后者,并把其作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以致用。

  遗憾地是,我们偌大的陕西,高校云集,这样的学院并不多,但是我在我们师大国际商学院看到了曙光,看到了未来,这是我由衷的一种感受。

  我看了几篇同学们的论文也都很不错,但我更注重操作性,我并不希望都去引经据典。比如说,谈企业文化,那我就要告诉大家我理理解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它在企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康的企业文化必须具备哪些特征和条件;在现行的民营企业当中,尤其我们西部地区,怎样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的、和谐的企业文化,这是逻辑思维,要很清楚。

  我们要谈存量,就要知道什么是存量?它有哪些表现形式?有哪些特征?有什么特点?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多快好省地重组存量?

  丹尼尔在陕西来说,尽管是屈指可数的所谓大型民营企业,但是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就是放眼全中国也是千万里挑一。为什么我要这样讲,是不是夸大其词了?不是。

  我们最近看到了轰动世界的美国校园枪击案,一下死了二三十个人,全球为之哗然。但是大家要知道,美国社会是三亿人口两亿枪;中国十三亿人口,连匕首都是管制刀具,如果我们按美国的系数70%来计算的话,我们十三亿人口,其实可能已经超过十四亿了,就会有七八亿条枪,我说每个城市的第一要务就是建火葬场,24小时都烧不完,前提不一样嘛。

  同时,我也很担忧,作为陕西省私营企业协会的副会长、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名誉会长和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担忧在哪里?我们过去形象地说我们陕西,是“黄河断了流,海燕折了翅,骆驼折了腿”,现在,我们陕西的民营企业悲观的讲仍然不是怎么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起来的企业有几家能够善终的问题。

  大家扳着指头可以数一下,我在这里不能无中生有地诽谤他人,我只是让大家想一下,上市公司是主旋律,怎么上市?有的人一千万元卖一个上市指标,值得你去欣赏吗?效仿吗?我想不会。他能代表普遍的经济规律吗?更不会。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所谓的包装公司、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在很大意义成了造假账的公司。中国的上市和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分明前两年还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可一夜之间就包装好了,就要上市圈钱了。这是很可怕的。

  那么,有这么一个企业,十多年来,没有动用过银行一分钱的增量贷款,和那些巴着银行主要领导人去发展的企业而比,它不是千万里挑一吗?大家都说房地产是高资金、高技术、高科技含量这么一个行业,但是有一个企业改变了房地产发展的历史,可以不动分文银行增量贷款,进行百万平米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把级差地租的概念也引进到房地产的运作当中,让闲置的资源重新得以优化配置;还有这么一个企业,不是赚了钱去做点儿好事,尽点儿社会的责任,为富有仁;而是它发展的历史就是扶贫帮困的历史、捐资助学的历史,仍然让这个企业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拥有了几十亿元的资产。这个企业是谁?这就是丹尼尔集团,所以它是千万里挑一。

    但是,它是怎么走过这么一条路的呢?因为它有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那就是要“为祖国立业,为民众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求真谛,为社会的进步开新途”。丹尼尔所有的企业经营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企业精神的指导之下。

  大家也许要问,宏观调控、银根、地根紧缩对丹尼尔有什么影响?我说毫发无损,丹尼尔迎来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上的春天。就跟禁海一样,我们难受,别人更难受。它提出“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不是一个政治的口号,而是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考虑到大多数人,市场定位,产品定位都要基于这么一个前提。

  上一次报社组织所谓的风云人物评奖,我有幸被评为“陕西风云人物”,让我谈获奖感言。我说,“与其说是风云人物,不如不说是淡淡的一片云彩,为穷人播撒物美价廉的雨露,我更希望这片云彩为穷人而亮丽,为穷人而灿烂。”

  大家都看到了,丹尼尔的房地产开发没有豪华的别墅,商贸经营没有豪华的商场,它的商场是穷人的商场,它的住房是穷人的住房。正因为基于这么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丹尼尔的当家人王国庆也交结了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

  这些朋友从政府要员到社会人士,这里边没有灰色的交易,有的只是一个共同的认可。丹尼尔也从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事业之路。但是要把这种企业精神变到你的实际行动当中,让你的企业能够蒸蒸日上,仅有热情还是不够的,丹尼尔可能正在发现经济上的新大陆,那就是丹尼尔的《存量论》。

  大家经常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刚才李院长也说,我们陕西国有企业半壁江山过其半,实际上,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都大大地高于沿海地区,就中国而言,我们国有企业仍然是非常强劲的经济力量。但是,我要遗憾地告诉大家,虽说从中央到地方,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财政部的会计作账准则却是没有修正。

  亚当"斯密写过一本书叫《国富论》,认为提到商品的价格首先是由地租,其次由是工资,最后才是由业主的利润所组成。但我们却发现普天之下莫非国土,国土之上地租全无,这就掩盖了经济发展的本来面目。尽管经济持续增长,但是在很多地方仍然是江山依旧。这是问题的根源之一。

    同时,盘活存量的过程,也客观的要求丹尼尔人系统地研究经济,我们正在系统地研究《资本论》。大家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王总怎么能看《资本论》?我们研究生都顾不上看,你去看《资本论》,这和你经营有什么关系呢?《资本论》里有黄金吗?《资本论》里有利润吗?我要说,有,大大的有。

  大家都知道,伟大的马克思撰写了《资本论》,提出了剩余价值的学说,不用再重复,大家比我理解得更深刻。但我要请问什么叫资本家?其实,我们不要带着阶级的观点去看这个问题,资本家实际上不就是资本的拥有者吗?丹尼尔研究盘活存量,其对象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资本家。国有企业就是国家资本,个体企业就是个人资本。

  所以我们要研究它,研究就会有心得,就会发现马克思所预言的资本主义丧钟并没有敲响。我也是共产党员,是毛泽东的崇拜者,但是我们不能错把理想当现实。

  共产主义是美好的理想,放之全中国、全世界、全地球都是最美好的、最崇高的,但是残酷的现实却不是这样。经济学有个基本原理叫做利己学说,每个人客观上都是为自己的,你让他都有卓越的思想是不现实的。人之初未必性本善。

  帝国主义也未必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马克思时代揭示了资本主义赚钱的奥秘,那个时代是原始资本主义,随后才开始了现代资本主义和后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反之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也是原始社会主义、也会有现代社会主义和后现代社会主义的区别。

  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原始资本主义无所不用其极,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而现代资本主义却没有用残酷的手段,因为社会文明进步的节拍已经不允许那么去做了,它采用的则是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和关税,这三架引擎拉动资本主义的列车在飞驰前进。

  我曾经看到一个例子,我们南方某厂生产的一个鼠标,综合制造成本,包括环境的污染、工人的工资、机器的折旧,甚至企业的赢利都在内,仅卖三四美元,但是到美国都要卖39美元,为什么?它有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它是合法的。而我们呢,仅是能满足初级阶段的温饱而已。

  同时,对“入世”我也有一个不同的看法,是悲喜同在。好比在竞技场上,一个职业的武术教官和一个刚刚进入武术学校的学员按同一个规则来进行考评,你怎么能够胜出呢?这是一种强权,但我们没有这个基础,只能迎合、变通地适应人家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发现我们面临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困惑的。我早就想写一本书——《中国怎样说不》。把这些话写出来,但是不敢写,我是一个企业的老板,我不是咱们学院的教授。十年前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何新的写过一本书《中国可以说不》,其中谈了一个观点,我双手赞同。

  他说,如果一个国家如果资不抵债,这个国家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就会陷入经济崩溃的边缘。但是美国在七八年前,其外债就是全世界前17个债务国的总和,外债12万亿美金,美国每个人都负债,但美国非但没有衰败,却是越来越强大。

  为什么?这是源于当年的越南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不可一世的美国耗费了几千亿美金,没办法,最后只有终止了这场战争,从这个泥潭中撤了出来,并迫使它的西方盟国在布林顿召开了一个著名的国际会议。

  在越南战争以前,美元任何时候都可以是无条件兑换黄金,它有法定的含金量,但现在不行了,美国迫使他的西方盟国承认美元仍有法定的含金量,却不能随时兑现黄金,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中东的石油,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Made in China”的产品,一火车一火车运到美国,美国只要开动印钞机,它的成本就是机器的折旧和油墨的价格,美国掠夺了全世界的财富,还开了一个世界银行,谁都不能在这里挤兑,这就是金融的运作。

  当然,尊重人才、敞开胸怀、融合不同国家的不同肤色的民族,这都是美国的长处,但是我们更要看它的根本。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而言,现在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断子绝孙的发展,所谓的GDP指标更是严重的中国特色。《宪法》规定农村生产资料归全体村民集体所有,土地是农民唯一的生产资料,有些地方征用农民的土地仅有几万元,市值应该几十万到上百万,你要看它的赢利的一个核心点,那就是土地增值。

  房价为什么降不下来,很简单,它违背了经济学最基本的规律,商品的价值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则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搞过房地产的人都知道,土地的成本在房地产造价里边占非常重要的比重,有的时候达到40%-50%,目前的“招、拍、挂”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土地成了中国最稀缺的资源,反过来用所谓的干预,要降市价,当然是无济于事了。

  现在是人不是人都搞房地产开发,很多皮包公司根本就没有能力,拿个几十万、几百万就想搞房地产开发,国家严厉控制是对的;在特殊的时候,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一律不放贷款,自生自灭,真正有能力的公司才可以留下来,以免鱼龙混杂。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大家也都听过中国老太太和美国的老太太买房子的故事,虽说是两种消费的观念。美国的老太太在她退休之时,常常地出了一口气,说我终于还完了贷款;我们中国的老太太则说,她终于挣够了买房子的钱。其实今天它却说明了另外一个道理。无论中国的老太太,还是美国的老太太,买房子是一个人一辈子最大的一笔投资,是要用毕生的精力、劳动所得才能换取的。而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想着,我辛苦上三五年,也要弄套房子,别人买了,咱也得买,结果很多人都成了房奴。

  20年的按揭还款,美好的青春岁月从此不在,虽说你的房子每月能租上一千块钱,但你给银行月供2500,岂不是是吃错药了?不就变成了“房奴”,生活也从此不再幸福,从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企业也是这样,你是“土老帽”,什么都不懂,光知道傍银行,那怎么能行。不错,我们投资的环境的确需要改善,可是如果说西安市现在是特区的特区,我们的规划容积率可以无限制可以盖摩天大楼,能盖多少层就可以盖多少层,银行可以按需发放贷款,政府可以零税费,能不能划个等号,不尽财源滚滚来。显然不能,你总得把它卖出去嘛。最后无行为能力成了一个烂尾楼,自己就成了房奴;贷了银行的钱,无力偿贷,银行就成了房奴;但银行的钱是老百姓的,如果政府不管,就会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政府就要成为房奴。这个问题非常可怕!所以说提高首付比例,50%,没有钱你别住房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但我不是政府官员,也只能在这里妄谈一下“国事”而已。

  我记得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讲过一句话,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政府机构既是管理部门,也是租金收取站,太形象了、太贴切了。

  不要说我们企业,就连市长和书记都是经常在协调。有人打过一个很形象地比喻,说市委书记提拔了原来的一个副市长当市长,有一天酒醉之余说了一番醉话:“你他妈的真不够意思,我把你当成哥们儿,提成市长,你老跟我尿不到一个壶里。”这个市长结结巴巴地说:“其实不是我跟你尿不到一个壶里,是你把这壶都尿满了,我没地方去尿啊。”这个话很生动,真是栩栩如生。

  发展经济要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给每一个城市进行CI,给每一个乡村进行CI,我们只知道给企业做CI,其实给我们学生,给我们每个人也要进行CI,什么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要这样去想问题。现在看来,我们就处于这么一个困惑的过程,司法的腐败、观念的落后都是这样。

  上一次开会,我提了一个意见,我们接收的木材总厂是个案外人,因为木材总厂当年曾经跟一个皮包公司定了一份联营合同,这个公司没有钱,骗了另外一个公司的钱合作搞市场,在木材厂盖了房了,它们双方闹起纠纷,法院就把这房子查封了。当年的查封或许没有大错,丹尼尔接收之后,我说木材厂也是受害者,立即终止了合同,并要求赔偿。因为有联营的内容在内,被法院驳回,但合同是法定解除了。

  你会发现,用陕西的话说,是盐里醋里都没你,就这么一件事,拖了整整9年,丹尼尔接收之后6年,有一两个所谓老干部出身的人,骗了施工队,又骗了市上、省上主要领导,告状信都有一尺厚,不行就寻死觅活,要喝1059死在法院。

  怎么能把案外人作为当事人呢?所以我在回答执行法官的时候很简单,要谈中国国情,请问1000名下岗职工重要,还是两个人的不当权利重要?要谈法律,请问,你怎么能把一个案外人作为案内人,讲出依据来,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哪一条允许你这样做?那是不是所有人官司输了,抱个炸药包,都让他赢?

  无奈之下,企业还得大度一点儿,考虑到这么一个现状,公司捐助性地支付了160万元。事实上,整个损失已经超过了2500万,因为6年当中,一年的工资费用就是四五百万,这就是残酷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法务环境。

  曾经有一个地区二级市的法院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孤陋寡闻,不知道针孔摄像机正对着他,他那种肆无忌惮,那种无遮无掩,让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记者问他:“法院该管什么?”他说:“告诉你,我们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的是空气。”你想想,他这种狂妄之情,是何等的不可一世。不能完全怪他,是这种体制所致。所有法院,都是同级财政拨款,现在实行行政许可法,但法院财权没有独立,人权没有独立,它怎么能独立执法呢?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实际上,并不是我们不知道这个地方应该改变,而是政府也有政府的难处。若干年前我曾经在交大谈过一席话。有人说,王总,你认为国有企业搞不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我说,因素有很多,但我告诉你一个必要条件,只要我们国有企业的厂长、总经理继续由组织部委派,永远搞不好。因为一个是选拔行政干部的标准,一个是理财的标准,理财就看你能否赚到钱,你有这个能力,你就来当总经理,干部选拔就不是一回事儿。而不是看你是不是跟中央保持一致,练没练过法轮功,标准不一样。

  但是我说不管怎么样,我们偌大的中国需要一个集权的政党领导一段时间,你说共产党不行,明天下台,偌大的中国谁主沉浮?历史的选择还是共产党,否则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所以面对我们的现实,还要争分夺秒学一学应该学到的东西,同时再和这个复杂的社会融入,社会的大学不是那么轻易能够毕业的。我相信有我们院长的英明领导,有我们学院的全力的支持,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师大国际商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