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新闻界显得有些乱。从央视大幅裁人到北京“纸馅包子”事件,再到今天的山西运城假记者事件,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不争的现状。而运城假记者之所以如此猖獗,说到底是因为有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利益恰恰是没有人“敢”与之分享。
从记者的定义来说,记者(Journalist或Reporter)通常是指那些在媒体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它是一种职业。而这种职业随着“无冕之王”的影响,它给记者带来了很多实惠。利益面前,很多业内的人和业外的人都在窥视着。于是,我们就难免看到了今天的“镜头”。
他们拿着假记者证去免费通过检查站——我们的检查站太多了,弄个记者证不是万事大吉了;他们拿着记者证到煤矿老板那去要钱——煤矿老板太有钱了,给他们报道一下钱就来了;他们甚至到当地政府机关部门去采访——那些官员们太傻了,为了面子不会揭穿假记者的。
在一个真记者都蠢蠢欲动的时代里,假记者何尝不会跃跃欲试?于是,在一种新的媒体潜规则之下,假记者像小草一样顽强的生长起来了,他们甚至能够遮挡住“真记者”这棵大树的阳光。
而他们生长的唯一原料,就是那些“被报道对象“的腰包。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一些媒体允许以做专版(题)报道的形式收取被报道对象适量费用的。但是,我知道现在是举国上下,不管是地方小媒体还是中央大媒体,似乎都存在这种以做专版(题)报道的形式收取费用的变相金钱交易行为。这种潜规则的存在,无疑给了那些胆大妄为者以提醒,打着记者的旗号去向老板们乃至政府官员们要钱!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有如此之多的假新闻、假记者,是不是因为我们当初的的记者想出了一个以做专版(题)报道换来报社、电(视)台经济创收的新点子开始的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当初的一个允许以做专版(题)报道收取费用的决策失误开始的呢?
记者,就是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的人,为何现如今的记者总是被要求为报社、电(视)台创收?记者的天职就是敏锐地去发现和忠实地报道新闻事实,做一个党和人民的喉舌,为何现如今的记者要附带上那么的利益纠缠?
如果说现如今的经济大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利益诱惑,那是不是告诉我们:作为记者,应该在这个糖衣炮弹满天飞的环境里,保护好自己头上的“无冕之王”光环不被坏人所利用?作为新闻管理机构,是不是要保证记者的利益不受损失,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应有的回报,从而真正让记者不去接触这些利益纠缠着的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