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了乞丐的经济能量


乞丐的形象

那个背着满是补丁的袋子,挨村挨户乞讨的中年男子,把一个乞丐的形象----破烂的衣服、肮脏的面庞、无助的表情、迷茫的眼神,永远的刻在了我的记忆中。我觉得,那时候的乞丐与农人只不过是一个人群的两种不同的谋生方式和身份,这两种谋生方式之间差别的那个物质基础是如此的小,只要一有外力的击打就可能换位,犹如一枚旋转的硬币,指头轻轻一击,他坠落的可能就是硬币的另一面。

那时的乞丐乞讨的是粮食和一口糊口的稀饭,因为那时大家都没有钱。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拒绝过那些上门乞讨的人们,虽然她施与的只是一口饭菜和半瓢粮食,但是,她同时给予乞者的还有同情、尊严和平等。

后来乞丐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有了很多的新形象,有以残疾之身博得人同情的乞讨的残疾人,有用老迈之躯换取我同情的老弱乞丐,有用贫寒的家境来感动你的学生乞丐,也有被人操纵的流浪乞儿。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乞讨人群里,有真的没有生活能力的弱者、有需要救助的受难者、有被犯罪分子压榨的不能自主者,当然也不乏有职业乞丐,甚至是骗子。在这些乞丐中,我觉得那些沿街卖艺行乞的人们,严格的讲,不能算作乞丐,因为他们付出了劳动,也许这种劳动没有意义,但是他们毕竟付出了劳动

乞丐与政府管理

行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乞讨权、流浪权也应该像其他人权一样受到尊重。"政协委员卢风慷慨陈词道,"乞讨者向路人伸出脏手是令人厌恶的,但招人讨厌并不是罪与非罪的判据。只要我们依照法律办事,不随意剥夺公民的权利,我们这个社会可能还不是一个很富裕的社会,但一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乞丐向路人伸出脏手的举动是不文明的,但社会尊重乞丐这种生存方式的选择恰恰是文明的表现。"

  政协委员鲁哈达则从揭露目前乞丐的有组织、职业化入手,强调"生活无着"的人才具有行乞的合理性,而有组织、职业化的乞丐,有违于行乞求生的本意,是为了不劳而获的一己私利而给我们的城市增添了污浊感,所以必须加强治理。他建议,北京应参照国际惯例,尽快出台"禁讨令",以维护首都市容和社会治安。

    政府在两难中执政

  如何既不简单行事、剥夺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能保持首都光鲜亮丽的市容,已成为摆在政府管理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卢风说,"关键是要用法律的方式取缔那些有组织的、欺骗性的职业乞讨行为。针对具体人的具体违法行为,通过具体的司法程序进行打击。这样既符合法治原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强行乞讨等不良现象。"但卢风也指出,目前我国刑法中对组织、强迫卖淫等行为都有具体的量刑标准,但对组织、强迫乞讨者并没有具体条文。

  政协委员马戎建议,政府不要图省事,单纯救助乞讨者,而要采取"救助+就业辅导+道德教育"的方式。马戎认为,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后,既无关系又无技能,这些人一旦发现乞讨是一个谋生、甚至致富的手段,就很容易演变成职业乞丐。

  此外,政协委员钱满素强调,政府要在行政方法上动脑筋,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纸禁令解决问题。她认为,一些地方政府给市民发公开信的方法就很可行。政府鼓励市民不直接向乞丐施舍,以断"乞讨致富"者的财路,也鼓励真正需要救助的人走进救助站。因为尽管政府号召,但最终的行为人毕竟还是市民,乞丐与施与者之间的关系,交予他们自己调整解决,政府只扮演一个恰当的角色。

  尽管政协委员们在是否应该颁行"禁讨令"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交锋,但大家却不约而同地指出,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对流浪者和乞丐的救助恪守自愿原则确实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一定困难,这是对城市管理水平的考验,也是对社会发展水平的检验。政府的权力受到各种制约,却又必须寻求解决之道,是管理者将在实现现代社会过程中越来越要面对的局面。政府在这样的两难中学会执政,公民在这样的两难中学会行使自己的权利,就是中国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历程。

乞丐的数量

据估计至少有几百万乞丐流动在全国各个城市,由此造成白损失不可估量,如果这些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那对国家财富的增加又是怎样一个贡献呀。这是需要城市管理者好好思考白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