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将成调控密集期 --20070911


  下半年将成调控密集期  

 

    温和通胀源于流动性过剩 

    CPI继续上涨并不出人意料。虽然政府已经出台多项措施平抑物价,但正如前几个月CPI数据中显示出来的,本轮温和通胀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而受食品消费周期、食品生产周期双重影响,各方预计整个下半年CPI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高。一方面,下半年将接连面临“十"一”黄金周、元旦等消费高峰,而紧接着就将迎来农历新年,整个食品需求都将处于较高位置。另一方面,无论是粮食、蔬菜生产、还是畜禽养殖,生产周期都将达到3个月到半年。这也使得主副食品供应仍有可能偏紧。因此各方均预期,主副食品价格要完全恢复较低水平可能要到明年春节之后。

    另外,研究机构最新分析也显示,造成本轮通胀的“罪魁祸首”不是农产品涨价,而恰恰是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引发的资产价格上升。通俗点说,就是股价和房价的上升造成了目前的温和通胀。这段话怎么解释呢?分析认为,流动性过剩导致了投资冲动,从而促使了股市和房地产等资本市场大涨,大涨带来的财富效应更刺激了流动性过剩和进一步投资。而后这种投资冲动蔓延到有色金属、石油等大宗商品,进而带动了PPI走高。PPI走高带动了农用物资价格上涨,最终反应在农产品和食品价格的上升。因此,抑制本轮通胀的根本手段在于抑制流动性过剩。


    双管齐下防止通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要制约当前的温和通胀,一方面要恢复各种主副食品的供给,平移食品价格,另一方面则要收缩流动性,从根本上消除造成通胀的内在因素。现在政府的主要调控方向也正是从这两点入手的。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平抑各种价格,防止物价被人为抬高,另一方面则通过货币工具不断收缩流动性。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温和通胀似乎还任重而道远。

    为何这样说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美联储在次级按揭贷款风波中的动作。美联储在第一时间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资金。这不仅仅是一种救市行为,更是让投资者看到了政府的扶持力度,提升了投资人对市场的信心,防止因市场恐慌而造成此按风波进一步扩大和恶化。从这一行动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中最可怕的不是一时的波动,而是由投资者恐慌而造成的非理性波动。我们都知道基金有助涨助跌作用,实际上这就是投资者恐慌造成非理性波动的一种表现:市场下跌,投资者恐慌性抛售,市场跌得更猛烈,投资者更恐慌……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很有可能就引发股灾了。

    现在我们在反过来看当前的通胀,如果人们对未来全面、加速通胀的预期形成并得到加强,那么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首选肯定是乘物价还未上涨时先购买物资进行储备,乘钱还“值钱”的时候先花掉。但这样以来必定造成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许多原来并不短缺的物资很有可能也成为抢购的目标,于是物价进一步全面上涨,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强,抢购也就更加疯狂……在这种恶性循环过程中,恶性通胀就慢慢形成了。所以,当前政府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缓和通胀预期,防止出现恐慌。

    除了控制通胀预期之外,还有一道难题摆在管理层面前,就是全球化的问题。当前的流动性过剩是全球问题,单单中国调控能否达到满意效果有待考察。毕竟在A股节节攀高,人民币又不断升值的环境下,国外热钱或明或暗的大举流入,肯定将为中国的流动性问题火上浇油。


    下半年将成调控密集期


    依照上面的判断,我们可以来看看下一步调控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收缩流动性的脚步不会停止。依照央行官员最新表态,央行将消除负利率的状态。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6%,而2-7月份CPI增幅已经达到了3.73%,8月份CPI更是达到了6.5%,在未来几个月中CPI出现大幅下降概率不高的情况下,预计07年全年CPI突破4%几成定居。按照前几次央行每次调整0.27%的幅度计算,年内至少还将有两次加息,才能初步达到零利率的状态。除此之外,1.55万亿特别国债可能央票的作用,直接作用于公开市场,回收流动性。不管如何,我们都基本可以肯定,07年下半年将成为调控密集期,政府将在调控流动性上连出重拳。以强化市场对调控的预期,让流动性过剩的市场加速降温。

    其次,行政调控仍将存在。这一调控将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商品价格的调控,通过保障生产、增加供给、打击哄抬物价以及限制价格联盟等手段,政府将严控物价过快和非理性上涨。第二部分,通过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现,提高最低工资,加快工资增长速度等手段,提高居民购买力,抵消通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从而降低居民对未来通胀的担忧,防止因恐慌而造成恶性通胀的局面。

    再有的措施就是分流过剩流动性。既然国际资金可以流进来增加中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那么我们可以走出去来降低流动性。目前政府已经采取相应措施了,包括设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港股直通车等等。可以设想,未来这种“走出去”的举动只会更多,不会更少。在分流过剩流动性的同时,这也将是平衡贸易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进而缓解热钱流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做好防御性的准备 寻找调控中的机会


    好了,我们已经了解了,货币调控、行政调控、资金分流将成为下半年政府调控的主要手段。那么我们又可以从中挖掘什么机会呢,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很显然,我们之前已经不止一次听到当前市场是流动性过剩推升的市场。那么收缩流动性肯定将对A股市场造成负面影响。最直接的推测就是会造成A股的“价值回归”。如果按照30倍平均市盈率来衡量,高估值的品种都将向着这个标准回归。所以投资者要对可能到来的调整保持充分的警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就要提前做好防御性工作。要对仓位进行调整,要对持仓品种进行调整,要对仓位结构进行调整。从选股策略来看,低市盈率、高成长性的蓝筹品种无疑是绝佳选择。研究机构最新分析认为,航空、钢铁、造纸都具有高成长性的特点,而汽车板块则具有相对低估的特点,都是投资者可以考虑的防御性板块。

    如果从机会角度来看。调控、尤其是加息无疑对保险股是一大利好。由于目前保险企业资金入市比例有限,绝大多数资金仍以存款、债券投资为主,因此连续的升息将提升保险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保险股的业绩将有提振作用。如果从行政调控角度来看,收入上涨首先将刺激消费,而对于哪些主要成本并不会跟随通胀上涨的行业,受益会更加明显。研究机构分析显示零售、旅游酒店、地产最有有希望受益于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地产在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的同时,也是一种投资品,因此投资者要注意它受到宏观调控的风险。

    启明点评:

    持续膨胀的经济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高速时期。
    一方面是调控的压力,一方面是市场层出不穷的机会。
    寻找值得持有和热点的板块将成为我们下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