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渴望健康长寿,但许多人的身体状况并不尽人意,体质衰弱或疾病缠身,甚至英年早逝,认真追究一下原因,主要在于自觉不自觉地有不良生活习惯,进行“自我摧残”,做着各种有害于健康的事情。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保证,而不良生活习惯则是疾病和早亡的催化剂。生活习惯又可以称为健康行为,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早在1979年,美国卫生总署就在“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报告”中提醒美国公众与医务界:应该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行为和社区生活条件,它导致了50%以上的过早死亡,还应关注那些支持或影响这些行为或生活条件的政策,其中最要紧的是药物滥用及药瘾(包括烟草和酒精)、饮食不当、久坐不动地工作以及与情绪有关的行为。这些行为及生活方式估计占所有过早死亡的40%-70%,占急性伤残的三分之一和慢性伤残的三分之二。美国加洲人口实验室用前瞻性的方法研究生活方式与个人行为因素与寿命的关系,经过15年的观察,得出如下结论:45岁以上的个体坚持做到永不吸烟,少量或不饮酒,经常锻炼,每天睡眠7小时一8小时,保持合理体重,吃半咸的早餐、不吃零食者,比只能做到2至3项者至少能增寿11年—15年。1991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第14届世界健康在会上也强调:“60%左右的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偏离行为导致。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当今预防导致人口前几位主要死因的一些疾病的根本对策”。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公布的数字显示,在人类死亡因素中,有60%是不良行为所致。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才能健康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