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借口成为理由


  近日,和朋友一起聊起了中国富人不愿多纳税的话题。朋友和富人的接触较多,他说,很多人不纳税,是因为政府的支出不透明,他们不想把自己的钱胡乱地塞进一些公职人员的腰包里。

  我说,纳税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作为一个公民,尤其是一个富人,不纳税而优先享用各种公共设施和福利,这种行径是可耻的。我们进行了争辩,最后我说,说“政府支出不透明”而不纳税只是一些富人自私自利的一个借口而已。

  但朋友却说:“那政府为什么要给人们这样一个借口?”

  是啊,为什么要给人们这样一个借口呢?

  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很多人都会在遇到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或者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时为自己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而且正是由于某些“借口”存在着相当的合理性,使一些本来是非分明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城管对小商小贩进行清理,本来有利于城市的清洁有序。但小商贩说,政府不能为我们提供养家糊口的就业机会,我们这样铤而走险也是没有办法。在民生的借口下,小商贩赢得更多的同情。

  国家打击盗版软件图书音像制品,呼吁大家不要购买。但消费者说,正版品的价格太昂贵我们消费不起。在正版品价高质次的借口下,多数人并没有为自己购买盗版货感到不安羞耻。

  国家治理大江大河污染,关闭高污染企业遭遇地方保护主义。但有人告诉我,在现行的税收体制下,地方政府不搞重工业项目,地方财政就没有钱,财政没钱,公共设施就没有办法改善,老百姓就会不满意。还有人告诉我,在中国,各地的领导处于一种晋升竞争状态,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地方经济的突飞猛进,也就没有晋升的机会。所以地方经济与发展重化工项目的关系不能厘清,地方保护主义的借口就总是那么振振有词。

  ……

  有句古话叫“不授人以口实”。我们看到,在这些种种借口的背后,往往是政府的缺位、越位和不作为,往往是机制体制的不完善,往往是我们对自己责任缺乏反省。因此,与解决上述种种问题相关的“借口”,也应该甚至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希望能有一个“没有理由,没有借口”的社会环境。(原出处:中国改革报发表日期:200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