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缩量跌停奔超卖,为何不出现赎基潮?
黑色星期一是延续上周三、四、五狂跌的结果,导致大部分个股加入到补跌的行列。
最具看点的莫过于大盘绩优代表中石化今天先触及跌停,后封于跌停板份数达1591万股;联通触及跌停板后小幅上冲后比跌停板高收1分钱;工商银行虽然为中国第一低价股,但盘内仍然狂跌8.84%,有意思的是该股跌破5元大关至4.95元;中国银行盘内大跌9.96%至5.06元。
显然在其它大部分个股连续实现四个跌停板的情况下,它们实现一至二个跌停板显然并不过分,从而充分地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炒作的特征:羊群效应。
既然大家过去都具有普涨的情况,那么今天当至少三分之二品种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连续四个跌停板,补跌就成为它们的一大动力。
今天大盘正是这种权重股加入到补跌行列,而导致大盘几乎跌停。
你看沪A大跌8.26%而位列第一名,紧随其后就是深B大跌7.8%而位列第二名,第三名被深A夺得为7.76%,末名仅能归为深B为6.02%。
按照各板块前期高点考虑,阶段下跌幅度最大的为沪B达47%排名第一,表现最好;下跌幅度第二名被深B获得为27%;沪A下跌幅度排名第三为18%;深A表现最差仅下跌17%。
从量能对比来看,今天虽然大盘大幅下跌,但量能明显与上周五相比呈现缩量特征。
沪A从上周五的2316.8亿元缩减至本周一的1491.2亿元,缩减幅度达35.63%。
深A从上周五的1144.3892亿元缩减至本周一的765.0226亿元,缩减幅度达33.15%。
两厢对比,经过连续三至四个跌停板,以及部分品种在本周二继续跌停而实现连续五个跌停,从量能来看此时出局者显然在锐减。
这种集体缩量奔跌停显然是基于大盘超卖所需,也就是说当集体都具有较大的下跌幅度时其RSI指标才能超卖状态,从而导致前期买入者都深套其中。超卖指标RSI沪A为22.48,深A为30.74,沪B为26.38,深B为27.23,距超卖20以下还有一点距离。
当集体实现超卖就可能引发一波反弹行情,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场内主力虽然在跟着狂跌,但部分已经进入超卖的低价、小盘股却是时而打开、时而封跌停,说明场内主力还是在吃所谓的低位筹码。
其二:如此快速地暴跌,对于场内主力而言,显然没有出货的渠道,在场外资金介入的情况下,必将阻止继续狂抛的行为,而引起一定幅度的反弹。
其三:假定前期高点就是牛市头部,那么所形成的历史高点要经过另一轮的熊市周期即五年时间内才会导致形成新的历史低点。要经过漫长的五年,显然这历史高点不可能一口气就跌至过去的1000点。故而每每一个超卖区20-15或极度超卖区10-15左右,就会引发一波强有力的反弹,只有通过如此的暴跌又反抽才会最终把我们套死其中。
但为何不出现赎基潮呢?原因可能大部分新股民都是开放式基金的持有者而不知道股市会实现连续四个跌停板,更何况我们基金的炒家们还鼓吹价值投资是多么地重要,可没有想到当我们的垃圾品种或业绩不算特优品种实现连续四个跌停时,基金重仓股也会大面积地实现至少10%以上的跌幅?
或许明天可能会看到一些关于赎基潮现象?
作为场内持筹者,显然对于超卖品种(20-15)或严重超卖品种(10-15)应该继续持有其股票,相应地还应该增持,尤其是那些累计涨幅不大,盘小、价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