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中国成为主线(投资日志2)
----关于未来市场的思考二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例如市场层次混乱,政府决策效率低,市场理论准备不足,投资者观念不成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也正是这些不完善与缺陷,也造就了中国资本市场至少10年以上的建设期,这是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大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中国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至少走过了华尔街市场200多年的历程,当然现在仍存在着差距,华尔街的发展自从165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350多年的历史,而未来的10年时间就是中国弥补这一差距的发展周期。
中国政府目前致力于多层次市场建设与交易制度的完善,但是薄弱之处是社会文化准备不足及市场与投资的基础理论研究投入不足,更多的策略是操作层面的,而中国几千年“帅土之滨,莫非王土”的专制文化基础是不可能产生民主文化熏陶下的资本文化,再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上的薄弱,因此走了很多弯路,而制度缺陷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导因素。虽然如此,中国政府仍谨慎的推进着社会经济改革,也同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只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由于制度文化的缺陷,及其决策方式的落后,决策效率并不高,但是总体上还在发展着。不过在发展中存在重实务,轻理论的倾向,这种倾向从政府决策部门到一般投资人普遍存在,因此中国市场当前表现出无序的发展状况,而政府又要时常面临这些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因为不断用政策调整或者官员采用某种“口气”来暗示市场,从而还在不断强化“政策市”的作用,例如2007年5月份以来由于大量资金从银行搬家到股票市场,各种基金得到空前发展同时带动大量海外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中国,造成了股票价格短期内快速的上涨,甚至出现“政策失控现象”,从而引发了国内股票价格泡沫论的提出与争论,中国政府不得不以极端手段加强控制,甚至在5月23日刚刚针对近期增加印花税辟谣,而5月30日凌晨却突然宣布印花税提高。这个事件至少说明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前期决策存在犹豫不决的失误,例如5。1长假之前本来市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势头,政府为了后期市场规模的扩张及担心股指期货的推出影响到短期的市场收益率,所以找到技术借口推迟了股指期货,从而引发了5。1长假以后更大规模的“银行资金搬家”,而这些资金属于储蓄型资金,本来是风险回避型性质的资金,进入到市场后,影响力迅速蔓延,反而短期内迅速推高了股票价格,政府措手不及的采用了极端的手段加以抑制,良好的初衷却采用了非正常的手段,在客观上对市场的短线投机造成了震慑,但是政府失信的做法,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长线资金的信心,这是一种决策上的缺陷,付出了政府诚信代价,其实是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效应;
二、政府的这次决策缺陷,虽然主观上又一次造成了政府诚信的损失,但是客观上的确抑制了投机;同时由于政府言而无信的做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期政策的力度,客观上还起到了一定的市场化推动作用。
三、对于中长线资金的信心造成比较大的隐性影响,这将在后期的市场中逐渐表现出来。其实只要后期政府继续大力推动市场化进程,这种影响可以被消化于无形,若继续奉行政策市的主导,那么这种影响的弊病将展现,因此后一个时期政府的主流态度仍将决定市场的趋势。
四、新进入市场的投资人,虽然一定程度的提高风险认识,抑制短线投机,增强投资动力起到一定的良性作用,但是也让新人沾染上肆机寻找小道消息的旧有非理性投机恶习,破坏了投资文化的建设。
以上的影响很快被政府所认识,同时有官员出来进行了相应的澄清,希望恢复市场的信心。对于海外资本来说。政府在决策上心态复杂。海外资本而无论投资于中国大陆股票或者房地产等,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人民币资产”,海外资本中人民币资产大幅度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人民币汇率升值为诱因,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由于亚洲国家(例如中国,印度,越南,包括70-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等国家)经济迅猛崛起,同时欧盟区货币统一为欧元,这样促成了强势美圆的快速削弱,这两大因素促成了海外资本积极进入到中国境内,海外资本的这种投资将在获得投资收益之外,又获得人民币与美圆之间的汇率收益,双重利润促使这种投资不会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而同时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着大量海外资金。而这种海外资金也令中国政府心态复杂,中国政府很清楚,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前提条件,海外资金提供着这样的条件,但是中国政府同样担心海外热钱的大量流入,威胁到中国国内的金融安全,前有日本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惨烈教训,因此中国政府在决策上对此非常慎重。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外资金的供应仍然在持续。
其实中国政府大可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只要加强中国大陆经济的市场化建设,做强中国民族企业推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尽快完善体制,利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调节,继续更大规模的开放中国市场,但是要更多的引导产业投资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允许它们参股中国企业,乃至上市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人才与生产设计手段,更新服务意识,必定对中国各行各业的产业升级发挥重要的良性作用。中国政府着手解决养老保障,医疗保险,教育,住房,新农村建设,西部开发这六大问题的过程中,巨大的消费市场一定会启动。内需的启动,将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做出贡献,减轻中国崛起中的外部压力。事实上产业型的海外资本是战略性的长期投资资本,这种资本的增加对于产业升级,缓解就业起到了良性作用,这将为中国的理性投资提供基础。因此,中国根本不用担心海外资本的撤离,而应该将自己做得更完善,更成熟,更适合投资,即便海外热钱暂时撤离,海外的理性投资也会进入,带给中国的只有发展。因此扩大各种领域的开放,也必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国策,全球化进程是无法被阻挡的,中国必然积极的投身于其中。
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只要中国的金融市场继续开放,完善的多层次市场与交易制度是前提条件,因此尽快出台股指期货是明智的政策选择,进而推动股票做空机制的建立,重新启动T+0制度,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博傻”资金大量参与毫无价值的认沽权证交投,就是由于T+0制度的实施。当做空机制建立以后,更新结算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多空对冲的交易方式形成可能,这种交易手段将大力促成市场交投的进一步活跃,而形成市场自发到自觉的自我价格调节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扩大或者取消涨跌幅的限制,增加波动率,形成理性的投机氛围。这种格局,将引发更多数量的海外资金介入中国市场。那么从发展的趋势看,既然中国处于了资本市场的建设阶段,首要解决的就是这些相对基础的交易机制问题,打开资本博弈的空间,当波动率上升后,一个崭新的虚拟经济就呈现出应有的活力。经济活力的产生,将引发个人收益预期的增长,个人投资者将自觉的学习知识与更新文化,从而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例如2006年---2007年5月之前的活跃市场,增强了社会未来收入预期后,首先启动了一次旅游黄金周1.5亿人次的出游状态,假设人均消费3000元,那么一个旅游黄金周就启动了4500亿的消费规模。这是典型的增强了社会未来收入预期,及其降低了各种负担之后的繁荣局面。经济本身就应该是一种货币循环的结构,,货币循环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社会效益,促成繁荣与稳定的发展。这种变化中国政府及其全球资本都已经看到,因此作为政府的改革的动力又被增强,作为投资人也更具信心。消费内需的启动,引发了上市企业的收益增长,实现全流通后,上市企业的分红动力也被增强。这样就形成了良性的资金循环。
中国正处于10年资本建设期间,上述问题正是中国资本市场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建设,因此未来市场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可以预见的。这就是发展浪中的一些表现,而海外资本也最终看清楚这一点,因此这些资本的主流方向还是做多中国,同时由于汇率之间的差异,按照最新汇率计算,1美圆兑换人民币7.61人民币,也就是说海外资本投入1美圆可以购买到1股7.61元的中国股票,美国市场中的一家家蓝筹企业价格普遍在几十美圆到几百美圆,那么只要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等于将中国A股市场推向了全球资本平台,很显然中国具有巨大潜力的准蓝筹企业将成为全球资本的追逐对象,那么现在的中国企业股票价格显然是被低估。中国企业的潜力显然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趋势将促成做多中国成为未来主线。所谓泡沫或者高价股只是相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历史而言的,若以现代平视全球市场的角度,中国股票市场的上涨空间非常巨大,现在其实中国是被严重低估的最大最好的发展中市场。
----关于未来市场的思考二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例如市场层次混乱,政府决策效率低,市场理论准备不足,投资者观念不成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也正是这些不完善与缺陷,也造就了中国资本市场至少10年以上的建设期,这是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大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中国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至少走过了华尔街市场200多年的历程,当然现在仍存在着差距,华尔街的发展自从165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350多年的历史,而未来的10年时间就是中国弥补这一差距的发展周期。
中国政府目前致力于多层次市场建设与交易制度的完善,但是薄弱之处是社会文化准备不足及市场与投资的基础理论研究投入不足,更多的策略是操作层面的,而中国几千年“帅土之滨,莫非王土”的专制文化基础是不可能产生民主文化熏陶下的资本文化,再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上的薄弱,因此走了很多弯路,而制度缺陷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导因素。虽然如此,中国政府仍谨慎的推进着社会经济改革,也同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只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由于制度文化的缺陷,及其决策方式的落后,决策效率并不高,但是总体上还在发展着。不过在发展中存在重实务,轻理论的倾向,这种倾向从政府决策部门到一般投资人普遍存在,因此中国市场当前表现出无序的发展状况,而政府又要时常面临这些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因为不断用政策调整或者官员采用某种“口气”来暗示市场,从而还在不断强化“政策市”的作用,例如2007年5月份以来由于大量资金从银行搬家到股票市场,各种基金得到空前发展同时带动大量海外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中国,造成了股票价格短期内快速的上涨,甚至出现“政策失控现象”,从而引发了国内股票价格泡沫论的提出与争论,中国政府不得不以极端手段加强控制,甚至在5月23日刚刚针对近期增加印花税辟谣,而5月30日凌晨却突然宣布印花税提高。这个事件至少说明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前期决策存在犹豫不决的失误,例如5。1长假之前本来市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势头,政府为了后期市场规模的扩张及担心股指期货的推出影响到短期的市场收益率,所以找到技术借口推迟了股指期货,从而引发了5。1长假以后更大规模的“银行资金搬家”,而这些资金属于储蓄型资金,本来是风险回避型性质的资金,进入到市场后,影响力迅速蔓延,反而短期内迅速推高了股票价格,政府措手不及的采用了极端的手段加以抑制,良好的初衷却采用了非正常的手段,在客观上对市场的短线投机造成了震慑,但是政府失信的做法,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长线资金的信心,这是一种决策上的缺陷,付出了政府诚信代价,其实是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效应;
二、政府的这次决策缺陷,虽然主观上又一次造成了政府诚信的损失,但是客观上的确抑制了投机;同时由于政府言而无信的做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期政策的力度,客观上还起到了一定的市场化推动作用。
三、对于中长线资金的信心造成比较大的隐性影响,这将在后期的市场中逐渐表现出来。其实只要后期政府继续大力推动市场化进程,这种影响可以被消化于无形,若继续奉行政策市的主导,那么这种影响的弊病将展现,因此后一个时期政府的主流态度仍将决定市场的趋势。
四、新进入市场的投资人,虽然一定程度的提高风险认识,抑制短线投机,增强投资动力起到一定的良性作用,但是也让新人沾染上肆机寻找小道消息的旧有非理性投机恶习,破坏了投资文化的建设。
以上的影响很快被政府所认识,同时有官员出来进行了相应的澄清,希望恢复市场的信心。对于海外资本来说。政府在决策上心态复杂。海外资本而无论投资于中国大陆股票或者房地产等,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人民币资产”,海外资本中人民币资产大幅度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人民币汇率升值为诱因,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由于亚洲国家(例如中国,印度,越南,包括70-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等国家)经济迅猛崛起,同时欧盟区货币统一为欧元,这样促成了强势美圆的快速削弱,这两大因素促成了海外资本积极进入到中国境内,海外资本的这种投资将在获得投资收益之外,又获得人民币与美圆之间的汇率收益,双重利润促使这种投资不会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而同时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着大量海外资金。而这种海外资金也令中国政府心态复杂,中国政府很清楚,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前提条件,海外资金提供着这样的条件,但是中国政府同样担心海外热钱的大量流入,威胁到中国国内的金融安全,前有日本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惨烈教训,因此中国政府在决策上对此非常慎重。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外资金的供应仍然在持续。
其实中国政府大可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只要加强中国大陆经济的市场化建设,做强中国民族企业推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尽快完善体制,利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调节,继续更大规模的开放中国市场,但是要更多的引导产业投资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允许它们参股中国企业,乃至上市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人才与生产设计手段,更新服务意识,必定对中国各行各业的产业升级发挥重要的良性作用。中国政府着手解决养老保障,医疗保险,教育,住房,新农村建设,西部开发这六大问题的过程中,巨大的消费市场一定会启动。内需的启动,将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做出贡献,减轻中国崛起中的外部压力。事实上产业型的海外资本是战略性的长期投资资本,这种资本的增加对于产业升级,缓解就业起到了良性作用,这将为中国的理性投资提供基础。因此,中国根本不用担心海外资本的撤离,而应该将自己做得更完善,更成熟,更适合投资,即便海外热钱暂时撤离,海外的理性投资也会进入,带给中国的只有发展。因此扩大各种领域的开放,也必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国策,全球化进程是无法被阻挡的,中国必然积极的投身于其中。
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只要中国的金融市场继续开放,完善的多层次市场与交易制度是前提条件,因此尽快出台股指期货是明智的政策选择,进而推动股票做空机制的建立,重新启动T+0制度,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博傻”资金大量参与毫无价值的认沽权证交投,就是由于T+0制度的实施。当做空机制建立以后,更新结算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多空对冲的交易方式形成可能,这种交易手段将大力促成市场交投的进一步活跃,而形成市场自发到自觉的自我价格调节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扩大或者取消涨跌幅的限制,增加波动率,形成理性的投机氛围。这种格局,将引发更多数量的海外资金介入中国市场。那么从发展的趋势看,既然中国处于了资本市场的建设阶段,首要解决的就是这些相对基础的交易机制问题,打开资本博弈的空间,当波动率上升后,一个崭新的虚拟经济就呈现出应有的活力。经济活力的产生,将引发个人收益预期的增长,个人投资者将自觉的学习知识与更新文化,从而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例如2006年---2007年5月之前的活跃市场,增强了社会未来收入预期后,首先启动了一次旅游黄金周1.5亿人次的出游状态,假设人均消费3000元,那么一个旅游黄金周就启动了4500亿的消费规模。这是典型的增强了社会未来收入预期,及其降低了各种负担之后的繁荣局面。经济本身就应该是一种货币循环的结构,,货币循环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社会效益,促成繁荣与稳定的发展。这种变化中国政府及其全球资本都已经看到,因此作为政府的改革的动力又被增强,作为投资人也更具信心。消费内需的启动,引发了上市企业的收益增长,实现全流通后,上市企业的分红动力也被增强。这样就形成了良性的资金循环。
中国正处于10年资本建设期间,上述问题正是中国资本市场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建设,因此未来市场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可以预见的。这就是发展浪中的一些表现,而海外资本也最终看清楚这一点,因此这些资本的主流方向还是做多中国,同时由于汇率之间的差异,按照最新汇率计算,1美圆兑换人民币7.61人民币,也就是说海外资本投入1美圆可以购买到1股7.61元的中国股票,美国市场中的一家家蓝筹企业价格普遍在几十美圆到几百美圆,那么只要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等于将中国A股市场推向了全球资本平台,很显然中国具有巨大潜力的准蓝筹企业将成为全球资本的追逐对象,那么现在的中国企业股票价格显然是被低估。中国企业的潜力显然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趋势将促成做多中国成为未来主线。所谓泡沫或者高价股只是相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历史而言的,若以现代平视全球市场的角度,中国股票市场的上涨空间非常巨大,现在其实中国是被严重低估的最大最好的发展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