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乃和谐之根本


  在青岛市前不久召开的“两会”上,“民生问题”成为一大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夏耕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突出地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明确列入2007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中,报告把解决民生问题专门作为一个问题突出出来,且目标具体,涵盖了社会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居民住房、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等方面,同时,将发展教育、卫生、文化、文明创建、平安青岛、社区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也作为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专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加以强调,同时还确定了2007年青岛市政府年内要重点办好的居民住房建设、食品安全体系等10件实事。

  应当看到,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展开,青岛市也迎来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可以说,在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既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积极化解和应对经济运行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时期。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许多矛盾与问题,归结起来,绝大部分都属于民生问题。关注民生,体察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要素。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民生问题解决较好的时期,也正是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历史也充分证明,只有代表民意,倾听民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的政权,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也才能长治久安。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强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同志的这些论述明确地把发展观落实到了人民的生存、发展等基本民生问题上。

  所谓民生,也就是民之生存之必需。民生问题,就是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形象地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富民强市的基础;分配是民生之源,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社保是民生之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稳定是民生之盾,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社会保持良性的和谐发展状态。构建和谐青岛,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全市人民群众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居住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真正使群众都能够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得到满足、改善和提高,使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都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当然,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确很多,但努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当务之急,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就是涉及到普通群众所最直接关心的就业、居住、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具体事情,如果这些个问题还得不到解决,而把注意力只是放到一些远离群众实际生活的统计数字上,不把解决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放到其次,甚至只是关注某一集团的利益而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终将受到人民群众的否定和唾弃。

  因此,从这一点上讲,民生问题解决得愈好,经济社会就愈能顺利地快速地发展。漠视民生,不关心民生问题,也是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可见,抓住了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也就是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民生问题,也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所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念,突出公共性和普惠性,着力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不仅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各级政府通过坚持和谐发展,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