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北京赛思东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www.senseoriental.com)顾问。
人一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基金经理也不例外。曾几何时,基金还是卖不出去的产物,大部分基金销售人员求爷爷告奶奶的要求别人买点基金,哪怕万八千的也行,基金也不收什么认购费用,还给回扣!多少基金延期发行甚至发行不出去,延期发行2、3个月才只能卖出去2、3亿。而基金年底结帐时亏损的“大有基在”,盈利的是少数,亏损10%很正常,甚至亏损30%以上的也不少……而时间仅仅过去了2年,只要是基金就能发出去,只要是基金就能挣钱,超额认购不算什么,超额10倍认购也很正常,甚至1天的认购额都能达到400亿甚至900亿,而基金年收益低于100%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于是,基金经理们的心里也痒痒了,自己也飘飘然了,认为自己给公司、给投资者们一年带来了上亿的收入,而自己却仅仅拿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薪资,心里感到了明显的不平衡。殊不知,在大行情不好的时候,这些基金经理们也同样给投资者带来了上亿的亏损,而他们同样拿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薪资,这些时候他们都给忘了。即使在这么好的行情下,绝大部分基金也没有跑赢大盘,而表现最好的基金不是股票基金而是指数基金,这些又说明了什么?我想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即目前基金表现好跟基金经理的关系不是很大,更多的是大盘好,是股市的大环境好,是中国的牛市造就了中国的牛市基金经理,至少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不是靠自己的真本事挣钱的,即使在成熟的美国市场也是如此。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足球,中国球迷的狂热推出了一堆球星,而我们“可爱可敬”的球星们没有把功夫下在怎么踢球上,更多的是学会了耍脾气,拿大牌,找小姐,拿球迷们寻开心,所以他们的球技不可能提高,也不可能真正的走出亚洲,所以中国足球目前在亚洲也只能是个三流球队。而目前的基金经理们也有点类似中国足球了,搞老鼠仓、包二奶、搞私募,拿投资者的钱谋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如果这样下去,中国的基金也将面临生存危机。
当然,中国目前对基金经理的绩效设置存在问题,我相信将来会改善。所以,基金经理们首先应该认清一个问题,即自己是否真的有驾驭市场的能力?自己能否在熊市挣钱如故?自己炒股票能否挣钱?如果不能,还是踏踏实实的在基金公司里混吧,至少目前是旱涝保收,而自己如果没有过硬的本事出来搞私募的话,没准会混得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