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有用的书看读书的实用性


  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双休日,买书、读书已成为都市人重要的文化活动;而“五一”在重庆落幕的第17届全国书市,规模和成交额更是创下历届之最。但在繁荣书市的后面,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却连续6年走低,书市的畅销书也越来越“实用”了。(2007-05-1913:20:24来源:新华每日电讯5版)

  来自第17届全国书市的利好消息和五一期间图书市场的人声鼎沸,很容易给人某种错觉:读者群在增加而不是减少了。记者日前在昆明几大图书城及图书批发市场调查时也遇到人满为患的“可喜”场面,但昆明图书批发市场的经销商赵晋明介绍,这样的热浪中有不少泡沫,“很多人只是凑热闹,真正掏钱买书的不超过30%,其中绝大多数是冲着那些非常‘实用’的书而来的。”

  今年以来,在济南新华书店,人们可以了解到这样的一个基本情况,那就是现在人们读书的目的实用性很强,今年的股市大涨使得不少的人又走进了书店,纷纷选购关于投资股票基金方面关的书,而在以往这些书不过是一些对经济有兴趣的个别人才会买的。

  投资方面的书,之所以热销是因为股市火爆的缘故,不然的话,人们是不会走到书店的,也就是书店仅仅是那些现在还在学习的人,或是老师或是其他的一些认为读书有用的人才来读来买的。

  有人好像觉得现在人们的实用性功利性太强,而只是在书觉着有用的时候才会来买,才会读的,不然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此外一个网网络读书的阅读习惯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状态,尤其是象征的网络上新书不少,人们如果习惯于网络读书,就会发现这的确是不错的一个方式,而且一些不错的章节还可以随时拷贝。众多20岁至30岁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多建立在网络上,“读书”意识逐渐淡漠,但更热衷于从非书籍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除非碰上“真正有价值的书”,否则他们也不太愿意掏钱买——这被视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阅读率降低的重要因素。那就是说人们卖书的少了,也并非是人们阅读就减少了。而且现在读有用的书,这本身并没有错。

  现在的央视<<百家讲坛>>所推出的《三国》、《论语》、《庄子》《史记》等新读,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不同的看法说法,但是对于推动新一轮的读经典,读国学,还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尤其是王立群先生在讲他对孟子的理解时,就对阅读经典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读,也是一种新的读史实用性的见解。

  自然和央视的推波助澜相比,一般的阅读人们越来越喜欢“实用”的书,其读书时尚的最大特点颇为后现代:削平深度,拒绝深沉,只要简单的娱乐、明确的指导就行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浅阅读,而所谓的浅阅读也是和所谓的深阅读相比而言的。

  在很多书商看来,“实用”即畅销书或读书时尚的密码。畅销书所鼓动的阅读风向越来越不需要读者具有独立选择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很多人的阅读选择是盲目地随大流,甚至主动寻找畅销书。

  那么,“浅薄阅读”是否已经大势所趋?学者余秋雨甚至在其博客中公开表示,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读书只是“浪费生命”。这里我们要理解的就是在你什么不干也无法完成的海量的阅读面前,你除了阅读必须的书之外,阅读的实用性是必须的。其他的就是所谓的浪费生命,这一说法也未尝不可。

  阅读的实用性已经到来,其实作为大众阅读一个是所谓的浅阅读,而另外的所谓的深度阅读,其实并没有真正原理人们,比如从百家讲坛到对经典的阅读,但对国学的了解,我们不能说百家讲坛所抓住的就是那些经典是在当下依然有用的。可以知道我们的人生,试想这样的“实用”性,多虑并非不好。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习惯,很可能还是一种美德。这种美的需要依靠习惯的养成获得,不过现在读有用的书。毕竟也可以对营造书香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不用贬低读有用的书的价值,比如农民度一些科技方面的,养殖种植方面的书,比如人们现在读一些投资方面的书,读有用的书有什么不好。读书不是很清高的事情,是很自然的事情。读有用的书,没错。

  (济南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