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茅台 踉跄的监管
许青安
上市公司茅台酒的总经理突然蒸发了,全国人民没人可以说出他的下落,猜测、传闻、臆断、预测、占卜不一而足,茅台酒公告说总经理升任贵州省国资委副主任了。但是,没有一家权威部门来核实,贵州省国资委说没有见到人,有报纸说总经理被双规了,这时候依然没有官方确认。
一周迷惘的等待之后,有关贵州茅台酒公司原总经理乔洪“神秘失踪”一事终于有了官方的正式回应,新华社18日的消息说,贵州省委当天决定对乔洪进行立案调查,并采取“两规”措施。此前四天,乔已被调任贵州省国资委副主任。
在有关乔洪被“双规”的传闻通过互联网和报纸公布出来后,不管是茅台酒公司还是贵州省国资委,都以一种回避的方式对待媒体的追问。按照公司法和证券市场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这样的做法合法合规吗?作为上市公司,茅台酒违背了信息公开的原则。证监会在这个事件中一直是没有声音,连个谴责都没有,可能由于乔洪既是上市公司总经理又是公务员,证监会未免有些无从应对,凸显了在国有和上市公司双轨制下,制度的苍白和监管的尴尬。
知情权,是投资者(股民)的起码权力,信息披露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股民的知情权和股东的合法权益,这一点得不到保护,投资者只能成为迷途的“羔羊”。公司法和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则,就是为了规范公司治理、防止公司的违法行为、确保股东的合法权益,进行制度约束。而在这一周里,上市公司、证监会的集体失语,说明我们股市最大的风险,不在于股民的热情,而在于政府、管理层、上市公司对于证券市场法律责任的制度尴尬,对于投资者利益的轻视。
没有监管的有效,就没有健康的股票市场。在证监会提出要加强投资者教育的同时,证监会加大对于“老鼠仓”等违法违规的查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1月30日实施以来,杭萧钢构案件,被中国证监会立案稽查的首例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
从安哥拉拉来“几百亿美元定单”的杭州钢构被处罚了,其中董事长等5名相关人员分别给予警告和共计110万元的罚款,从“几百亿美元定单”这个“国际玩笑”的发布,杭萧钢构股票10天10涨停,该董事长俩天就收入2个多亿,罚款40万,这也就是证监会最大的处罚了,如此看来,股市泡沫是由于老百姓开户过多、风险意识不够吗?
长期以来,市场上关于基金经理“老鼠仓”的传言非常多,近期,多家基金公司遭到监管层调查,证监会宣布,对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基金部经理唐健正式立案查处。这位基金经理被暂停投资权限就事发于身边人的举报。据传,该基金经理因个人生活问题引发家庭纠纷,最终导致基金经理身边人“大义灭亲”,向公司举报。而我们听到的是这样的话“拿到确凿证据并不容易,调查也就无从下手”。
投资者(股民)是弱势群体,加之信息不对称,更加需要管理层的呵护,近来一件件的查核表明管理层维护股市秩序的决心。
投资者(股民)是弱势群体,加之信息不对称,更加需要管理层的呵护,近来一件件的查核表明管理层维护股市秩序的决心。
5月9日,《大众证券》周三刊刊出一篇“大众交通每股收益11元?假的”报道,通过采访大众交通( 25.66,-0.32,-1.23%)公司证券部和中金公司行业研究员向读者揭穿一个近期把大众交通炒高的谎言。看看连续涨停背后的网络把戏:“目前两市惟一一家两倍市盈率的公司”、“大众交通参股了四家券商和20多家上市公司,总计预期获利 110.1亿,如此算来该公司今年的每股收益将达到11元,每股净资产将达到17元”……伴随着短短11个交易日中7天涨停,类似高调唱多大众交通的贴子充斥诸多证券博客和论坛。推荐意味甚浓的网贴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大众交通合理价格将在280至330元之间。
五月各家公司的大非小非解禁上市套现,其操作手法全是拉高出货,套牢股民,不少的上市公司还没有达到六年前的价格,却一再声称潜力无穷。
如此种种的炒作,就连证监会的取证都很难,怎么要求普通股民可以识别这么多的“把戏”呢?如市盈率是我们大家一直争论的,用来评价股市是否健康发展的依据,当一个个新股以100倍的市盈率高开上市的时候,我们真要问问是谁在制造股市的泡沫?难道股市的健康发展仅仅是教育投资者(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