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十八日首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以及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央行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宏观调控力度在进一步加大,主要意图是防止经济走向过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灵活性。5月10日发布的央行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明确表示,央行政策当前的重要任务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避免出现大的起落。加息一直被市场视为重大利空之一,原因是较高的利率会吸引走部分股市资金。利率是市场资金的价格,反映社会资金流动的平均成本。利率上升,意味着企业资金成本增加,利润降低,进而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大量商品滞销积压,市场逐步表现出疲软和萧条景象,企业面临经营业绩滑坡,从而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尤其在今年上半年累计涨幅较大、普遍获利较高的情况下,加息在短期内将对股票市场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会不可避免地对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预期,影响持股信心;抑制市场的进入资金,从而影响近期的股市走势。利率上调对股票市场往往是起了刹车的作用。此消息一出,有很多股民坐不住了,临晚上23:00还有朋友打电话询问希望能够进行一下必要的分析。特持笔写下我对央行这次一系列举措的看法,分析不对之处,还望大家谅解。
我的观点:此次升息,短期利空兑现会形成一波上涨,但中期对股市的影响是负面的。由于本次利率上调的幅度较小,这种比较温和的紧缩政策,将有助于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本次小幅加息并没有超出市场的预期范围,其实前期机构对加息的市场影响已有所消化。加息周期一般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它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股市必然向下。连续加息对股市不一定是利空。美联储在1994年2月至9月短短7个月时间共进行了6次升息,升幅达250个基点,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当年也出现了220个基点的上涨,而股市的走势却依旧往上走;1999年到2000 年间,美联储也对利率进行过6次上调,从5%上调至6.5%,期间S&P500 指数确从1350点左右震荡上行至1552.86的高点。在我们平时的生活,经常会听到,‘存银行有什么用……利息还不如超市的排骨涨得厉害’,‘买了10000块基金,不到一个月已赚了1000块钱’,咀嚼当中意思,则可了解到即使加息后,在目前通胀水平下,实际存款已经连续5个月为负。相对股市投资,存放在银行收息的吸引力仍未足够,加息对楼市的实际影响未必如想像中大。牛市中的利空消息会引起市场短暂震荡,但绝不会改变趋势,今年3月18日的加息之后,股市低开一路创新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A股市场有其特殊情况,由于资本项目不开放,再加上一直处于实际上的负利率状态,因此,在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及企业盈利高速增长的推动下,市场还会不断走高。
目前,股市已经从制度转折期恢复性的单边上涨阶段进入震荡和分化的牛市新阶段。资本向优势企业集聚的牛市机制在今年将更加显著,优秀的企业才能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因此,在加息周期的背景下,目前要做的就是寻找盈利增长和回报能力良好、显著高于资金成本要求的优秀上市公司。市场的基本面环境仍然有利于2007年牛市行情的继续演绎。宏观经济处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轮中周期的上升期,也是经济起飞的黄金期,预计2007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将在25%左右,这将有效地支持市场继续走出上扬行情。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向股市转移的现象还在持续,现在散户资金已经成为左右市场走向的重要力量。大盘围绕4000点大幅震荡,与前期3000点"政策顶"一样,在没有任何技术意义的地方,市场多空分歧明显加剧。市场热点切换频繁,可以说,4000点是风险与机遇共存的位置,其战略意义不言自明。短线市场仍具备创新高的可能,但4000点上方多空分歧仍将日趋严重,且管理层频频提示市场风险及宏观调控,因此大盘向上的进程将会变得更为复杂,震荡也将时刻伴随,大家需以理性眼光看待目前行情。加息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对于资本密集型、负债比例高的行业和公司的影响会大一些,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公司普遍依靠大量的银行贷款资金进行运作,因而加息会直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运作成本;加息对房产销售也将产生不利影响,房屋价格有可能会出现下跌,从而会降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另外,加息对航空、汽车、钢铁、石化、水泥、高速公路等资本密集型和负债率较高行业的负面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加息对那些附加值高的行业影响相对比较小,如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的科技类上市公司,它们不需要通过过高的负债率发展,故加息对这些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回避高负债、高耗能的行业或企业,可将投资重点转向消费类行业中具有品牌优势、现金流充裕的龙头公司。加息后大家可适当关注消费型企业、公用事业板块和其它非周期性板块,如食品、饮料、水务、港口、医药、煤炭、原油开采、化肥农药等行业。
声明: 在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本文章仅供参考,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章在全国各大财经网站同步发表◆
联系我们:文渊阁股票投资群 Q Q: 19263363
央行罕见同时宣布加息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