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湖南经济形势及后期走势分析


一季度湖南经济形势及后期走势分析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经济呈现“增长快速、效益提升、结构改善、协调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富民强省战略初见成效。

一、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承接去年以来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稳健上行,呈现以下突出特点:

(一)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

一季度,全省实现GDP1814.43亿元,同比增长 13.5%,增速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已连续13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7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82.43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837.30亿元,增长14.1%

1、新农村建设来势较好。今年以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较高,春收作物可望实现增产。春耕备耕物资供应形势较好。据抽样调查显示,农资供应部门及个体农资供应商储备的化肥、农药、农膜、粮食种子等主要春耕物资基本上可以满足春耕生产的需求。农业投入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财政农林水支出12.78亿元,增长47.9%。全省农村投资58.74亿元,增长15.9%,比去年同期快1.5个百分点。特别是投向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生产性产业的资金高速增长。一季度,全省农村交通建设投资增长178.1%;环境保护投资增长176.5%;公共设施投资增长121.8%;广播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增长322.2%。水利、林业建设不断加强。一季度,全省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5.16万处,新增灌溉面积3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2.62万亩。

2、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一季度,全省工业增加值695.92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508.11亿元,增长20.0%。十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384.66亿元,增长21%,总量占规模工业的75.7%,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省级及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3%,比规模工业快3个百分点;长株潭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36.4%,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45.87亿元,增长47.9%。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2.68亿元,增长2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

3、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一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256.41亿元,同比增长23.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35.86亿元,增长25.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9.87亿元,增长91.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6.04%,比去年同期提高34.6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37.63元,增长1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3.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34.46元,增长15.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

(二)投资、消费、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一季度,全省投资、消费、出口均表现活跃,呈现出三大需求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1、投资增长加快。一季度,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6.69亿元,同比增长31.8%,增速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是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0%,增速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投产项目数量大幅增长。一季度,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投产项目386个,增长70.8%。投资结构优化。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166.75亿元,增长20.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9.47亿元,增长22.5%,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3.7%;城镇高耗能工业投资增长11.1%,增速同比回落9.9个百分点。国家重点控制的钢铁、水泥、炼焦、汽车投资分别下降38.6%24.6%94.8%21.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7.4%,增速同比加快47.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服务业投入力度加大,完成投资353.78亿元,增长38.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6%,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活跃。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4.68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同比加快 2.1个百分点;县以下农村地区实现零售额207.96亿元,增长17.3%,增速同比加快6.3个百分点。高端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娱乐健身用品和家用轿车等商品销售看好。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0.6%;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6.9%;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2.0%;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6.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0.2%。电视购物作为新的经营方式,逐步为消费者所喜爱。一季度,全省“电视快乐购”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

3、外贸进出口增长强劲。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20.79亿美元,同比增长53.1%,增速同比加快 5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36亿美元,增长46.1%,增速同比加快30.1个百分点;进口7.43亿美元,增长67.4%,增速同比加快84.5个百分点。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2.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74%。对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出口全面增长。一季度,居我省出口额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2.3亿美元、欧盟2.08亿美元、美国1.5亿美元,分别增长63.6%47.1%4%

(三)经济增长动力增强

一季度,我省内联外引来势较好,贷款投放稳定增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1、内联外引来势较好。一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9亿美元,同比增长67.9%,增速同比加快32.5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实施内联合作项目1744个;实际到位资金242.6亿元,增长15.7%。其中,制造业领域实施内联引资项目754个,占全部引资项目的43.2%,实际到位资金92.85亿元,占全省的38.3%,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

2、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90.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为20048月以来的最高增幅。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26.67亿元,同比多增57.6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164.99亿元,同比多增49.5亿元。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季度,长株潭三市GDP706.60  亿元,增长15.4 %,增速快于全省1.9个百分点。“3+5地区GDP1383.13亿元,增长14.3%,增速快于全省0.8个百分点。大湘西地区GDP177.99亿元,增长12.1%,增速同比加快1.9个百分点。

(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在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1、就业形势较好,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一季度,全省新增城镇就业16.9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1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15.33万人,同比增长2.0%,新增从业人员8.09万人;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去年同期的3.07:1缩小为2.86:1;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人均收入之比由去年同期的11.551缩小为9.831

2、政府支出向民生倾斜,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一季度,我省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50.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62.6%,扶贫支出增长 156.8%,均高于财政支出31.8%的平均增幅。今年,我省各级财政将新投入资金近20亿元,用于免除全省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3月末,全省参加医疗、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达到23.9万人和27.1万人;全省已有114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

二 、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季度,我省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仍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主要是:

(一)支撑投资快速增长的因素单一,项目建设力度不够。 一季度我省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受续建项目拉动。其中仅去年下半年动工的武广高速铁路和长株、宜连、衡邵、吉茶、潭衡西等高速公路净增投资37.29亿元,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近10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增幅回落。一季度,全省城镇投资新开工项目1338个,仅增长13.5%,比去年同期回落31.9个百分点。到位资金增速较慢。一季度,我省城镇项目到位资金720.8亿元,增长21.8%,低于城镇投资增幅12.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6.2个百分点。

(二)工业发展与降耗减排面临较大压力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中,钢铁有色、石油化工、造纸建材、纺织电力、煤炭开采等高耗能行业共实现增加值267.4亿元,同比增长27.2%,高于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7.2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52.6%。我省高耗能行业比重过大,加大了节能降耗的难度。同时,由于国家对高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和差别水价政策,高耗能企业运行成本增加,我省加快发展面临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较大。

(三)农资价格涨幅偏高一季度,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8%,其中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上涨28.7%,农用手工工具上涨17.8%,农用机油上涨13.9%。农资价格涨幅偏高势必增加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增收。据调查,2006年种植1亩早稻的利润为318元(含人工费用),仅相当于进城务工6个工作日的收入。种粮物化成本居高不下,若不加以引导控制,会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一季度,全省农民生产投入人均155.32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72元,下降10.8%

三、对后期经济走势的初步分析

(一)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国际环境继续向好今年以来,美国经济虽然受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影响增长速度下降,但只是一次温和的调整。欧盟经济增势强劲,日本经济逐步回暖,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世界经济在2007年将增长4.9%,仍处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增长最为强劲的时期。

(二)我国经济处于一个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形势较好我国已连续四年保持高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带动的国际产业分工变化,支撑我国这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延长。随着前几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投产,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煤电油运供应将继续改善,为2007年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世界银行预测,中国今年GDP将保持9.6%的高速增长。

(三)我省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一是今年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917亿元,这对我省发展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二是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扩大我省消费需求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的落实,将促进我省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消费扩大。三是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优势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我省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持续增强,将促进我省经济快速发展。一季度,非国有投资增长30.3%,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1.8%;私营企业进出口额达6.64亿美元,增长81.7%,占全省进出口额的31.9%,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后段我省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一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石油价格及部分重要有色金属价格高位大幅波动的随机性增强;国际贸易摩擦增加,手段日趋多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更加复杂。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形势趋紧。今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今年国家4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并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紧缩“地根”,传递了宏观调控的紧缩信号,这将对我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也增加了部分企业的融资成本。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虽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总体态势向好。只要我们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结合湖南发展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引导投资增长,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狠抓“三基工作”,后期经济增速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运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确保后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当前,投资需求仍是我省经济的重要拉动力,我们要及早针对投资增长因素单一、新开工项目增速回落以及到位资金较慢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一是要加快新项目、大项目开工,支撑投资后续增长。要从抓紧落实项目报批、落实开工条件、协调解决拆迁等问题入手,加大工作力度,使能够开工的项目尽早开工,已开工的项目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二是进一步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下大力气抓好招商引资。当前我省园区规模普遍偏小,发挥的作用也相对较弱。2006年,76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完成投资417.27亿元,增长14%,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9%。各地要切实重视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优化投资环境,营造投资洼地,进一步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优质项目、战略投资项目,特别是要争取更多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湖南,落户园区。三是下大力气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今年一季度城镇项目到位资金增长率低于同期城镇投资增长率12.2个百分点。因此,下段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协调力度,促成签约项目履约和资金到位;同时,要落实各项配套资金及早到位。四是扩大民间投资准入领域。民间资本愿意进入的基础设施工程,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均应给予支持。要进一步放开限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空间和提供更多投资机会。五是盘活用地存量,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近年,我省每年建设用地指标维持在6700公顷左右,其中交通等基础设施用地占到三分之二左右,制约了除国家重点项目以外的投资增长。在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的大环境下,各地要更加严格土地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二)加强工业生产调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工业生产和效益稳定发展。今年以来,我省工业运行态势良好,这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结果。但是,保持工业快速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是国家将继续从严从紧控制用地规模和行业准入标准,项目用地相当紧张。同时,国家提高电解铝、电解锌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准入门槛,且实行差别电价。二是接连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会更加突出。根据我们一季度对大中型企业开展的生产经营状况调查,有42.2%的企业认为流动资金紧张是制约企业生产经营最突出的问题。三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对我省工业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从415日起,国家将部分钢材出口退税率下调为5%,部分则取消出口退税,加上美国用新关税打压中国,我省钢材等工业品出口阻力加大。一季度,我省钢材出口2.5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如果出口受阻势必影响工业生产和效益。此外,全省对234家小造纸企业实施关停整治,短期内也会影响工业总量和速度。

因此,下阶段,我省必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加强生产调度,加快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确保工业生产和经营效益稳定增长。首先是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加强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做好预警预报和分类指导,有效引导企业调整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加强煤电油运和原材料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其次,突出项目建设,做大工业“增量”。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切实抓好第二届中博会等签约项目的落实和配套工作;充分利用泛珠三角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招商节会,围绕优势产业,精心策划、系统包装推出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再次,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加大对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加大对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竞争能力。第四,继续加大银企合作力度,促进资本市场等多渠道融资,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第五,要处理好加快工业发展和实现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关系,努力实现双重目标。

(三)认真落实惠农政策,抓好春耕生产。一是进一步抓好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落实。要严格按照政策规范操作,加强各项支农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户拨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加强审计监督,杜绝违规操作和截留挪用现象,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切实抓好春耕生产。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增加春播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坚决避免弃耕撂荒,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要推广优质新品种和新技术,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品牌农业和高效农业。同时,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农业产业领域,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三是增加农业投入,加大农村水利设施的修建、维护力度。据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今年有可能成为我国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高温干旱、暴雨大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将比常年偏多,专家预测今年长江中下游可能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自然灾害发生的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危害重,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超前谋划、主动应对,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要坚决打击哄抬物价以及销售伪劣农资的不法行为,保持农资价格基本稳定,让农民用上放心的农资产品。

作 者:刘国湘 张世平 曾斌求 彭积龙 殷智敏 李跃辉 宋立冬

通讯地址:湖南省政府机关二院六办公楼

邮政编码:410011

联系电话: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