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是阿基米德说的。
去年十一长假之前,市场对于即将到来的是红十月还是黑十月也是争论不休。事实证明,红十月已经悄然“飘”过。并且,在去年的红十月之后,A股走出了一波强劲的攻势。2001年的历史高点2245点被轻松踩在脚下,诸多整数关口也被一跃而过,股指直到3000点前才稍作停留。
又一个五月来临。到底市场“撬动”的是红五月还是黑五月,目前看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来讲,看多的似乎占了上风。
今年春节之后,去年几乎没有表现机会的低价股出现集体性躁动。或许是被压抑太久,或许是早有先知先觉者蛰伏其中,低价股在节后行情的表现可圈可点。有统计资料显示,年后股价翻番的个股中,低价股占据了绝大多数,许多骑上低价股黑马的投资者也是赚得不亦乐乎。
如同那春暖花开,万物复收,牛市本应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然而,一项关于去年投资者盈亏状况的调查结果却显示,有近30%的投资者与牛市盛宴无缘。即使是在今年的鸡犬升天的行情中,也有22%的投资者居然没有赚到钱。尽管22%的比例其真实性令人存疑,但至少说明,仍然有投资者是与牛市擦肩而过了。
在经历了股改后的价值重估、大象起舞、蓝筹股飙升之后,低价股的崛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毕竟A股市场有轮炒的“传统”。去年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被市场演绎得如火如荼,谁也没想到年后会是低价股的“天下”。然而,市场总是对的。无论是奉行价值投资也好,还是狂炒低价股也好,在证券市场中,赚钱才是硬道理,成者为王败者寇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伴随着股价上涨的,是股指的芝麻开花节节高。与此同时,市场的风险也在聚集之中。年初不敢想象的3800点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变成了现实,4000点也是近在咫尺。当市场都在期望节后股指上涨的同时,保持一份警惕并不是坏事。
有“史”为鉴。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股指创出新高,在市场一片欢欣鼓舞之际,“2.27暴跌”不期而至。而自从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从2000年算起,五一节后也是跌多涨少。今年五一黄金周之后,市场会如何走,还是那句老话,只有市场才能给出答案。
目前的高点位可谓“冰”“火”两重天。在市场赚钱效应影响下,大量投资者蜂拥入市,特别是今年以来,开户人数剧增,曾经有连续四个交易日的开户数超过2005年的总和,而已经披露完毕的2006年年报和今年一季度的季报也是给投资者送了一份大礼。2006年,147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3781.17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加权每股收益0.24元、同比增长25.6%。而截止4月28日,1252家公司披露的一季报统计表明,共有1075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5.9%。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总额双双出现增长,净利润增长更是达到98.5%,几乎是翻了一番。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09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达到3.32%,相比上年同期的0.0558元和1.39%,均出现显著增长。
大量的资金流入与上市公司较好的业绩,无疑成为股指向上拓展空间的“基石”,也是投资者信心的源泉。但是在另一方面,负面的消息也不少。短短的四个月之内,央行已三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期间还有一次加息,三月份CPI的走高,又增加了加息的预期;国家统计局罕见地对股市进行评述,报告认为A股市场存在五个方面的“亚健康状态”;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股市面临重大机遇,但同时也要防范风险,这是证监会高层首次表示出对市场的担忧;而一些国外大投行对股市的偏空看法也是不绝于耳。
“冰”与“火”的对决终会分出高下,问题在于,股市没有专家。无论是红五月也好还是黑五月也好,对于市场以及投资者,这样的争论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能从市场中获取收益,或者说全身而退,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