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股行情无疑是节后的最大亮点。
春节过后,“低价股革命”悄然而起。去年十分抢眼的权重股、蓝筹股由于涨幅已高,对投资者不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相反,那些“先知先觉”者却看到了市场的机会,早早地蛰伏于低价股之中。事实证明,节后炒作低价股成为当前市场的最大赢家。
伴随着“低价股革命”的,是市场投机炒作氛围的日益浓厚。低价股由于具备价格上的优势,更容易受到中小投资者的青睐。而且,与炒作高价股相比,低价股也更容易实现股价的翻番。因此,在经过了权重股以及蓝筹股的大面积上涨之后,低价股的崛起其实是市场的一种必然选择。
按理说,牛市行情中股价上涨,参与者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应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问题在于,某些股价的飙升却明显存在违规行为。这不仅有违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更重要的在于,其对于打击投资者信心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节后低价股实现股价翻番的比比皆是,其中就包括杭萧钢构与三普药业。杭萧钢构由于一份“天价”合同,而导致股价一飞冲天。该股连续走出十二个涨停板,股价从2月9日的4.14元涨至4月3日的13.01元,几乎上涨两倍。而三普药业则从3月6日的9.28元最高涨到23.80元,涨幅在一倍以上。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杭萧钢构与三普药业强劲走势的背后,明显存在信息提前被泄漏出去的嫌疑。一个是“天价”合同,一家是资产注入。如果不是因为信息被人利用,这两只股票的走势无法自圆其说。但是,就像每一波行情都有买单者一样,这两只股票的大幅上涨最终还是需要有人来埋单。而从中国股市的“规律”看,除了“后知后觉”的中小投资者之外,又能是谁呢?
事实上,杭萧钢构与三普药业仅仅只是市场中违规的一个缩影罢了。节后行情中,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或散布虚假信息进行牟取暴利的又何其多?为此,中国证监会表示,要严查市场的股价操纵以及内幕交易的行为,做到快速反应,及时立案。
其实,对于市场的内幕交易以及股价操纵行为,不是目前的牛市才发生的。毫不夸张地说,自中国股市诞生以来,此类现象就与股市一起存在与“发展”。而在《证券法》中,对于内幕交易与操纵股价都作了相关的规定,只是由于监管方面的原因,此类违规行为一直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治。反而在节后的行情中呈愈演愈烈之势,而这对于市场企盼的健康牛市的初衷是相悖的。
中国证监会负责人表示,如发现信息披露与股价异常联动,或存在澄清公告与其后申报材料表述的事实前后不一致的,将要求上市公司及各有关方面进行充分说明,对不能充分举证不存在内幕交易行为的,证监会将在审核中实行冷淡对待。举证责任在辩方可以说是其中最大的亮点,也必将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泄漏或披露不规范形成一种高压态势。
投资者常常可以看到某只股票莫明其妙地大幅上涨,事后才知是有利好消息出来,但提前获知信息者已获利颇丰。因此,笔者以为,即使是有了举证责任在辩方的制度约束,仍然还远远不够。除了对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人员实施严罚之外,对于大获其利者同样不能放过,同样应该实施重罚,否则,不足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市场监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对于A股这个还不成熟的市场不说,更需要严刑峻法。其实,节后行情中诸多低价股的上涨都存在非理性的成分,而相关传闻亦是满期天飞,股价与信息的联动性早就露出端倪。证监会直到四月底才重点关注,无疑是慢了一拍。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