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十字路口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1/4个世纪的今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强劲增长中,出口导向政策功不可没。出口导向的政策,是用旺盛的出口需求来代替远不足以支撑快速增长的内需。特别是1994年外汇改革以后,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加上低廉的要素价格,我国出口贸易增长一日千里,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出口导向政策的成功,会使出口国面临外汇存底大增和本币升值的压力。而为了抑制本币升值的势头,中央银行只能频繁介入外汇市场,收购外汇。截至今日,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高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每年为了收购数以千亿计的美元,需要支付数以万亿人民币。按我国货币乘数接近5倍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将增加数万亿元的货币购买力。这必然造成货币过量供应和流动性泛滥。货币过量供应和流动性泛滥,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种是一般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另一种是资产价格(如房地产、股票价格)上涨和资产“泡沫”的形成。近几年的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就是明证。如果政府打压房价,股市就会走高;如果打压股市,房价就会上升;如果既打压股市又打压房价,商品价格必会上涨,形成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已是置于火海的灭火队员,刚刚扑灭一团熊熊烈火,身后又燃起另一团熊熊烈火,火是永远扑不灭的!

  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罪魁祸首!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元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货币: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结算大多采用美元,大多数国家都将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然而,美元的发行权却掌握在美国政府手里,这就形成一个矛盾,本应由国际组织掌握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却由一个国家掌握国际货币的发行权。中国就是在这种硬约束条件下发展本国经济的。不可否认,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内需严重不足,采取出口导向型政策,这种硬约束并没有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桎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硬约束逐渐地显露出来,且发展的越快约束力越大,其表现就是中国目前经济问题逐渐积累,大量的显现出来,而任何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国依靠出口来弥补内需的不足拉动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不断扩大,积累大量的美元,现在国内的外汇储备已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但美元只是美国政府发行的一种货币或货币符号,而不是黄金,过多的美元储备承担很大的风险,美元的供给已经严重过剩,一旦美国出现大的通货膨胀,国内储存的美元资产就会随之贬值,因此,存在巨大利益损失的风险;过多的美元储存必然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受阻,经济的发展不可持续;过多的美元储备导致人民币的过量供应和流动性泛滥,要么一般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要么是资产价格(如房地产、股票价格)上涨和资产“泡沫”的形成,要么两者都上涨。而且,中国政府面对日益增长的美元储备,伤透脑筋,正如张曙光所说,我国已经陷入了国际经济循环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怪圈之中,穷人(穷国)借钱给富人(富国),我国借钱给美国,每天对美国的补贴大约2.5亿美元左右,因而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中国出口的是贸易商品,而换回来的是美元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去购买美国国债或者存放在外国银行,增加和持有的是债权资产;人家再用出让债权得到的资金收购我国的企业和银行,增持的是股权资产。这种交易不仅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直接损失。要知道,债券的收益率只有3.5%左右,而股权的收益率超过了10%。不仅如此,我们现在一方面大量出售国有资产,仅三家国有银行的外资入股何止千亿,另一方面又鼓励境外投资,在人民币汇率低估和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在这种交易中也处于不利的地位和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美国有巨额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而这些赤字是按美元计的,全世界也只有美国敢有如此巨大的外债和内债,却很难出现通货紧缩,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元是美国政府发行的,如果出现通货紧缩,美国政府增印钞票就行了。同时,也只有美国可以全民透资。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也因此获得巨大的利益。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流入美国,换回来的是美元,而中国用大量的美元去美国换回商品时,美国就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美元贬值,而中国拥有超过万亿的美元,其损失将是惨重的。中国积累大量的美元,权宜之策是买美国的国债,把赚回的美元又回流美国,否则,可能导致美国出现通货紧缩而增发钞票,使本已过量的美钞愈发过量,形成美元通货膨胀的潜在的巨大压力,而一旦转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世界性经济危机便来临了。我们还应该看到,美元的使用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与美国百姓比还有巨大的差距,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消费不起美元,而廉价的中国商品成为美国市场的宠儿;美元的消费大多是政府行为,但美国对其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技术禁止卖给中国政府,因此政府的公共消费也是有限的,这是形成贸易顺差的原因。

  以美元作为国际贸易通用货币曾给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中国经济带来发展,但现在已经对中国经济形成了阻碍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阻碍作用会日益凸显出来。有些经济学家担心出现类似广场协议后日本式的经济危机,这不无道理。然而,虽然中日都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遇到的问题也相类似,如人民币的升值和曾经的日元升值,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等,但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二战后的日本因战争和赔偿使日本的经济元气大伤,但其人力资源犹在,二战前日本的科技就比较发达,属于世界强国。战后,美国与日本建立盟友关系,美国采取了对日本的扶持政策,加上日本的国民素质,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出口导向型经济毕竟是有局限的,当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甚至超过美国时,美国的核心利益受到挑战,如日本的汽车、电子行业对美国的民族工业构成威胁,美国必然采取多种形式,如调高关税、逼日元升值等来减少、甚至阻止日本的出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像日本这样一个小国,企图通过发展内需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一旦出口受阻,企业就会产能过剩,企业就可能减产、破产,工人随之减薪、失业。由于出口顺畅时,累积大量的美元,使日元的流动性泛滥,致使股市、房市严重推高,一旦经济衰退,股市、房市泡沫迅速破灭,经济出现突变,从而导致经济危机。可以说,出口受阻是日本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美元是日本经济危机的帮凶。日本经济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但避免这种短时间内迅速衰退还是可能的,那就是实行二元货币体制,将美元和日元都视为国民流通用货币,在美元增多的情况下,减少日元的供应,才可能防止经济泡沫的形成,才能使经济的衰退不过于激烈。但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可能这样做!

  中国与日本毕竟不同,目前出现日本式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少。也就是说出现长时间的衰退几乎不可能。但经济波动有可能,甚至会频发,这才是我们要避免的。中国的经济与西方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人民币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按目前的人民币升值速度,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人民币的真实价值。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必然会减少出口,但随着技术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会增加,因此,不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大的影响。何况,中国是人口大国,完全可以发展内需来弥补出口的不足,使经济更加健康发展。如果真的出现日本式的经济危机,那是中国的幸事,其说明中国的经济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也许有人会反对我的观点,认为东南亚金融风暴不正是出口导向为主,没有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却出现了经济危机。对东南亚经济危机的成因存在许多观点,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出口受阻,内需有限。其出口之所以受阻是因为中国的原因,东南亚国家的发展起步早于中国,但当中国开始发展的时候,由于中国具有极大的资源要素优势,特别是劳动力价格优势,使产品价格优势凸显出来,竞争处于强势,导致东南亚各国出口萎缩。然而,在这种局面下,各国并没有表现出防范风险的意识,在惯性思维作用下,仍进行融资、投资。而国际资本大鳄觉得东南亚已无利可图时,便迅速撤回游资,金融风暴由此产生。而中国是大国,无论人口还是土地面积,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取代中国的竞争优势,从而减少中国的对外出口。至于游资在中国的投机获利,那是正常的,但不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中国是不会出现类似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但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出现了大量问题,而且无解。甚至,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却需要增加行政手段参与并解决经济问题,这是无可奈何的表现!即便如此,经济问题依然解决不了,而且,有越来越凸显的趋势。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采取了出口导向型政策,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不合理性已经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制约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强,中国经济方面的问题就大量显现,可以预见,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中国经济将会出现衰退,但很快又会重振,形成周而复始的波动。这是因为经济问题的激化将使中国经济出现衰退,但中国出口方面的竞争优势无可替代,因此,很快就会振兴。这是形成波动的原因。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解决对出口导向型政策的路径依赖,摆脱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约。我们要摆脱美元的剥削,更要摆脱美元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当然,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拉动内需。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拉动内需的条件是具备的。如果能拉动内需,一方面,可以减少出口,降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减少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对中国经济的制约作用,使经济获得良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国民众的整体消费水平,改善民生。

  什么才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方法呢?要拉动内需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1、贫富差距过大是导致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2、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也是拉动拉动内需的重要方法。

  一、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目前,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腐败,而腐败的根源是政治体制问题,有人说,西方国家虽然与我们的政治体制不同,不也存在腐败问题吗?如此认为,似乎腐败问题与体制无关。其实不然,中国的腐败现象与西方是有明显差别的:中国式的腐败呈线、面状,而西方式的腐败呈点状。在中国抓住一个腐败官员,认真追究下去,会带出一串的腐败官员,构成线状,把各条线拉起来,形成一张网,构成面状。因此,在中国反腐是非常艰难的,阻力重重,如果不是中央严令彻查,一追到底,往往是抓住了小鱼,漏了大鲨。而在西方,偶尔出现腐败案件,往往是个体事件,而非群体。可见,中国的政体存在制度缺陷。中国的政体蕴藏危机,虽然中国的经济尚在高速发展,政体所暴露出来的缺陷被掩盖,但是,当经济出现衰退,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时,各种问题就会显现出来,矛盾就可能激化,对社会的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不是修修补补,而是制度性的变革!在共产党内部必须建立竞争机制,使腐败无处遁形,而不是建立行政机构,如纪检委、反贪局专侍反腐败,这样的机构起不到从根本上反腐败的作用的,因为其并不独立于党外,必然受到行政干预,甚至这样的机构有时会成为腐败主体或帮凶。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不仅影响了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也使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增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率。而腐败的盛行,使公平、正义得到了亵渎,老百姓最怨的是腐败,最恨的是贪官。

  腐败问题不仅仅是政治问题,其关键是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腐败是造成中国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腐败问题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权者该办的事情不办或缓办,你给他好处他才给你办;另一种情况是不该他办的事情他要办,或不按正常程序办,为少数人谋处利益,自己也得到回报。第一种情况使腐败者更富,民众更穷;第二种情况是国家利益或大众利益被少数人占有,使少数人(包括腐败者)更富,大众更穷。中国的基尼系数为什么那么高,腐败功不可没!而贫富差距的拉大,是中国内需拉动不起来的重要原因:富人收入的增加与消费成反比,穷人收入的增加与消费成正比的。因此,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不仅仅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拉动内需,使中国经济发展呈良性状态。

  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如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职工最低工资制、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教育、要在农村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等。这无疑可以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增加消费,拉动内需。

  我认为这是有益的,但这不是本质的做法。

  中国人口大致可分为三类,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农民工。而农民工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进可务工,退可务农。按富裕程度排列:城市居民>农民工>农村居民(就整体而言),因此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之所以如此,是农业的效率低下所致。过去,一个农民耕种一亩田,现在一个农民可耕种五亩多田,其生活水平就是原来的五倍以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的效率。

  要拉动内需必须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当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就会相应增加,进城的农民工自然会要求更高的工资待遇,如果达不到要求,便会回家务农,使城市劳动力减少。按供求关系,劳动力价格自然上涨。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因为农业效率提高,及国家的惠农政策,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而产生的联动效应就是农民工的工资上涨了。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势必带来产品价格的上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抑制出口将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激发其改革和创新。中国出口产品太廉价了,附加值太低,不能让企业沿着老路走到底。而是通过改革和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以质量而不是数量取胜。同时,现在出口创汇过多,适当减少出口绝不是坏事。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及农民工的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会增加,必然会拉动内需,使因出口受阻的产品基本上可由国民来消化。

  中国产品的出口一路上风风雨雨,西方国家动不动就以反倾销来制裁中国,说中国产品太廉价了,影响了他们的民族工业。可我们为什么不调高自己产品的价格呢?为什么要将这么廉价的产品几乎是白白地让外国人享用呢?到头来别人还指责你!同时,我们赚那么多的美元又有什么价值呢?来推高房价和股市,形成泡沫,然后自我毁灭吗?我们完全可以拉动内需,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出口依赖,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使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我们和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