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们的新活法


YouTube们的新活法

过去一年间互联网一个最大的悖论就是几乎所有人都说网络视频化的趋势已经确立,但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嗷嗷待哺,等米下锅,以超生克隆见长中国网吧视频圈更是遍地非洲难民,饥寒交迫,不死不活。

除了部分幸运者可以傍到风险基金暂时解决温饱问题,但如何自立更生,找到长远的脱贫之路还是个问号。自立更生说白了只有两种途径:一是间接供养,即第三方付费,好比疯狂购物的女孩(视频用户)的消费,是由对女孩有所图的男友(商家和女方之外的第三方)向商家(视频网站)支付。二是直接供养,即用户付费,谁消费谁付费。对于第三方付费,广告主即可能选择视频分享网站投放贴片广告或是委托广告公司与视频网站定制适于网络传播的微视频广告片;也可能希望购买搜索引擎关键字驱动的视频展示广告。而对于用户直接付费来言;最可能买单一定是企业主,也就是将企业网站乃至无网站的企业名片进行视频化;另外,渴望打造个人品牌的一小搓群体(明星、股评家等等)也有可能为其视频展现付费。

总结来说,这两种途径带来的四种活路各有千秋,但每种选择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因各家实力、定位和策略而异,能否吃到馅饼,首先要知道陷阱何在以及如何跨越陷阱。
 
活路之一主要是针对大量的视频分享网站(如六间房/优酷)当然也有视频播放网站(如UUSee),主要的模式就是在微视频中贴片广告,也可以是为指定广告主设计适于在网络传播的微视频短片。主要的陷阱或是障碍有这样几条:首先是这类网站都是依赖用户上传内容,所以未争得用户同意,这类网站不敢擅自在视频内容里插播喧嚣的视频广告,否则用户流失是小,引发大面积用户投诉和负面报道就可能让一个网站关张。当然取得这些长尾用户同意进行收入分成,不是不可行,但可能执行和管理成本都比较高。而且时下视频网站还都朝不保夕,让视频网站跟用户分账跟杀了它没什么区别。其次,除了在这类纯业余视频网站中插播广告大广告主有所顾虑之外,更大的挑战在于每个单一网站或是像UUSee下面的一个子频道都难以形成有效的聚众优势,吸引广告主成规模的投放,虽然在视频短片中插播的广告每千人阅读成本明显低于央视、地方上星卫视以及分众楼宇广告。专注企业视频生意的随视传媒的CEO段嘉瑞曾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播客的价值在于联播。”其道理就是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团结起来,将流量和注册用户资源凑成份子,大家都有望进入温饱乃至小康。而如果彼此之间还像半年前相互扛着,互不买账,可能都会或是绝大部分都会饿死。但问题是谁可能有这种号召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中国第一播客新浪?腾讯?百度?现在还是未知之数。

除了插播广告,视频网站当然也可尝试帮助一些广告主制作适合网络传播的品牌视频。美国广告业对这个新动向十分敏感。像可口可乐 (Coca-Cola)、帝亚吉欧 (Diageo) 和联合利华(Unilever)这样的大公司纷纷加入了通过“口口相传”出奇制胜的在线视频营销大军——这些网络视频能够带来数百万的观众,但是成本却比在电视节目中投放广告低得多。要知道,如果想在今年2月4日的超级 (Super Bowl)橄榄球决赛直播中投放一支广告,制作费用就差不多要2百万美元,而购买播映时间还要再花上数百万美元。但目前多数视频网站没有这样的创意能力。所以最近也听说YouTube跟许多4A公司在合作,跟广告公司联合制作网络视频片共同分利。

活路二主要是针对搜索引擎和门户站的。毫无疑问,这两个群体是活的很不错的,他们并不缺钱,对于他们来讲,视频不过是一个新的可能收入来源。Google高价收购YouTube已经足以证明这点。但我想说的是,除了提供视频搜索、除了利用博客的流量换点广告,更有想象力的可能是在将目前的文字链搜索结果进行视频化匹配,比如说可以将搜索引擎的右桢从原有的文字链广告变成一个视频框,匹配相应的视频广告或是增加“视频推广”的链接。一个15秒的视频广告不仅可以传递文字链广告几十倍的信息量,而且更容易让人阅读并产生行动。根据最近由 Burst Media 公司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56.3%搜索引擎用户愿意阅读在线短视频广告,而文字链广告阅读率只有2%,对于搜索引擎来讲,这可能是全新的一个收入和利润来源,一个连续性创新的改进,收入可能就有二位数百分比的增长。但遗憾的是,目前这种服务也没有普遍推开。

活路三应该说是目前最被忽视的一种选择,但可能是一种特别惬意的生意模式,就是专注于企业的微视频。中国有上千万的中小企业,而视频是超越文字、图片和声音的最有效率、最生动的内容或信息载体;但是,过去的几十年来,视频一直是有钱人、大品牌企业的专宠;中国90%以上的企业既制作不起视频,也投放不起视频。对于已经尝试使用互联网营销的一些企业,已经在搜索引擎、窄告这样的平台上购买许多制造销售机会的关键字或是链接,虽然流量是导过去了,但由于网站内容太土,没有亮点,所以难以激发用户从认知到兴趣、欲望乃至行动的转化。所以如果真能推动企业微视频的普及,就要打破互联网视频无法普及的核心障碍,包括高制作成本、高运营成本、难以大规模/批量实现等瓶颈,也包括降低精准兼播的成本。我听说美国有家www.turnhere.com的公司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主要专注旅游行业,而国内我所知道的只有随视是尝试先吃这个螃蟹而且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视频运营体系的服务提供商。在他们一个名为随视黄金眼的网站中,他们已经提供了大量针对各行业的应用案例,我也听几个医药圈朋友说他们的公司对黄金眼特别上瘾,而诸如万网、英信网景、广州互易等中国互联网最知名的渠道商也在开始大规模推广随视的黄金眼以及其他视频产品。随视能否成为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一个鼠标加水泥的榜样(如同当年的3721),尚不得知,但仅就其未被媒体忽悠从事个人微视频,而尝试开拓屡被忽视的企业微视频,其发展策略及其实践非常值得关注。

活路四:名人乃至个人的视频简历。
对于不少人来讲,人气就是名气,名气就是财气,财气就是空气,特别是那些特别想红的一搓人;而Web 2.0最大的贡献就是提供一种造星的可能,不管是初出茅庐,还是小有名气,即使大红还可以变得大紫。新浪的明星博客就是一个活典型。但是明星博客的问题除了能够给明星带来人气的提升,很少能够帮助明星在特别需要推广的时期引导观众产生行动的意愿,比如说在推打榜歌曲或是在进行拉票的时候,而这时候视频是个最好的叙事载体,能够言简意赅将明星需要推广的核心要点在15秒展现内和盘托出。如果能在新浪明星博客中加入视频导引,当网友打开博客的时候,先跳出一段体现明星近况或是推广主题的内容,相信许多明星一定愿意为此买单。把明星博客锦上添花是种做法,在视频网站中推小明星的视频也是一种出路。据悉,优酷最近一口气签了很多小导演,俨然一个经纪公司。

经过喧闹的2006年,古永锵说2007年对中国视频网站来说是大浪淘沙的一年,有影响的视频网站将可能会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但我的观点是,狼多肉少是现实,但是肉如果要找也还是有的,好死不如赖活着;许多视频网站的前景的确不容乐观,但也绝没有想象中那么惨淡。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