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清欢


盛夏时分来到京都,当然不是为了追樱赏枫,而是纯粹当“孝儿”,陪儿子过暑假。

虽然三面被东山、西山、北山层层环抱,夏天的京都因身陷盆地内部,仍十分燠热,清水寺弥漫祭典前的欢乐气氛,旅人挥动可爱的京扇子,沿着二年←三年←如彩蝶飞舞,只能遥望远山绿树稍解暑气。

行程上的晚餐是汤豆腐,母女二人十分期待,一行人赶在日暮前抵达知恩院,顺着圆山公园前方小径,挤进一家小小料亭,往席上一坐,出现眼前的竟然是冒着热气的相扑火锅!

因为导游认为汤豆腐不能喝汤,只能吃到几片淡而无味的豆腐;暑假又都是亲子团,深怕客人抱怨菜色太差,所以改吃营养丰富、料多实在的相扑火锅!

七月盛夏吃火锅,内外交逼!大家跪在榻榻米上进食,双脚酸麻,挥汗如雨,活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痛苦难耐!足见这位相扑导游,未谙京都旅趣之昧。

京都这个千年古都,什么样的盛景没经历过,为何以“汤豆腐”闻名?那是一种繁华落尽的淡泊、反璞归真的清欢。

京都人自恃甚高,看似谦恭有礼,其实颇傲视外人。东京人形容京都人“语言清晰、意思不明”,就是说京都人保守自傲,难以亲近。大抵因为数百年来这个古都历经战乱、天灾、饥荒、瘟疫不断,淬炼出京都人特有的内敛气质。

江户时代的京都人“朝食,煮沸茶泡饭成粥,闻香;午食炊饭,菜一品;夕食依然煮沸茶泡饭成粥,闻香”,就连味噌汤也是一个月喝上两、三回而已!难怪京都人也以小气闻名。

我虽生性疏懒,旅行的时候有些事却马虎不得。像在京都吃汤豆腐,最好预订一个有庭园景色的料亭,回旅馆冲个澡,换上素净宽松的衣裤赴会;记得千万别喷香水,除非要去吃烧肉!只要准时抵达,静心等候,喝杯茶让味蕾恢复最初的纯净,再一一欣赏各种精致的碗筷器皿,让视觉也大大享受一番,然后从澄净汤汁中温柔地盛起豆腐,细细体会豆腐滑入舌间喉头时,剎那间迸发的幸福。

第一次吃汤豆腐是在京都绘马馆对面的一家小店,外观不甚起眼,里面却十分典雅清幽,客人不多,几乎都是成双成对的恋人。侍者送来的汤豆腐盛在一只方型的木盒之中,一片墨绿色的昆布似锦鲤摆尾,游在雪白的豆腐间,映着竹制灯笼的点点光影,像写在水上的诗。我点了一瓶清酒,小酌独饮,邻座的男人投以温柔探询的眼光,他身旁年少娇嗔的恋人,像女儿般噘起小嘴。我起身付帐,木质地板隐隐作响,侧身悄悄与他们擦肩而过,像个安分的旅人,静静欣赏途中风景,什么都不带走,像京都的风华,一回首已是百年身。

京都三大名物:京女、寺庙神社、佳茂川水,皆拜洁净冰凉的地下水所赐;能坐在池泉回游的庭园中,听松风,看美女,吃汤豆腐,不亦快哉!

人生有味是清欢,物少滋味多,一点点禅意,就足够旅人慢慢咀嚼,再三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