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的公积金贷款调整,到年中的“一房一价”、和后来的“二套房”新政,再到“6加息”,2007年的调控铄,自然给2008年的楼市带来许多新的希望,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期盼。
眼下又到了展望未来的时刻。那么,2008年的楼市又能有多少猜想,让我们届时可以找到答案?相信每个人对此都会有自己的设想,这里,我们先提出被认为是最为令人关切的几个猜想,供读者参考。
猜想一:会不会再出新的措施?
据央视最近的报道,从国内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近来的表现来看,2007年出台的多项精细化措施到如今已初步显效。南京楼市从近来的楼盘打折优惠、销售进度放缓、购房人不再盲目入市等种种迹象来看,调控效果也初见端倪。
但是,专家认为,本轮的“精细化”调控究竟将收到怎样的效果,要到2008年春的又一个传统销售旺季方能真正显现出来。显然,也不能排除在既定的宏观调控框架下,进一步出台精细化措施的可能。
猜想二:加息会不会就此打住?
2007年的6次加息,仅提高了短期贷款基准利率,中长期则没有调整;同时,五年来首次下调活期存款基准利率。央行对此的解释是:此次利率调整,有利于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有利于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而活期存款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即期支付结算,上述调整有利于引导居民等各类经济主体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在保持存款流动性的同时,可以较快地得到更多的收益,提高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
观察人士则认为,此次仅上调短期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抑制短期贷款炒房行为;提高定期存款利率,则有利于抑制民间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但,加息在2008年会不会打住,抑或是继续加下去,肯定还要“以观后效”。
猜想三:短期需求过旺引发的“房慌”能否成为过去?
2007年南京全市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大约1000万平方米上下。而建设部门日前传出消息显示,2008年南京商品房的上市量将会达到1200万平方米。如果加上2007年的300多万平方米可售量,那么2008年全市总的供应量将达到1500万平方米,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政府又将在未来3年内提供8万多套保障房。
再回过头来看,2007年全市已经有9万多套的需求量得到释放。那么,2008年的南京楼市,需求会增加,还是会减少?需求会不会在短期内突然爆发,进而引发人们心理的恐慌?还是会平稳释放,让购房人平静地购房?这自然也要让将来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
猜想四:房价会不会平稳下来?
房价无疑是每一位购房人都关切的一个大问题。2007年,南京房价存在短期上涨过快的情况。那么,2008年的房价会不会在买卖双方的较量中走向平稳,这也要依赖于将来的供求关系,以及对既有调控措施的执行力度和会不会出台新的调控措施,才能实现。
猜想五:捂盘惜售会不会“绝迹”?
2007年的一度时期,个别开发商捂盘惜售给楼市的正常秩序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而到了年底,捂盘惜售也让一些开发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市民已经不买这个账了:你越是捂,我越是不动心。
令人深恶痛绝的捂盘惜售行为,能否在2008年的南京楼市中绝迹?这,还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打击力度,以及购房人和开发商的博弈。
猜想六:南京楼市会不会成为“外来大鳄”的天下?
在对2007年的回顾中我们提到,2007年,一个个实力雄厚的外地房企进入南京,并且拿上了大量的开发用地;本地的一些房企却只能在一旁眼睁睁地发出叹息。我们提出的这个猜想,似乎跟买房人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对于本地的开发商来说却是关乎其生死存亡的残酷命题,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对南京楼市下一步变局的关注。
眼下又到了展望未来的时刻。那么,2008年的楼市又能有多少猜想,让我们届时可以找到答案?相信每个人对此都会有自己的设想,这里,我们先提出被认为是最为令人关切的几个猜想,供读者参考。
猜想一:会不会再出新的措施?
据央视最近的报道,从国内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近来的表现来看,2007年出台的多项精细化措施到如今已初步显效。南京楼市从近来的楼盘打折优惠、销售进度放缓、购房人不再盲目入市等种种迹象来看,调控效果也初见端倪。
但是,专家认为,本轮的“精细化”调控究竟将收到怎样的效果,要到2008年春的又一个传统销售旺季方能真正显现出来。显然,也不能排除在既定的宏观调控框架下,进一步出台精细化措施的可能。
猜想二:加息会不会就此打住?
2007年的6次加息,仅提高了短期贷款基准利率,中长期则没有调整;同时,五年来首次下调活期存款基准利率。央行对此的解释是:此次利率调整,有利于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有利于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而活期存款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即期支付结算,上述调整有利于引导居民等各类经济主体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在保持存款流动性的同时,可以较快地得到更多的收益,提高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
观察人士则认为,此次仅上调短期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抑制短期贷款炒房行为;提高定期存款利率,则有利于抑制民间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但,加息在2008年会不会打住,抑或是继续加下去,肯定还要“以观后效”。
猜想三:短期需求过旺引发的“房慌”能否成为过去?
2007年南京全市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大约1000万平方米上下。而建设部门日前传出消息显示,2008年南京商品房的上市量将会达到1200万平方米。如果加上2007年的300多万平方米可售量,那么2008年全市总的供应量将达到1500万平方米,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政府又将在未来3年内提供8万多套保障房。
再回过头来看,2007年全市已经有9万多套的需求量得到释放。那么,2008年的南京楼市,需求会增加,还是会减少?需求会不会在短期内突然爆发,进而引发人们心理的恐慌?还是会平稳释放,让购房人平静地购房?这自然也要让将来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
猜想四:房价会不会平稳下来?
房价无疑是每一位购房人都关切的一个大问题。2007年,南京房价存在短期上涨过快的情况。那么,2008年的房价会不会在买卖双方的较量中走向平稳,这也要依赖于将来的供求关系,以及对既有调控措施的执行力度和会不会出台新的调控措施,才能实现。
猜想五:捂盘惜售会不会“绝迹”?
2007年的一度时期,个别开发商捂盘惜售给楼市的正常秩序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而到了年底,捂盘惜售也让一些开发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市民已经不买这个账了:你越是捂,我越是不动心。
令人深恶痛绝的捂盘惜售行为,能否在2008年的南京楼市中绝迹?这,还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打击力度,以及购房人和开发商的博弈。
猜想六:南京楼市会不会成为“外来大鳄”的天下?
在对2007年的回顾中我们提到,2007年,一个个实力雄厚的外地房企进入南京,并且拿上了大量的开发用地;本地的一些房企却只能在一旁眼睁睁地发出叹息。我们提出的这个猜想,似乎跟买房人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对于本地的开发商来说却是关乎其生死存亡的残酷命题,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对南京楼市下一步变局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