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报道,众所瞩目的“医改报告”昨天终于揭开面纱,卫生部部长陈竺特别提到的“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更让百姓对医改充满期待。
报道中说的百姓肯定不是我,我对新医改方案持有异议。卫生部部长陈竺大致说了四点,药品价格将“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将“适当上涨”,基本医疗“政府主导”,公共卫生机构继续“公益”。
陈竺昨天称,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他透露,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即中央政府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等方式,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规范基本药物使用。
陈竺也同时强调,除了增加财政补助,也会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此前征集医改方案时,究竟由“政府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曾经出现过激烈争论。陈竺昨天则明确,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药品价格将“降低”,但医疗服务价格将“适当上涨”,再加上腐败成本,患者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不过因为医疗服务价格将“适当上涨”,医生的待遇将有所提高,对医生是有利的。
医生的待遇提高,是否会减少收红包现象呢?我看未必,因为资源有限,对于患者来说,只能是价高者得。而且由于资源有限,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国家划拨款项的产权不明,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必然会层层扒皮,真正落实到患者身上的益处所剩不多,甚至没有一点益处。因此,以“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可能使医疗系统更加腐败。
同时国家限制药品价格,必然会使医药企业的利润降低,当医药企业主无利可图时,资本就会流入其它行业。医药企业不断减少,可能形成医药企业寡头垄断,由于缺乏竞争,医药企业寡头们就有了“绑架”政府的资本,到时候,医药企业寡头们就可以自行订价,而不是受价,药品价格又会进一步走高,甚至高过现在的真实价格。
因此,国家应该在公共卫生机构继续“公益”的同时,逐步实施公立医院私立化,同时放宽政策,加大私立医院的建设力度,形成小部分公立医院,大部分私立医院,以私立医院为主的新格局。如果形成了类似自由竞争的市场格局,那么看病贵的问题自然解决,而且由于更多私立医院的加盟,医疗资源丰富,看病难的问题也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