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官职务频繁变动负面影响大


  主官职务频繁变动负面影响大

  十七大以后,新一轮省部级领导调整水到渠成,也有必要。但是其中一些领导的任用调动似乎任期过短挑调整过于频繁,客观地说,是不利于工作,不利于事业的。

  先看看汪洋,99年9月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2003年3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2005年12月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2007年12月调任广东省委书记。随着职务越来越高,似乎调动速度也越来越快。虽然随着职务的升迁,从政经验也积累得很丰富,工作方法也科学。但是毕竟不同的职务担负的职能职责也不同,而且熟悉情况也有一个过程。而熟悉情况是应该领导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可正是目前我们的领导调整周期,使很多领导没有时间去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地掌握情况,全面地科学分析,然后做出准确的决策。而不得不采取下车伊始,就三板斧五榔头地大张旗鼓地先干起来。就是这样的匆促上马,搞了多少短命工程、样子工程、重复建设。往往很多时候一个领导刚刚熟悉一些情况,作完一个规划决策,根本来不及落实和实施,又打起背包走马上任去了。留下一大摊子半拉子工程和项目在仰望星空。汪洋在重庆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两年时间,好在重庆毕竟是一个市,面积不大,不然纵你汪洋多少条腿、多少只眼也是无法走完看完重庆的山山水水,更谈不上再像模像样地做几件事情。

  如果说汪洋的职务调整说快了一点的话,而陈德铭的变动更加让人眼花缭乱了。他2002年5月从江苏上任陕西的常务副省长,2004年10月开始任代省长,2006年5月,调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2007年又调整到商务部工作。到陕西虽然前后4年,但是,常务副省长和省长毕竟不只是职务上的区别,而且职责和工作性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作为一个省长,对于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等等方方面面,都有一个全盘的统筹思考和长远的规划,不仅需要时间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更需要时间去落实实施,才能有所成效。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更多地是依靠领导的个人意志、个人魅力、个人风格政治体制和格局下,换一个领导就等于换一个思维、一个思路、一个方向、一个规划,所以领导一换,推倒重来,领导一走改弦易辙的事情,就屡屡发生见怪不怪了。

  这样的调整,要么是对于领导者个人的考察认识还不准确,无法实现知人善任。要么就是我们的干部使用机制没有实现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过于随意、主观。对于领导个人来说,不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作用;对于事业来说,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错过发展机遇;对于党的政策和机制来说,说明我们的干部选拔和使用机制似乎还不很科学、严肃、认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做到严肃谨慎,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