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铁窗企业家


昔日的英雄,今日的阶下囚;曾经的产业巨头,政府坐上嘉宾,如今却蹲身牢狱,成为囚徒。
 
有人惋惜、有人感叹、有人诚惶诚恐;有人埋怨制度的不公平,有人不顾59现象铤而走险,为了小家损害大家,最终断送了自己。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我们一起回顾下这四大铁窗企业家。

1)铁窗企业家之一:资本教父 顾雏军   绝招:乾坤大挪移
能用区区几个亿的资本,撬动138亿元的巨额国有资产,这样的本事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对于韩信有句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在老顾身上,就叫成也资本,败也资本。成功的理由即是他失败的原因。

有人说玩弄资本的人善于投机,投机的人讲究的是一个赌字。老顾不像企业家倒更像个有疯狂赌性的商贩。收购企业就像老百姓买菜似的,见啥好又便宜就买啥。乘国企改革之机,利用政府给予的土地“借鸡生蛋”,玩四两拨千斤的游戏;使出看家本领“乾坤大挪移”,迅速转移国有资产;利用上市公司监管的不到位,用股民的资金去延续自己的豪赌。

一次的大手笔收购让人震惊,持续地巨额收购让人怀疑,资金从哪来,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双向够吗?还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巧用上市公司的钱?尤其是在顾雏军收购亚星之后。我们知道汽车产业对资金尤其是现金流的需求更加高,顾雏军往这个项目投入资金绝对是掉进无底洞。面对着资金不足、银行对其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顾只能向上市公司“借钱”,违规一次补上没人发现可能就算了,持续的操作并且沾染了赌性,就成为了疯狂的赌徒,等待他的也只有悲惨的结局。
 
顾雏军以不到3个亿的资本撬动了138亿元的国有资产。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有他高明的本事。还有大部分商人的第一桶金都是有原罪的,换句话讲就是都不是那么太干净,不是专了个空子就是进行了违规的操作。然而做大了以后,正规企业更应该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毕竟今时不比往日,昔日成功的理由正是今日失败的原因。
 
一个玩弄资本的人,最终倒在资本的枪口下!

2)铁窗企业家之二:资本舞蹈家张海 绝招:空手套白狼

导致健力宝元气大伤的“功臣”之一张海如今身陷牢狱,不知他有没有民族的负罪感?

昔日健力宝资本嫁接,张海入主健力宝,本身就是个错误的开始。错误的源头在谁,创意营销顾问荣振环认为不在于张海,重要责任在于三水市政府。据悉张海事实上一分钱也没付就买下了健力宝。按协议,张海应在规定时间内付清1个亿的收购订金,因此张海向三水政府支付了同等金额的支票。只是在此后的半年里,三水政府却未能在银行里取出一分钱。随后,张海等支付的收购资金也并非己出,基本上是用健力宝的钱来买健力宝。按知情人士的说法就是,张海把健力宝的销售收入打到浙江的一家公司,然后再从这家公司拿出来还给三水政府。但就是这样,如今张海还有1个亿左右的资金没有付清。而这个时候,健力宝已经从先前的欠债十几个亿到目前接近30个亿。

创意营销顾问荣振环认为骗一个人比较容易,骗一群人就难一点,能骗一个政府并把企业玩残,其中的猫腻就肯定是外界所不知的了。
张海能够空手套白狼,然后再借鸡生蛋,最后再杀鸡取卵功夫实在了得,幸亏入狱早,估计让他在逍遥几年,其功力会追上赖昌清的。

3)铁窗企业家之三:国企的土皇帝郑俊怀 绝招:移花接木

有句话讲得好,叫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老郑当初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启用曾是车间工人的老牛当副总,可以说也是优秀的伯乐。但后来随着老牛屡立战功加之其又深得人心,老郑难免心中失衡,怕失去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当然尽管企业是国家的。谁都知道国企老总在位时也是万人之上,呼风唤雨,一旦下去之后失权就是失钱、失利益和失好处。抱着这种态度,企业的领导者势必就觉得企业欠他的,辛苦了一辈子什么都没得到。也就是这么一种失衡心态的存在,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管理层收购(MBO)以及国有企有资产流失的冰棍理论等等。

老郑也是在这种心态下酝酿着,攘外必先安内,呼声日益渐长的老牛肯定要先挨刀。逼走老牛还不够,甚至株连昔日与老牛“有染”的高中层、旧部等,我觉得这是老郑的最大败笔,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蒙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像不像古代的君主,一人犯错满门抄斩,鸡犬不留。试问一个规范化靠制度用人管人的企业会出现这种事吗?这种办公室政治会发生像GE、摩托罗拉IBM这种优秀的跨国企业吗?我想不会,想当初老郑给董事会开除老牛的理由是有我无他,反正你们看着办吧!似乎很多中国的企业都喜欢把人情摆在前面,规矩放在后面。难怪经常出现因监管不力而造成的企业高官违法事件。可以说是人情的纵容、制度的退后造就的暴涨的权欲。

老郑和其他的几名高官涉嫌挪用公款案件涉及案款不多3000多万,以他们几个人的实力,区区几年的年薪加上期权奖励就能够补上窟窿。但是真到了那份上,很少有人能补,因为从公家套出来的钱为己用,时间长了就假想成这钱是自己的了,归根结底是人的贪婪性造成的。

熟悉老郑的人都知道其为人非常的谨慎,本人通过看一些关于他的书和报道也觉得他是一个保守的人。至于如何走到今天这步,说个咎由自取肯定不为过。但是案情有没有公诉的那么简单,老郑的曲线MBO仅是他和几个下属蓄意所为我却有些怀疑。中国有多少有谜没有解的案子?

呵呵,庸人自扰,天下太平,没事就好!

4)铁窗企业家之四:失落的苦行僧黄宏生 绝招:监守自盗
有句话我一直很认同,你怎么看待人生,就会展现在你面前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你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可能你就做好的迎接痛苦的准备,这种人叫不怕苦,努力耕耘就能在苦中收获成就,干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黄一样。然后,人的一生有两种追求,一个就是追求快乐,另一个就是逃离痛苦。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吃苦,也没有人甘于一辈子不快乐。黄老板把吃苦的精神带进了创维,这本无可厚非。但应该更多的讲究一种人文关怀,了解苦后必有甘甜,否则,这种苦行僧的生活会不断引起矛盾。

最明显的就是创维高层的人事变动不断,核心骨干陆续出走,这造成他与企业职业经理人之间太多的内耗,给企业的人才以及战略的执行和实施带来很大的影响,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毕竟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能够扮演一个磁铁,用一种力量把他们吸引过来,共同工作形成强大的合力,才会发挥企业强大的竞争力。正所谓团结的力量牢不可破,力量的团结无坚不摧。

所以,老黄的手法是监守自盗,作为上市公司,股民把钱交给你去经营,你就努力把企业经营好,在市场上回报中小股东就行了,这是你的职责。然后你拿钱去投资,无异于牺牲股东的利益,中饱私囊、谋取个人利益,等待你的也是你该有的惩罚!
 
总之,通过简要回顾一下四个典型的铁窗企业家,我们似乎更应该思考企业家的含义。
 
企业家的背后不仅企业家个人,还有若干个小家,最后上升到整个国家。
 
把自己的家放前面,把别人的家和国家放后面,这没什么,做人吗。
 
但是为了自己的家而不惜损害他人的家甚至国家的利益,那就只能成为栖身于班房的“企业家”。
 
17大中重点强调了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我想是不是企业高管也得响应17大的号召,开始重新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