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以旅游业来促进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可行性分析


    孝感以旅游业来促进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我国已经开始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华中地区的大武汉正在争当这一高速列车的火车头。以武汉为核心,以孝感等周边城市为外围的“1+8”城市圈正在形成,通过整合区域内资源分布,优化资源配置,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努力打造华中地区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实现整个区域的整体效应和综合效益。对孝感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巨大发展机遇。
[关键词]:文化资源;区位优势;资源整合:产业“竞合”;区域经济
一、以旅游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前提条件:
1.旅游正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旅游已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内容和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离不开文化,开发旅游不只是在山水景观上做文章,更重要的甚至最根本的是要在文化上做文章。如云南开发旅游在于把握少数民族文化,上海发展旅游则在于把握现代城市文化,武当山开发旅游则在于把握道教文化。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已成为现代旅游业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大势所趋,越是特色的、异质的文化就越有吸引力。
2.孝感文化独特,别具魅力。孝感有秦代的竹简、楚国的墓群、伍子胥避难的庙宇、新四军的旧址、李白生活过的白兆山等文化遗存;汉川的花鼓、云梦的皮影、安陆的漫画等民间文艺;还有孝感的米酒麻糖、云梦的鱼面、安陆的银杏、大悟的板栗等商业品牌;以及应城的温泉、孝昌的观音湖、孝感的双峰山等旅游景点。而最为突出的文化就是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孝感是汉代孝子董永的故里, 因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元代编纂的《二十四孝》中,孝感就有三位,他们是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褥的黄香,哭竹生笋的孟宗。尤其是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更是广为传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戴笑颜……”一曲黄梅戏《天仙配》更是将人们带入那美丽故事传说的神奇境界。孝感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字命名以体现孝文化的城市。作为一笔潜在的、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财富, 具有举世无双的历史涵义和巨大的现实旅游开发价值.
3.孝感区位优越, 交通发达。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东邻武汉,北连信阳,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的中等城市,辖三个县级市三个县以及一个区,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孝感市距武汉市仅61km, 是武汉市的卫星城。京广、汉丹两条铁路纵贯全境,107、316 国道,京珠高速和汉十高速交汇而过, 距天河国际机场仅 32km。孝感处在武汉大都市区的第一辐射圈内,又处在以武汉、襄樊、宜昌为顶点的大三角旅游区的联接轴线上,依托武汉,还可以抵达西安、洛阳、开封、黄山、庐山、张家界所组成的大中原旅游区, 客源市场十分广阔。
二.旅游产业对经济的影响:
1.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关系的联动性、发展进程的跨越性、产业空间的集聚性以及产品生产的组合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产业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我们确定新时期旅游产业的功能定位时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机构、拉动内需等方面,成为区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将旅游列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重点产业等。而旅游产业又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这必将强化旅游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强大作用。
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服务性产业需要购买许多其他行业的服务和产品,从而推动这些行业的市场需求的增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测算,我国旅游业每收入1美元,可使国民经济增加3.12美元,使第三产业相应增加10.7美元,利用外资金额增加5.9美元。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性要求我们对其功能分析时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旅游业、旅游产业、其他产业、旅游区域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特别是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实现旅游产业和旅游区。域的整合,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急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从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整体层面上看,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是在推进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新兴第三产业结构体系。旅游产业需求的快速增长、产业发展的多部门关联性决定了它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大幅度扩大产业发展规模,使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调整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强调相关产业对旅游业供给保障程度,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商务贸易、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金融保险、商品开发的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于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转型的拉动与支撑作用。
4.拉动就业与缓解就业压力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如何提高社会就业水平,已经成为我们建立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旅游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旅游者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娱乐购物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增加了旅游目的地的直接就业机会。同时,旅游产业又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不仅自己可以直接提供就业机会,而且也可以通过产业链增加包括农业、制造业、商业零售业、食品加工业等部门的间接就业。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做过测算,未来10年旅游经济就业总人数将达7740万人。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来增加社会就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功能。
5. 发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效应一般说来,国际旅游可引起旅游客源国的财富向旅游目的国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世界财富的再分配,缩小国别间的差距,使贫穷的国家能通过发展旅游换取外汇,谋求生存与发展。国内旅游则能实现国内财富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移,使国内财富的再分配,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孝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应着力做强旅游产业,加大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在开发类型上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有重点地开发独特类型旅游资源;在开发形式上把政府主导型、民间开发型、吸引外资开发型等不同资源开发形式结合起来,寻求最佳的切入点;在开发内容上着力开发有特色的项目,拓宽开发的层次,提高开发的功能,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在缩小区域差别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孝感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与价值:
1.繁荣地方经济. 激活城市圈开发孝文化,发展旅游业,首先将促进孝感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地方经济。发展旅游业必将推动孝感在交通、餐饮、建筑、商业等各方面的繁荣与发展。还将吸引到更多的外来投资,扩大财源,服务地方经济。其次,开发孝文化, 发展旅游业将为“1+8”城市圈发展、中部崛起战略的实现注入活力,作出贡献。武汉是城市圈的核心,在为孝感提供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促进孝感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必将推动武汉及区域内其他地区的共同发展,从而使整个城市圈被激活, 迸发无穷生命力。
2.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开发孝文化,发展旅游业,客观上要求结合孝文化主题改善城市软硬环境,以促进城市各方面建设,形成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形成品牌的核心。西湖,流传着美丽的白娘子传说,沉淀着中国几千年爱情文化的地方, 正如其所在地杭州正在塑造中国的“爱情之都”一样, 孝感也可大胆地打造中国的“孝子故乡”这一城市品牌。孝文化旅游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孝感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效益。
3.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在全球范围来讲,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日益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选择,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对保护自然生态平衡而言,还是对保护当地文化而言都举足轻重。研究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机制,实施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往往具有普遍性和重复性,导致某些相邻的旅游地之间旅游产品的相似性和替代性,要延长同类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或者实施旅游产品的更新模式,相邻的旅游地之间必须采取共同协商相互协作的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才能实现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旅游线路的合理安排,对于延长游客旅游时间,增加游客旅游消费至关重要。区域旅游合作可以延长旅游线路,精选旅游景点,丰富旅游内容,乃至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区域旅游合作还容易编排环形封闭式旅游线路,避免游客往返线路重复,提高旅游效益。它还能促进线路网络化,利于旅游资源重新组合,旅游产品多样化,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实施区域旅游产业“竞合”可以促进各个地区在旅游开发、经营等方面的取长补短,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增强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保证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实施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有利于在旅游交通、饭店等设施建设、景观开发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宣传促销、管理机构设置、工作岗位设置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的布局,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旅游供给的优化重组,保证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孝感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措施:1. 软环境开发(1) 形象定位, 树立品牌意识。孝文化是孝感的特色文化, 因此,在开发文化旅游时,一定要牢牢把握孝文化这一主题, 并将这一内涵渗透到相关的开发设计中。如果说孝文化旅游是一种商品的话, 就要有一个自己的、有特色的“注册商标”。关于这一点, 笔者认为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董永公园孝子祠中的董永与七仙女携手同行的塑像作为孝感市旅游文化形象标志,即前面说的“注册商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 采用多种手段, 积极扩大广告宣传。(2).成立相应机构, 全国协调开发工作。一是成立“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委员会”, 由政府牵头, 各有关部门参加。负责制定孝文化旅游资源总体开发规划。同时,积极调动孝感市民,为这一规划的制定献计献策;二是成立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心( 或称总公司),发起并成立官方和民间相结合的“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基金会”,进行多方筹资活动;三是采取措施,促进民间孝文化及旅游资源研究组织的成长,如孝感日报的孝文化研究会、民间的传说研究会等,展开对孝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入研究。(3).调动市民广泛参与。孝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其中,最应该把握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每一个孝感市民, 团结就是力量, 只有每一个孝感市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使之成为每一个孝感人的共同事业和共同期望,营造出一种团结一致、群策群力的社会氛围, 那么就将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2.硬环境开发(1)加快交通建设,提高可入程度。对外交通方面,可以在武汉等周边城市的铁路、公路交通换乘车站增开到孝感的车次,提高车辆的舒适度,开通武汉——孝感城 际旅游巴士,方便武汉市民到孝感旅游。对内交通方面,改造孝感市区到境内各处景点的内部交通,开辟市内旅游专线,实施旅 游通道景观化工程。(2)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创造新的文化载体。可以说,现在发展孝文化旅游的最大瓶颈就是文化载体的缺乏。文化载体既可以是遗址、遗物,也可以是戏曲、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故事、传说等文学形式, 还可以是新建的人造景观、仿古建筑等。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 除了早已被人们搬上舞台和屏幕的黄梅戏《天仙配》外,还通过出版《董永奇传》等书籍,创造剪纸艺术作品等文艺形式宣传孝文化,另外, 还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华孝文化艺术节,并公开发行“董永和七仙女”纪念邮票等。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可以依据故事传说的记载, 新建人造景观,仿古建筑等,可以拟建一个规模较大的“中华孝文化园”,集中各类孝文化资源, 供游客领略、欣赏。在园区内新建仿古建筑,仿建故事遗址,搭建戏台,演绎《天仙配》、《百日缘》等经典剧目,还可以举办讲座,既可以向游客讲述传统的故事传说, 也可以介绍当代孝子故事。(3) 综合各种特色资源,相互带动,联动发展。孝感不仅有特色的孝文化资源,还有颇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全国著名。旅游离不开餐饮, 特色的饮食文化会对旅游产生双重吸引力,餐饮也需要旅游, 旅游可以扩大对特色饮食文化的宣传,直接刺激饮食购物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色旅游资源,要有系统科学的观念,整体把握,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曹祥本《湖北旅游精华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
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霍洛韦《论旅游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2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李悦《产业经济学(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